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陳友諒是一個怎樣的人?

笑看人生172872934


有書君認為,陳友諒的機遇更好一些,情商更高一些,也許他的大漢政權就會更長久一些。有書君為什麼有此看法呢?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陳友諒吧。


一、對元朝,抗爭到底從未妥協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蒙元統治期間等級森嚴,漢人深受欺壓,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元末農民起義小轟轟烈烈。在這些農民起義大軍中,張士誠、朱元璋都曾做過元朝的官吏,只有陳友諒始終沒有屈服元朝統治,可謂抗爭到底從未妥協。


陳友諒出身貧苦,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他對官吏恨之入骨。他帶領起義軍每攻克一地,就會把貪官處以烹刑,一煮了之。這種酷刑讓官員們聞風喪膽,至今他的出生地湖北省仙桃市還流傳著一首古老的歌謠:“蒸人的甑,煮人的鍋,狗不快活,我快活!”這裡的“狗”,就是指貪官。


二、為權勢,不惜殺害舊主同門


清朝三朝元老張廷玉這樣評價陳友諒:“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為了權勢,陳友諒先殺了前來投奔他的恩師倪文俊,後又除掉趙普勝,丁普郎、傅友德等故人,最後竟然殺掉了他的舊主徐壽輝。


急功近利的陳友諒對部下很少和顏悅色,經常是一言不和就非打即罵。他的手下多數是倪文俊、徐壽輝的舊屬,對陳友諒的篡權奪位早己深為不滿,這樣為以後與朱元璋的決戰埋下了禍根。


三、信老康,求勝心切傷了元氣



陳友諒為了一統天下,於是親率戰船,向朱元璋的應天府奔來。這時候陳友諒的武器裝備確實佔上風,但朱元璋在人和方面更高一籌。朱元璋有軍師劉伯溫設計引誘陳友諒,兼有謀士劉基推薦友諒故人康茂才,讓他去引其上鉤。


求勝心切的陳友諒在優勢盡佔的前提下,慘遭算計和埋伏,他的隊伍傷亡慘重,有百餘艘艦船成了朱元璋的財產,2萬餘漢軍將士被俘虜。陳友諒僥倖撿回一條命,但部隊傷了元氣。


四、造艦船,孤注一擲命喪亂箭



為了報仇雪恥,陳友諒不惜工本,打造了數百艘裝備精良的大型戰艦後,陳友諒孤注一擲,準備與朱元璋決一死戰。天時地利的陳友諒沒有充分利用這次好機會,他沒有率兵直搗防守空虛的應天府,而是重兵圍困硬骨頭南昌,並一連數月發起強攻。南昌守將朱文正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率部頑強抵抗,寧死不降。


陳友諒因久攻不克,貽誤了最佳戰機,失去了最後一次翻盤機會。這時候他的部下對其早已不滿,因此許多人相繼倒戈降朱。陳友諒在突圍時命喪亂箭,一代梟雄,至此結束了自己一生的夢想。


陳友諒作為元未農民起義的一代梟雄,在群雄逐鹿中能夠佔一席之地,甚至曾一度領先其他起義隊伍,他有其獨特之處。但陳友諒生性暴戾虛偽,所以註定他在最後的角逐中失掉人心。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歷史不容假設,人心散了,談何霸業?所以陳友諒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元末的時候群雄並起,各種英雄豪傑都建立起自己的事業,或者加入別人的事業。陳友諒就是一個在別人麾下效力,羽翼豐滿之後自立的典型。

陳友諒畫像

他是湖北人,出生在一個漁夫家裡,排行老三,年少的時候只是略通一些文義,但是力量過人,自己也經常習武。曾經有一個江湖術士給陳友諒做了預言,說此人以後是個富貴命。隨著元末各門各派的的農民起義的爆發,陳友諒便參加了黃蓬起義,加入了紅巾軍,由於頭腦和武功都不錯,從簿書掾一路升到了元帥。

很快,另一支起義軍首領徐壽輝遇到了問題,他的手下倪文俊謀害其不成,便逃到了陳友諒那裡。陳友諒直接殺死了倪文俊,並且將其軍隊化為己有。隨著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1358年陳友諒一路開疆拓土,成為長江以南範圍內,勢力最強的起義軍。

