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我們大家都知道九一八事變是日本蓄意製造的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全境淪陷,日本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中國人民的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對中國近代史進程影響巨大,從此,中國開啟了漫長的抗日戰爭。

張學良將軍,他幾次改變了中國的命運,在“中東鐵路事件”、“中原大戰”,特別是在“東北易幟”和“西安事變”中顧全大局。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促成了中華民族形式上的統一,也促成了全民抗日戰線的形成,被周恩來稱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但是張學良在東北軍的最關鍵時刻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張學良在往年常常回憶說,如果當時此人不死,日本一定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九一八事變爆發時,東北軍擁兵44萬人,正規軍26萬人,當時東北軍的裝備水平是全國第一流,遠遠好於其他的地方軍。如果張學良能夠認識到日本人的野心,切實佈置好兵力,拿下1萬多的日本關東軍是不在話下的。

張學良常常提起的這個人就是郭松齡。

郭松齡,字茂宸,他是奉系著名愛國將領之一,外號“郭鬼子”,他從小目睹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對人民造成的深重的災難,觸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郭松齡進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1910年他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1911年,參加了四川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後,郭松齡返回奉天。1913年郭松齡進入中國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1917年,郭松齡加入孫中山組建的護法軍政府。護法運動事變後,郭松齡返回奉天,任東北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張學良,並且成了莫逆之交。張學良對郭松齡十分信任,軍中一切用人行政和作戰計劃與戰術戰略、訓練官兵及調動一切事宜,均攬在郭松齡一人之手,張學良概不過問,甚至在郭松齡臨戰率兵逃走的緊要關頭,張學良還重演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總算把固執的郭松齡追了回來。

郭松齡十分具有軍事指揮才能,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軍隊節節勝利,突破山海關直搗關東。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張學良與郭松齡又擊潰了直軍取得勝利。張學良被任命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為副司令。張作霖調動大批奉軍佔領南方各省,但是郭松齡提出退守關內,保境安民,但是建議未被採納,同時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1925年,郭松齡聽聞張作霖要與南方國民軍開戰,他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事後卻被馮玉祥出賣。同年11月起兵反奉,郭松齡率領7萬軍隊,從山海關打到錦州。後來,張作霖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打敗了郭松齡。郭松齡兵敗後被捕,夫妻雙方被槍決,曝屍三日。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張學良對郭松齡感情非常深,郭松齡被捕後,張學良想救郭松齡一命,送他出國,但是,電報還未發出,張學良就得到了郭松齡被處死的消息,張學良痛惜地說:“如郭不走,決不致死。

張學良每當遇到難題是,都會感嘆:“有茂宸在,哪用我為這份難?”,直到西安事變時,張學良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更是想起了郭松齡。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在“九一八”事變6週年之際,張學良仍扼腕長嘆說:“如果當時郭松齡在,日本人就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在“九一八事變”50週年時,張學良將軍感慨道“如果當時郭松齡在,日本絕對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其實,除了郭松齡外,如果這個人在世,日本更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這個人就是日本認為心腹大患的楊宇霆。

楊宇霆,有“東北小智囊”、“東北小諸葛”之稱,他在日本士官軍校學習期間和於珍、邢士廉、熙洽成為好友。他還和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有書信往來。此後,他憑藉自己的人脈協助張作霖逐步打開東北的政治、軍事局面。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楊宇霆謀智深遠,1918年直系向日本借款買軍火,謀智深遠建議張作霖劫持軍火,在其同學徐樹錚的配合下,搶劫軍火成功,這批軍火裝備了7個混成旅,楊宇霆一躍成為奉軍的核心人物。

“皇姑屯事件”後,張學良主政東北,楊宇霆在政治上與張學良背道而馳,特別是反對張學良的東北易幟,致使張學良在許多東北重大問題上舉步維艱,於是和妻子于鳳至痛下決心,將楊宇霆和常蔭槐處決於老虎廳。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楊宇霆是奉系軍閥崛起的主要關鍵人之一,楊宇霆在軍事上還是非常有作為的,他建立了東北海軍,增強部隊實力,制定田賦制度,發展生產,增強了東北的經濟實力。修築戰備公路,使交通運輸部門不再受制日本要挾。督辦奉天兵工廠,增強了東北的防衛能力。楊宇霆也是一位愛國者,他堅決不答應日本所謂的在東北的“雜居”問題,日本人看到楊宇霆所作所為,認為他是日本侵略東北的主要障礙,產生了“鄰國之賢、敵國之仇”的憂患想法。

張學良說,此人不死,日本不敢發動九一八事變!其實日本更怕他

楊宇霆等人一死,東北軍很多官兵寒心了,軍心日漸渙散。而之前的東北政府的保境安民計劃全是楊宇霆制定的,張學良不熟悉其中的關鍵點,致使日本有了可乘之機。假如張少帥當初沒有誅殺楊宇霆,東北軍仍然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日本或許不會貿然進攻東北。

日本敢於發動九一八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國內產生危機,要轉移注意力;日帝國主義長期的軍國主義需要戰爭;從甲午開始後的逢打中國必贏的強大心理。 楊宇霆對日本國情研究的最熟悉透切,他在奉系的崛起居功至偉。在發展東北地區的經濟和各項事業上,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楊宇霆是日本不敢貿然發動東北戰爭的因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