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這句話?

用戶62564438606


知其雄,守其雌等等幾句,要點在前半句。

知其雄,對局勢洞若觀火,系統所有的變化都瞭如指掌,即意味掌控。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當知道所有變化時,後退守雌,就可以無為處之。

即謂弱者道之用。

這是整個道德經討論的核心內容。為天下溪,天下谷等等,都是弱者道之用的解釋。

簡單理解就是:當系統穩定運行時,無需任何干預,守黑守雌守辱,不製造問題,而是等著被動解決問題。

《道德經》裡反覆對此論述,摘一段大家看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當對系統絕對了解時,就獲得最大的自由,全局運籌帷幄,再無拘束。處在不起眼的地方(人之所惡),心有星辰大海(心善淵),選擇微妙的位置(居善地),以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再堅硬的東西也不可能阻擋。

那些理解為忍辱負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的人,看到你們的解釋,老子恐怕得從棺材裡跳出來找你說道說道。

老子,多麼高傲的一個人!媽的會說我應該謙卑忍讓,忍辱負重這樣的鬼話嗎?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你們一個個牛逼哄哄的,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昏昏,我獨悶悶,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寫出這些話的人——老子,會理會俗人的看法嗎?

懂得“道”的運用,他就化身天下溪,紛紛流淌過高山、礫石,荒野、黃土,沒有一絲阻礙,水有多自由,他就有多自由。這樣隨心所欲的聖人,他會如俗人般所說,卑微如塵土,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他活脫脫陶淵明般心高氣傲好吧!還甘做天下的川穀?別逗了!

你以為老子會忍辱負重?

且不說聖人“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真正讀懂道德經,善於運用道德經的人,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根本不會把自己弄到難堪危險的處境。

匹夫受辱,血濺五步。

聖人受辱呢?真以為聖人不會殺人麼?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

該殺的人,聖人不會親自動手。

弱者,道之用。

自然會有人代而殺之。


張白衣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28章。原文是這樣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下面就讓有書君來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

一、“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意思為: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

雄是爭強好勝、高高在上的;雌則是柔軟順和、趨低退後的。有道的人,不會、也不屑於與人爭。然而正因為不爭,才能避免無謂的麻煩,反而讓財富、人脈和資源都爭相聚攏來。

戰國時期的藺相如,由於澠池大會再立新功,被趙王任命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這讓廉頗耿耿於懷,異常不滿,他到處揚言,如果讓他碰上了藺相如,一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話傳到藺相如耳邊,他此後便遠遠地躲著廉頗。眾人甚為不解,以為藺相如真是怕了廉將軍。

藺相如解釋:他之所以躲著廉頗,並非由於害怕,而是怕將相不和,影響國家的安定,讓敵國有機可乘,故而選擇了退讓。

得知真相的廉頗頓感羞愧,他主動揹著荊條來向藺相如請罪。

由此可見,知雄守雌,是一種低調的為人處事方式,是佔著理兒卻仍然替他人著想的一種高尚的姿態。

二、“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這樣反而可以成為天下人效仿的榜樣。

“白”是清楚、明白,“黑”是糊塗、闇昧。誰都希望自己是個明白人,而不願意被人看做是糊塗蛋。可是真的就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那是為什麼?那其實是洞察一切之後的大智慧,是大智若愚的表現。

曾國藩年輕時也曾希望做個一塵不染的清官。可是他報效朝廷的心願,並未能順遂。當他赤手空拳創建湘軍,為大清立下赫赫戰功時,換來的卻是同僚的非議和嫉妒,咸豐帝也對他滿是戒備和猜疑。

在他因守父喪居家的日子裡,終於悟透了:做人要學著外濁內清、外黑內白。表面上的妥協,其實更有利於事情的順利開展。

於是他選擇了和光同塵,而這更充分體現了妥協的力量,也讓他更好地繞過重重障礙,實現了自己的抱負,成就了一番偉業。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知白守黑讓我們明白:人生在世,要懂得圓融變通之道。

