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炎炎夏日,不思飲食?

不存在的!

對於吃貨戰鬥力一年366天都在線的人來說,夏天只不過意味著吃的東西,從食材到做法轉了個型而已,種類上甚至還更為豐富了一些。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秋冬是熱乎乎的炒菜湯食當道,到了夏天,清爽開胃的涼菜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不光是菜,就連主食也以清涼為主,涼麵涼皮涼粉,酸酸辣辣拌一碗,香噴噴的油辣子一澆,攢勁!

說到涼拌的主食,各地的涼麵還是有得一說的。

先往南邊走。

風扇涼麵

大暑天來到蘇州,中午前鑽進一個老店頭,來上一碗風扇涼麵,才對得起自己。風扇涼麵真的就是用風扇吹涼的面。用小寬面,入滾水中燙熟,撈起以後,放到大筲箕裡,一邊用風扇吹涼,一邊拌進香油,麵條涼下來,清爽不黏連,還有淡淡的油香。這種面吃到嘴裡,也就像自己在吹過堂風那樣涼爽吧?更別說,還有各式各樣的澆頭可選了。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風扇涼麵只是一個統稱,在不同的店裡可以吃到不同的拌麵澆頭,像茭白毛豆、雪菜肉絲、爆油鱔絲、粉嫩蝦仁等等,葷素都有,配上調味料,再來上一勺本地糟油,也不枉大夏天下江南一趟了!

甜水麵

甜水麵是四川的一種小吃,麵條粗,不那麼好對付,需要稍微跟牙較點勁才能吃下去,不過也正因如此才有一種彈牙的口感。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甜水麵的甜來自於甜紅醬油,這種醬油不光是甜,而是用紅糖與八角、桂皮、甘草、老薑、花椒等十數香料熬製而成的,口感層次很豐富,顏色也是紅亮亮的,配著涼涼的冰粉水吃,非常解暑。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漿水面

漿水面是陝甘地區的消夏小食,將煮好的麵條撈進特製的酸漿面水裡,撒上香菜蔥花,澆上油潑辣子,紮紮實實酸酸涼涼微辣微辣的來上一碗,出一身細汗,暑氣也就消去了大半。單喝漿水,據說也有解暑的作用。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這種漿水是把卷心菜、芹菜或是芥菜放進無油無鹽的熱麵湯裡發酸而成的,自然發酸的漿水,撤涼效果,光是想想也覺得靠譜。漿水菜下飯吃也是嘛嘛香,讓人能多吃一碗飯!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蘸水面

依然是陝甘地區的麵食,不過這裡的蘸水和慣常以為的那種小碟子蘸水不太相同,這種蘸水,更像是湯,一大碗特製的湯,麵條是特別寬的所謂褲帶面,一整根,不切斷,單獨放一碗,吃的時候把麵條拖到蘸水碗裡一截一截吃,另外還有一碗紅油辣子和蒜泥的混合蘸碟搭配調味,油香醋香撲鼻,味道很好。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這麼“連綿不斷”的吃,很容易吃多。雖然一碗只有一根面,但是差不多都二兩一碗,吃完一根再一根再一根,不知不覺就六七兩下肚還不自知,往往是吃到肚子滾圓,捧腹而歸的結局。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酸湯麵

陝西的酸湯麵,湯水的調配方法和酸辣粉居然有點異曲同工,用酸醋、辣椒油、麻油、鹽,香菜蔥花,再撒點紫菜蝦皮調好,細面撈熟以後,寬湯窄面的下在酸湯裡,趁熱吸溜,吃的一頭一身的汗,酸辣滿口,餘味裡面香悠長,怎一個爽字了得!

越熱的天越吃又燙又酸又辣的東西,這和高溫天吃火鍋所得到的暢快,也是一樣的吧?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熱乾麵

武漢人民的一碗熱乾麵,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早飯午飯晚飯,都可以吃通一遍。走進熟悉的店裡,根據自家口味喜好,請老闆多把辣椒油麻油,少把芝麻醬,或是多把蔥花,少把芝麻醬,自己加大頭菜或是紅蘿蔔幹,稍微一拌,就能完全奪走了妹陀伢崽們的心,也是神奇。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延吉冷麵

延吉朝鮮族冷麵,乍一看走得是高冷風,細蕎麥麵,上面蓋著各種顏色搭配得當的蔬菜、雞蛋,規規矩矩浸在“清澈見底”的湯水裡,而這湯水還是牛肉湯,湯裡還加了冰涼酸甜的料汁,湯料都還事先冰鎮過,吃一口浸在冰爽湯汁裡的面,再啜上一小口湯,嘖,透心涼心飛揚的節奏。一碗麵裡有蔬菜有蛋還有水果切片,把這麼多食材混在一起,而沒有弄壞味道,也是厲害,不知道第一個想出來做法的人吃到它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雞絲涼麵

這種涼麵出處不可考,可以說是全國遍地都吃的一種涼麵了。不論是寬面細面,手工面還是機器面,煮熟以後過涼,澆上麻油醬醋,撒上蔥花香菜,潑上紅油辣子,最後蓋上一撮撕得細茸茸的雞絲,配上焯水的豆芽和韭菜,都能好吃慘了!

夏天可以這樣吃:各地涼麵總動員,不思飲食?不存在的!

以這種老少皆宜,家庭自制也非常簡單的涼麵吃法,作為這一期的總結,相信大家對下一頓吃什麼,已經心裡有數了。那就提前祝大家好胃口吧,下期再見!

(圖片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