(朱元璋)

朱元璋在攻取太平府以後,派出常遇春攻打陳友諒,但是遇到了著名的將領趙普勝。朱元璋一看,變使用離間計,加上趙普勝本人也經產公開宣稱自己有恩於陳,導致了陳友諒的不滿和懷疑,最終這名驍將被陳友諒殺死。

此前由於陳友諒殺死了徐壽輝的叛將,二人關係不錯。1360年徐壽輝決定遷都,經過陳友諒地盤時,被假意歡迎,陳友諒將徐的部下一律消滅,把徐壽輝當作人質,然後自稱漢王。值得一提的是,在接下來與朱元璋太平軍的戰鬥中,陳友諒令士兵爬過城牆進入城內,攻克了太平軍,然後殺死了徐壽輝。徐壽輝一死,陳友諒正式稱帝,國號漢。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即位典禮上由於狂風大作,百官只能在沙灘上祝賀。

接下來就是與朱元璋的決戰了。陳友諒自恃兵力強大,想直接攻下應天府,朱元璋更害怕他和張士誠聯合,於是謀士劉基獻出一計策,令陳友諒的老朋友康茂才寫信騙他,陳友諒中計,率水師東下,和朱元璋戰於龍灣,陳友諒大敗。此後面對朱元璋的進攻幾乎全是敗績,部下多有投降。

終於,鄱陽湖上,雙方進行了決戰。陳友諒集合鉅艦,以連鎖為陣,但由於朱元璋合理利用了風向,陳友諒並沒有佔到便宜,而且還折損了弟弟陳有仁。數日之後,陳友諒的部隊被困,部下將領也多有投降。但是陳友諒依然不想投降,在糧食斷絕的時候,鋌而走險冒失突圍,本人被流箭直接射穿了頭顱,當場死去。

陳友諒作為元末的梟雄之一,從殺死倪文俊開始展露頭角,最終與朱元璋分庭抗禮公正天下。他在發家的過程中兇狠而陰險,殺伐果斷。但這也導致手下多有叛變,《明史·陳友諒傳》中有一句評價:“ 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

鄱陽湖之戰


參考文獻:

《明史》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 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1[M]. 2015

白壽彝總主編;陳得芝主編. 中國通史 14 第8卷 中古時代 元時期 下[M]. 2015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張珍瑜


季我努學社


想要說清楚陳友諒是個什麼樣的人,其實並不容易。

雖然現存史料中對陳友諒的記載並不少,但作為朱元璋最強大的敵人,其實陳友諒在現存史料中一直是被黑化被矮化的。

譬如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明史·陳友諒傳》,主要寫的就是陳友諒如何篡權如何敗亡,先殺倪文俊,再殺徐壽輝,又加上了即位時遇到大風雨不能成禮的戲劇性細節,一下就給陳友諒定了調,是個陰險狡詐的小人。這篇傳文中,完全看不出來陳友諒是怎麼能夠控制了江南地區實力最強大的武裝力量,成為朱元璋最大的競爭對手。

實際上在當時在各種武裝力量中,或者說在歷史上的所有武裝力量中,某個更有才能的人取代了無能的原領袖是最常見不過的情形了。首先倪文俊就是因為要殺徐壽輝失敗,才被陳友諒所殺。而陳友諒要殺徐壽輝,則是因為徐壽輝帶兵前來進攻他。而朱元璋本人後來也派部下殺死了劉福通和小明王。但這些在史料中是絕不會被強調的。

在對陳友諒與朱元璋最重要的鄱陽湖一戰的描寫中,陳友諒被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得無能之輩。朱元璋好意相勸,但陳友諒則執迷不悟。戰爭中朱元璋以少勝多,以20萬軍隊戰勝陳友諒的60萬軍隊,陳友諒的軍隊人數明顯被誇大了,用來強調力量懸殊的程度,這一點我在答案