三、“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

榮是榮耀,以及興旺發達的意思;辱是卑辱,還有平淡、寂寞、挫折的意思。做人做事,需要審時度勢,在時機未成熟之時,學會委曲求全。忍受一時之辱,方能換來長久的安寧。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和修養。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大敗於吳王夫差,被困在會暨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聽從臣下文種和范蠡的建議,裝作向吳國求和,夫妻倆自願入吳宮為奴。

在吳宮的日子裡,他們小心地伺候吳王,受盡各種羞辱,表面上卻極盡諂媚之態,沒有流露半點不滿。

其卑躬屈膝的奴才姿態最終感動了吳王。三年後,決定放他們回國。為了牢記亡國之痛、石室之辱,勾踐臥薪嚐膽,重用賢才,發展生產,君臣同心同德,奮發圖強。

經過近十年的精心準備,越國終於一舉打敗了吳國,勾踐也成為了春秋末年政壇上叱詫風雲的人物,霸業達到了極盛。

知榮守辱,是一種策略。古今中外,凡能成就大事業的,無不是懂得低頭、放低身段的人。只有甘於卑微,把自己置於最低點,方能實現質的飛躍。

綜上所述,有書君認為:老子的“三知三守”,並非是教人消極避世、不思進取,而是一種做人的修養和水平的體現,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柔克剛的智慧。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低調退讓、謙卑自守、忍辱守分,才是最安全無憂的狀態,也才是最接近於“道”的狀態。

不知諸位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論語學釋》子衍先生講解的非常值得一讀,分享給大家。

師:《道德經》雲:“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這幾句話啥意思知道嗎?

(眾說紛紜。)

師:觀世音菩薩是男的女的?

無餘:有三十二相。

師:觀世音菩薩像你們見過男的麼?幾乎沒有,都是女的、母姓的形象。這叫做“守其雌”。佛、菩薩還有個通稱,叫大雄。

無餘:哪個雄?

師:大雄寶殿的雄啊。

無餘:哦,原來大雄寶殿意思是佛菩薩的殿堂!

師:啥叫雄啊?雄偉,雄偉不就是莊嚴麼?無比的莊嚴謂之大雄。那麼的莊嚴,卻甘願做個母系的形象,以雌(女)性形象慈悲度化娑婆世界眾生。“天下溪”啥意思?

無餘:天下之水彙集的地方。

師:觀世音菩薩是不是手裡拿個玉淨瓶啊?祂那個瓶子的水是孕育生命的啊,準確說不是生命,是慧命啊!觀世音菩薩用祂清淨的智慧之水專門開啟眾生的慧命啊!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意思就是觀世音菩薩證得了莊嚴清淨的報身(知其雄),卻倒駕慈航(守其雌),慈悲救度天下眾生,為眾生開啟智慧之門(為天下溪)。

(眾讚歎不已。)

無餘:還以為《道德經》講的都是很玄妙的東西。

不帶:請問師父,修行人需要謙卑麼?

師:怎麼問這個?

不帶:我覺得應該是莊嚴,我看到有些人過分謙卑,見誰都鞠躬。

無餘:君子不器。

師:你知道什麼是莊嚴?你們哪瞭解什麼叫莊嚴啊。你能描述的了麼?比如一個人相貌堂堂就是莊嚴麼?慈眉善目就是莊嚴麼?

無餘:莊嚴講的是報身吧?

師:是啊,你們見過報身麼?可不是肉身有莊嚴,哪有肉身莊嚴的?比如濟公活佛啃著雞腿喝著酒,我請問這是莊嚴還是不莊嚴?濟公的做法你能學得會麼?濟公是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可是還有下句你知道嗎?“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你剛才講的莊嚴也好謙卑也好那都是化身(肉身也屬於化身),化身都是假的啊,明白嗎?

所以你們問我的問題就如同問地溝油和塗蠟蘋果吃哪一種好,答案是都有問題。因為你沒找到那個真,所以我為啥說在開悟前一切都是錯,就是這個道理,你們現在所想的所說的都是錯的。

不帶:那不是得借假修真麼?

