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一個孩子自信還是不自信,從他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孩子自信還是不自信,從他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

為什麼?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面臨並克服不同的挑戰,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階段的挑戰,則在將來還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特別是成長前12年,尤為關鍵。

  • 0~1.5歲:主要解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孩子從中獲得自我力量,形成“希望(即向上的力量)”的品質。
  • 1.5~3歲:主要解決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衝突,孩子從中獲得自主感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意志品質。
  • 3~5歲:主要解決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孩子從中獲得創造力和責任感,形成“目標感”和主動性的品質。
  • 6~12歲:主要解決勤奮對自卑的衝突,孩子從中獲得勤奮感,形成有“能力”的品質。

孩子的這些品質從何而來,父母教育和引導,幫助孩子完美避開不不自信、懷疑、內疚與自卑,並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積極樂觀主動等重要品質!

心理專家:一個孩子自信還是不自信,從他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

也因此,我們看到自信的孩子大都:敢於表達自己(哪怕是負面的、不好的情緒)、不怯場、樂於結交朋友、合群、愛笑,哪怕摔倒也會勇敢爬起來。

而不自信的孩子呢?心理學家阿德勒舉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三個孩子第一次去動物園,他們站在獅子籠面前,一個縮在媽媽身後說:“我要回家”。另一個沒有跑,他臉色煞白、全身發抖,站在原地說:“我一點兒都不怕。”第三個孩子惡狠狠地盯著獅子,問媽媽:“我可以向它吐口水嗎?”

雖然這三個孩子的表達方式不同,但他們的行為表現都是不自信害怕的表現,或退縮、或虛張聲勢或強做鎮定。

不自信的孩子身上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比較矛盾、比較糾結的:他們既想要別人看到自己的,又怯於被人看到;想要得到關注,又怕被關注;最為複雜的就是情緒表達方面,明明害怕,卻不敢表達害怕;明明很開心,卻強行按捺、假裝不在乎。

心理專家:一個孩子自信還是不自信,從他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

心理學家認為,6歲前父母需要給孩子滿滿安全感,它是孩子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礎

可見,自信的內核是安全感。唯有確定自己是被愛的、被信任的,可以有人依賴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才會內化這份信任為自己成長的勇氣和力量,才能形成“我可以”“我行”“我能夠想到辦法”“哪怕失敗,我也能尋求到幫助”的信念。

也因此,父母在養娃過程中,需要給予孩子這樣一個積極人設——“信任感”,給予孩子無條件的信賴和愛。孩子才能對未來人生中的不確定如此篤定,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和戰勝,這十分重要!

極限挑戰有一期知識改變命運,致敬高考的節目:

高三考生們站在足球場的同一條起跑線上,由極限挑戰團的黃渤孫紅雷等6人分別提一個問題,如果答案肯定,可以前進到下一條線,否定,就留在原地。

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1、你的父母都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嗎?

2、你的父母是否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

3、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持續學習功課外的一門特長且目前還保持一定水準?

4、你的父母是否讓你擁有過一次出國旅行?

5、你的父母是否承諾過你要送你出國留學?

6、從小到大你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驕傲,他們是否一直在親朋面前誇獎你?

如果說,前面5條是家庭教育的硬件的話,最後一條則是家庭教育的軟件,且它的分量遠超過前5條之和。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紅雷說的一番話,他說:我父母對我的讚賞,讓我從小就很自信,我要謝謝我的爸爸媽媽。

正是這樣的讚賞,給了他滿滿的力量和勇氣,讓他蓄滿自信。

心理專家:一個孩子自信還是不自信,從他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

我還很喜歡一個小姑娘,她就是3歲多時參加爸爸去哪兒的阿拉蕾,在先導片中得知自己要一個人去參加節目,小傢伙一下子就哭了,邊哭邊說:“好悲傷啊!”不過在哭過之後,小傢伙擦乾眼淚,拉上行李箱,頭也不回地走了,將媽媽的那句“寶寶,這就走了啊”遠遠拋在腦後。

在跟大家集合時,面對一堆陌生的叔叔和小朋友,小傢伙被問到“為什麼在這裡?”回答道:“我是很優秀的!”

瞬間就被這個自信的小姑娘圈了粉。這份自信,毫無疑問,是父母在教育過程中賦予她的,是用無條件的愛、讚許、正面鼓勵澆灌的。

心理專家:一個孩子自信還是不自信,從他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

有一個TED演講,名字叫《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冠軍》,當了40年老師的Rita Pierson女士講了一段教學經歷,她曾教過一個最差的班級,她的辦法是什麼?就是告訴這些孩子:“你們進了我的班級,因為我是最好的老師,而你們是最好的學生,他們把我們放在一起來給其他人做個好榜樣。”

有學生問:“真的嗎?”

Rita Pierson說:“當然是真的。我們要給其他班級做個榜樣,當我們走在樓道里,因為大家都會注意到我們,我們不能吵鬧。大家要昂首闊步。”

她給了這些孩子一個人設:“我是個人物。我來的時候是個人物,我畢業的時候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物。我很有力,很強大,我值得在這裡受教育。”

9個月後,這些被稱為人物的孩子們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他們真的越來越像一個優秀的人物!

老師用了什麼魔力?就是相信孩子可以,相信孩子本身就有積極向上的力量,也願意付出這份信任;孩子呢,從老師的眼中看到了這份信任,也慢慢變得自信起來。

心理專家:一個孩子自信還是不自信,從他的言行就可以看出來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冠軍,關鍵是,他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給到這樣一份“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篤定!

為孩子成長加碼,你做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