陳友諒60萬大軍圍攻洪都,為何朱文正能憑藉數萬人堅守85天?中提到過。

陳友諒戰敗之後,又把陳友諒描寫成了一個驕奢淫逸之人,在《明史》和《太祖實錄》中都記載了陳友諒有一張鏤金床,成為他奢侈生活的鐵證。但根據記載,太祖一看到這張鏤金床,就命人將其毀去,其他能夠證明陳友諒的奢侈的物品也沒有出現過。因此學者這張床的真實性也抱有懷疑態度。

實際上我們從傳統史料中,仍可以看出,陳友諒從小讀書,深通兵法,文化水平絕對在朱元璋之上。他志向遠大,極有抱負,善於用人,也受到百姓的擁戴。譬如元末文人周聞孫曾親歷起義軍攻打江西的戰爭,提到陳友諒“政修令行,乾閩坤闢,人心大和。百司庶府,奔走率職,羈旅草野,鹹延頸爭先,思有薦獻,公皆量材錄德,大小畢陳其能。”可見政治才能相當出眾。王禮也提到“偽漢之在九天,趨者日眾”,可知當時臣服於陳友諒的人是很多的。

可以想象,陳友諒一定是有出眾的軍事才能,才能在投入倪文俊麾下後從一名步卒很快升為到統軍元帥。又在取代倪文俊後迅速發展,從元朝手中奪取並控制了今天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浙江等大片地區。但他如何與元軍交戰,怎樣立下軍功,在史料中記載極少,只能在《元史·順帝紀》中偶爾看到陳友諒又奪取了哪些地區,殺了哪些大將等等。現在留下來的關於陳友諒的資料太少,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只能給出一個模糊的影像了。


pku小動物


陳友諒出生於元末明初,出身貧苦,參加起義軍,殺害起義軍的領袖,在與朱元璋的鄱陽湖大戰中失敗,被亂箭射死。

1. 陳友諒,出身貧窮的漁民,通文墨,在元朝黑暗統治下,參加徐壽輝,倪文俊領導的起義軍,反抗元朝,自始至終,沒有絲毫妥協。從這一點上說,陳友諒敢作敢當,反抗暴元,值得肯定。

2 .陳友諒兇狠殘暴,殺友弒君,妄自尊大,殺倪文俊,徐壽輝,後控制徐壽輝統領其軍隊,最終將其殺害,自立為王,國號“漢”。

3 .陳友諒有一定的軍事,政治才能(有的書說無才無德,我不同意),在元末明初,群雄逐鹿的年代,沒有一定的才能不可能率領幾十萬大軍,成為朱元璋最大的對手。

朱元璋評價兩位對手“張士誠器小,陳友諒志驕”

我個人認為,陳友諒式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一代梟雄”!


我是一個小書蟲


陳友諒是名不副實的,他待人既不友好,也不諒解。他反抗元朝統治相當堅決,但他對領導、對戰友薄情寡義,甚至能痛下殺手,他的軍事才能、組織才能是一流的。



一、抗元悍將。

元末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大軍中,許多領袖缺鈣投降了,美其名曰:招安。吳王張士誠、太祖朱元璋都幹過這類事兒,只有陳友諒從頭到尾反抗到底,敢做敢當,死扛到底,威武不可屈!



二、厚黑專家。

陳友諒當時最低等的漁民出身,吃住在船上,身上總有揮之不去的魚腥味兒,從小飽受歧視,他的人生觀逐漸形成:往上爬,不擇一切手段爬到最高處。他原在縣衙做文書,當徐壽輝起義軍來到他家鄉時,他把矛頭對準給他發工資的無朝,他的人生哲學是“殺人滅口"、“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一類。丞相倪文俊,自以為博學多才、文武雙全,不願給徐壽輝這個帥哥打工時,企圖暗殺徐壽輝,陰謀敗露,從漢陽逃往陳友諒的老巢,他自以為提拔了陳友諒,讓陳文書成了高級將領,有師徒之誼。陳友諒問明情況,得知鄒普勝、趙普勝、丁普郎、傅友德四大金剛無人參與倪丞相的陰謀時,陳友諒把恩師的人頭獻給了徐壽輝。這一點和湯恩伯出賣陳儀有一拼,陳友諒是一位誓將壞事做絕的人。他又以圖謀不軌的名義除掉趙普勝,丁普郎、傅友德立馬開溜,把徐壽輝弄成孤家寡人。1360年,陳友諒挾持徐壽輝進攻朱元璋。六月的一天,殺掉了領路人、前老闆、準備讓位給他的徐壽輝,六月十六日登基,定國號為漢,年號為大義,真是不知人間有羞恥二字。