師:“借假修真”是方便說,你把方便當真理了。佛所說的“三乘馬車”都是方便說,其實本來就一乘,莊嚴和不莊嚴本來就是一回事,你看到濟公吃肉你覺得不對,但我看到的是本質,我看到濟公和尚是莊嚴。因為你眼瞎,就這麼簡單。“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來真亦假。”本來是一回事。所以簡單聽話照做不但體現在行為上,還體現在思想上,我讓你停,你思想也要停。

無餘:啊?思想也要停?

師:你以為呢,行為是靠什麼指導的?你光停行為了,思想還在動,你停了嗎?你們非得想要在我的回答裡找到你滿意的答案,其實你們已經在心裡預先設定答案了。如果我說到你心裡了,你就說“師父說的好。”我說不到你心裡,你就認為“師父講錯了。”到底咱倆誰是師父?

眾(樂):我們心裡就是這樣想的。

不帶:還是想不通。聞思修總得思吧?

師:思是思靜啊,是思考怎麼停下來。你還非得去想,你以為通過想你能明白?想是意識的作用啊,意識能想明白麼?能想明白的就不叫智慧了。

好,再看“知其白守其黑”。代表人物是孔子。多少人包括一些隱士勸孔子別幹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孔子怎麼說?

無餘:“疾固也。”

師:對,孔子說這是因為我的毛病太深了。疾,疾病,佛教稱為業障。那孔子都“從心所欲”了,哪兒來的業障呢?其實,業障屬於因緣的一種。業障叫做造惡,如果是種善因就叫做積福修慧。孔子意思是因緣所致。為什麼呢?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了。大乘佛法講究自度度人,就是不光自己要解脫,還要救度眾生一起解脫。孔子修的是大乘道,救度眾生本就是孔子歷劫所發的願,是孔子的願力讓孔子走這樣一條慈悲濟世的道路,所以稱為“疾固也”。白代表光明,“知其白”就是見到光明,即明心見性,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那孔子已經從心所欲(知其白)了,卻放棄極樂不去享受,卻甘願與眾生共苦(守其黑),所以“為天下式”。式,模式,即楷模。所以孔子是人類的楷模!

順便說一句,佛教管這樣的人叫做大勢至菩薩或者得大勢菩薩。因為“為”是得,“天下”為大,式通勢,“為天下式”就是得大勢。

(眾讚歎不已。)

師:“知其榮守其辱”,代表人物是佛教的地藏王菩薩。地藏菩薩早已經達到了佛的境界(知其榮),卻發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甘願化身為地獄裡面的閻羅王(守其辱),慈悲救護眾生。谷是低地,地獄是六道最低的地方。“為天下谷”就是執掌天下最低的地方,那就是閻羅王了,也就是地藏王菩薩。

(眾讚歎不已。)

無餘:師父,地藏王菩薩是佛教人物,只在地獄裡面度眾生嗎?在人間有沒有祂的化身呢?

師:當然有。歷史上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來歷不詳,去向不明,弟子門人也是眾多且都很有成就,能猜出來是誰嗎?

(眾人思考。)

無餘:鬼谷子!

師(笑):然也!鬼者地獄也,谷者藏也,子者法王子(菩薩)也。鬼谷子,地藏王菩薩是也!

(眾歡喜讚歎不已。)


qzuser201704308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知其雄,守其雌,說的是,萬物生生不息的被演化了出來。 知其雄,是說要能夠理解現在所處的世界。守其雌

,是說要能夠明白,現在的世界之所以是現在的這個樣子,他是怎麼演化出來的,他的根源在哪裡,演化的規律又是什麼。這就是知其雌。

這是治理天下的首要問題:我們當前的階段,我們為什麼會出在這個階段呢?這兩個問題都解答了。那麼守著一個導致我們出在目前這個階段的事物演化規律,就可以預知未來的下一個階段世界會怎麼樣。