三、無招勝有招,軍事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陳友諒指揮作戰,從沒有作戰計劃,率意而為,打到哪兒算哪兒。他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戰法讓對手一頭霧水。

當朱元璋得知陳友諒率大軍攻擊時,陳的艦隊已攻佔採石,隨後攻打應天的最重要屏障太平,太平只有花雲手下三千守軍,友諒把船開到城牆邊,用短梯從容上城頭,三千守軍一舉殲滅。幸虧朱元璋用雙面間諜、陳友諒部投降過來的康茂才引誘陳到了龍灣,漢軍亡兩萬、失大船一百隻。



當朱元璋出兵進攻廬州時,陳友諒率領六十萬大軍進攻洪都,侄子朱文正死扛著,叔叔朱元璋帶二十萬大軍來決鬥了。

四、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朱元璋分兵兩路,分佔經江口、南湖口,封鎖了陳友諒唯一的退路武陽渡。雙方在鄱陽湖決鬥。

先鋒徐達突襲,陳友諒迎擊,徐達分成十一隊,以二戰時德國海軍用的狼群戰術圍攻鉅艦,陳友諒被打敗。陳集中幾十艘鉅艦發動群毆,徐達後撤,陳部乘勢攻擊,俞通海群炮轟陳部前鋒艦隊,陳友諒二十餘條戰艦被毀。

陳及時整頓艦隊,發揮鉅艦優勢,用火炮狂轟徐達,徐達失去對艦隊控制,朱元璋被毀幾十條船。

張定邊率三條艦船直衝朱元璋旗艦!朱元璋部三十餘艦圍來,張定邊如趙子龍在長板坡,突出重圍,一路擊敗各路將領,斬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無耐常遇春太牛,武藝劍術全能,一箭射中張定邊!

陳友諒為了保證集群突擊,而船隻行進速度不同,把船隻用鐵索一起來。

結果連續三次擊敗朱元璋艦隊的進攻,陳友諒猛攻朱元璋最弱的右翼。朱元璋親自仗劍守在船前,以旗艦為底線,退後者親斬!結果連殺後退的十餘名千戶,仍阻擋不住敗勢。幸虧猛將丁普郎為被陳友諒殺害的結拜兄弟趙普勝報仇,拼了老命!丁普郎左衝右殺,最後身受重傷,頭己經掉了,手還拿兵器屹立著,丁普郎的攻擊大大鼓舞了朱元璋部的士氣。

下午三點,東北風起!朱元璋命令七條船點火後靠近陳的戰艦,陳部由於鐵索連江,無法脫離,頓時一片火海。

陳友諒又想偷襲朱元璋旗艦,又失敗!

陳友諒被射死!

張定邊帶著陳友諒兒子陳理投降,張定邊拒絕了朱元璋的任用,出家當了和尚。

總之,陳友諒不講信義、迷信暴力,他壞事做絕,又敢做敢當,具有極強的軍事才能,反元自始至終,從不妥協。


蒼茫大地顧煒斌


元朝末年,蒙古人的暴政讓老百姓不堪重負。當老百姓被折騰的活不下去時,他們都選擇拿起武器反抗,於是紅巾起義爆發了,而陳友諒也是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首領。


陳友諒

陳友諒出身貧苦,家裡世代以打魚為生,這在當時屬於特別低賤的職業了。他從小住在散發惡臭的漁船裡,身上有一股令人作嘔的魚腥味,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從小沒有什麼朋友。

生存的艱辛和旁人的鄙夷使陳友諒的性格變得狡詐殘忍,做事心狠手辣。當然在好勇鬥狠的農民軍中,陳友諒的這種性格也讓他在眾人中脫穎而出,短短時間內,陳友諒就成了一支農民起義軍的統帥。


(陳友諒和朱元璋勢力範圍)