谿,山瀆無所通者。瀆,本意指水溝。這裡是指生生不息的演化之源。 知道世界現在是什麼樣的,又知道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牢牢的持守著這個規律,就可以知道世界以後會怎樣。掌握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人,才可以趨吉避凶,趨福避禍,從而可以做到生生不息,源源不斷。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對於天下萬物,既要知道它看上去顯現出來的樣子,又要理解是什麼背後的力量在使得它們如此顯現,掌握了那個背後的主宰力量,才能真正的掌控天下。這就是治理天下,可以應對一切事物的方法和道理。 不要被此因所迷惑,而要找到背後起主導作用的主因。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復歸於無極。 真正的主因是什麼呢,一直往深處刨根問底,驅動事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就是易。所有的變化,都是從不變中而來。 不易之易,即為無極。無極而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後面就是三生萬物了。什麼都跟著生了出來。 道無形無質,故合乎大道的常然之德,也是不表現出特殊的形態的。 掌握萬物變化規律,就瞭解和推斷什麼會被生出來,什麼不會被生出來。根據這樣的道理來治理天下,用為應對萬物的方法,這種複合大道常然的常德,就會復歸於事物為有變化之前的狀態,於是就可以從最源始的地方著手,對萬物的各種變化出來的形態,瞭如指掌。以不變應萬變,從而可以做到,應物無窮。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上面兩句講,事物既會生生不息的演進,也會在演進的過程中,繁複無窮的變易吃各種形態。於是,很顯然,萬物之間會產生普遍的相互聯繫和影響。 那麼多的事物,並存與天地之間。誰高誰下,誰先誰後,這都是個問題。

榮,說文注,桐木也。金文字形,象兩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頭形。指草木茂盛的樣子。

辱,從辰從寸。辰,指農時三月,天地易氣初動。寸,法度之意。古代在三月失耕時,會處決一些奴隸或者死囚。後來引申為屈辱之意。 天下之物,沒有永遠一直旺盛的,也不會有一直衰敗的。目前旺盛的,說明即將衰敗,目前還看不到跡象的,說明已經在地下醞釀好了,正準備破土而出。

所以,天下沒有絕對的興旺,也沒有絕對的衰敗。興旺,都是從從衰敗而來,衰敗,也終將興旺。不過只是個誰先誰後的問題。 知道萬物的繁榮,更要知道,它們為什麼會繁榮,所有的繁榮,都是從過去的不繁榮之中而來。掌握這個道理,就能不為天下先。不為天下先,即可為天下谷,承載萬物而不爭,孕育萬物而不有。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能承載萬物,孕育萬物,不爭不有,這樣的常然之德,便能充盈於天地之間,如同道充盈於天地萬物之間那樣。復歸於道的素樸。 復歸於樸,就是說,可以為天下承載並孕育出各種各樣的事物。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參與指導交流。

歡迎指導分享關注,微信關注“至道學宮”,作者白雲先生,一起交流學習進步。


崇儒


事物都有兩面性,如同手有手背與手心,一個硬幣有兩面,偏執一面就會失其真常。

黑白、雄雌、榮辱就是例舉這兩面性,其實也就是具體的陰陽辯證關係的例子。

式,就是法式,守則之意。

溪,這裡指“匯水成溪”的含義。

谷,用山谷、空谷形容包容各種對立與差別。

如果不偏執一面,從對立統一中見其全體,一分為二地辯證認識,知黑白、雄雌、榮辱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我們也就抓住了天下大道的總則了。

這個公式,這個法則,事實上就是萬物之理的總公式,也即一切事理中必然不可偏離的恆常大道。


建章看世界


善人善事也有誤區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道它的雄強,卻安於陰柔的位置,甘願做天下的河溝。甘願做天下的河溝,永恆的“德”就不會離他而去,使其回到嬰兒一般的無知無慾中。

知道了“道”的極其準確和絲毫不爽,就不會不敢隨便造次了。這裡說的嬰兒的無知無慾,是指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去知覺,不動想法,當然這個想法包括了不動善念不動不善念的意思。

昨天我們群談到了雷鋒的問題,的確,這個問題很容易把我們圈住和絆倒。

為什麼他做好事卻不得善終?為什麼華佗有牢獄之災,扁鵲有砍頭之苦?像雷鋒這樣的菩薩應該有善果才合理才對呀。華佗、扁鵲救人無數也應該沒有大難才對呀。究竟失誤在哪裡了?