陳友諒號稱朱元璋的最大對手,朱元璋打敗陳友諒的過程充滿艱辛和不確定性,而消滅其他勢力就如同秋風掃落葉,從這一點看,陳友諒確實很有能力。

可陳友諒與朱元璋在為人上差距太大。朱元璋簡直就是明君的典範,知人善任,體恤士卒,所以他的軍隊在絕境中會為他賣命死戰。而陳友諒為人狡詐,先殺了投奔他的倪文俊,又殺了與他並肩作戰的徐壽輝,吞併了他的軍隊。他還性格暴戾,對身邊的人總是非打即罵。


朱元璋

陳友諒的軍隊雖然多,但卻是一支離心離德的部隊,他手下人才雖然廣,但卻不願為他賣命。所以當陳友諒碰上朱元璋這種強悍的對手時,他的軍隊越戰越慫,朱元璋的軍隊越戰越勇。中國古代講究得人心者得天下,陳友諒這方面功課沒有朱元璋到位,註定他戰勝不了朱元璋。


歷史探索機


陳友諒不愧為一代梟雄是條好漢,憑藉著智勇雙全、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弒殺徐壽輝自己稱帝,成為元末勢力最強大的一路諸侯。

佔據江西、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區,擁兵數十萬,戰船數千艘,陳友諒對當時的形勢也有很清晰的認識,他認準了朱元璋集團是自己最大的勁敵,餘皆不足慮。他誰的麻煩都不找,專門去找朱元璋幹仗。

陳友諒可不是張士誠那個“自守虜”,陳友諒不是坐以待斃之輩,認準了誰是敵人就不需要人去催也不要人勸,每一次都是自覺積極主動的發起進攻,這一點我很欣賞。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與其等著你來打我,還不如我去打你,反正閒著也無聊,怕個鳥🐦,陳友諒做得很對。

陳友諒先是率軍二十萬進攻朱元璋的大本營應天,攻克太平城斬殺了朱元璋的猛將花雲和養子朱文遜,打到南京城外被“老朋友”康茂才給坑苦了,在龍灣之戰被朱元璋設伏兵打得大敗,陣亡兩萬餘人,被俘虜七千餘人,還損失大小戰艦數百艘。

元氣大傷的陳友諒逃回老巢,稍事休整後不甘寂寞的陳友諒又發起了主動進攻,起傾國之兵60萬人攻打江西南昌,不成想被只有二萬多守軍的朱文正、鄧愈、趙德勝等人成功守衛住了。

朱元璋率軍二十萬人和陳友諒展開鄱陽湖大決戰,最終結果是陳友諒兵敗身亡,朱元璋取得勝利,陳友諒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朱元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鄱陽湖大戰共經過36天,朱元璋陣亡大將36員,陳友諒是條好漢,是朱元璋一生最強勁的敵手。

朱元璋最終沒有殺害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和明玉珍的兒子明昇,而是把他們安置流放到了朝鮮,也算是功德一件。


流賊聞之心膽搖


歷史上真正的陳友諒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誰也不可能知道。我們所看到的陳友諒只不過是歷史書上的陳友諒,影視劇中的陳友諒。要知道中國千百年歷史都是由勝利者纂寫的,自古以來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又會有哪個勝利者願意替自己昔日的敵人、失敗者說好話呢?大家說是不是呢?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給個贊吧,您的關注和點贊是我不斷創作的動力)

南贛先生


陳友諒這個人,我相信有很多人沒聽說過。不過你只有看一看蘇有鵬演的《倚天屠龍記》,你就會知道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陳友諒在《倚天屠龍記》中,卑鄙無恥、奸詐至極。史書上記載,陳友諒是元朝末年的群雄之一,農民的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史書上對於陳友諒的評價是,性情強硬而疑心太重,喜歡用權術控制部下。


烈熱中的太陽


陳友諒本身就是得位不正,其實力又很大程度上消耗在了對元作戰上。在偷襲朱元璋的戰略上又沒直撲金陵而取洪州,被朱文正拖了四個月的攻堅戰累成了疲憊之兵。等朱元璋回師給他來了一個包餃子,運氣也不好,受傷而死。一句話:野心大,能力差!朱元璋沒北伐之前,是儘量的不跟元軍作戰,兩人的戰略相差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