我在十多年年也在有意識地做善事,所遇到的真實感受,讓我不得不深入思考:我是否在幫倒忙?是誰在需要誰?卻發現,是我在需要做善事這個機會,對方未必需要幫助。

佛法說:凡有心而為的都是造作。老子強調的無慾,也是在說不把任何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大醫者強行改變了“生命最好的教育”,大善人強行改變了“經歷是最好的教科書”,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做善事了嗎?非也,是隨緣而做,遇上了,碰到了,這就是遵從“緣的到來”,隨順自然,不刻意找尋,自然而然地不設定,隨時使自己處於“空虛”的境界,隨時可以接納和幫助他人,但不造作不刻意而為,這才是老子說的“無為”!

惡、不善容易分辯;善,卻容易絆倒人,能分清了嗎?

水是如何低成海的?

第28章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道會顯明,所以固守著晦暗的位置,為的是給天下做示範。既使已經成為了天下的世範,也永恆地處於玄德不能有偏差,使其迴歸於最終的大道。

明瞭白而退守黑,則德行永遠沒有差錯,就是迴歸大道的路徑。也是以“無為”的方式與外境——自然社會的相應,以人的本來使事物也迴歸混沌的本來。

親歷:這也是我們群一同的親身經歷。前幾天的2月9日下午,群友源釧問去西安的旅遊推薦,答曰:大雁塔、華清池、兵馬俑。隔天,騰訊新聞就報道了大雁塔人滿為患的消息。

你會問,這兩件事情有關係嗎?這就是老子、釋子等智者聖賢發現的規律,是道的顯達,是揭開三千大千世界的面沙—佛界的呈現,是天人合一的實相。

人性的內在至純、至善、至真的任何一面開始顯露,那麼釋放出光芒就會有客觀世界的現實體現。

從人性意識的黑到客觀社會的白,絲毫都不會偏差。源釧在問時是根本的無意識,即無極狀態,但她本人所具備的對社會的關愛的“玄德”,在此事上得以體現。這樣的體現來不得半點虛假,人人都可以,人性平等,佛性具足。

迴歸真我,讓我們每個人的人性光芒照亮社會、國家、世界!老子釋子能,我們也能!路,聖賢已經指出了,不難了吧?!

人是如何低成王的?

第28章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知道何為尊貴,卻安於卑微的位置,甘願做天下的峽谷,正因為甘願做天下的峽谷,永恆的“德”就會得到滿足,使其返回真樸。

在老子“德”的思想體系裡有“不得”之意。也就是說,做了善事,明知會得到讚譽,而做不言說,自願默默不張揚。“上德不得,是以有德”。為什麼老子會這樣主張呢?是因為這樣就形成了“空谷”,能夠接納更多的人、事流向這個方向來,也就是改變了某一領域,某一區域的方向。因為有了低下和空谷,才能自然地導流。

十多年前,給需要的人捐款,用的是假名字,或則不留名。加入了志願者協會,那時義工的稱呼還比較少,公益事業也方興未艾,這麼多年過去了,到處都有公益的身影了。

人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不是用錢的多少,是在別人需要幫忙時,及時地施與援手,這原本就是人性的自然,刻意的做也是為了迴歸人性本真,有了定向的行為,把善良養成習慣,就自然而然了,那時才可以說“愛到無為皆是愛”!

說到不如做到,你說呢?


漢字在人間


這是因為《道德經》的核心理論: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事物的規律是循環反覆、週而復始的,正所謂物極必返。所以在做事時站在弱的角度,其實是個最有利的位置。所以才會有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知其榮,守其辱。

我有個同事是公司的副經理。論他的能力和家中背景當個正經理非常容易,但是他堅決不當正經理,一心要當副經理。按他的話說:“倒找我錢,我都不當一把手。”

然後我就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說當正經理責任非常大,要承受多方面的壓力。稍不注意就容易出事,更是因為公務和私事容易樹立眾多仇敵。當個副經理收入比正經理低不了太多,又沒有那麼多的責任。上面有正經理扛雷,自己輕鬆多了。

我聽過不禁連連點頭。這個年僅30多歲的人居然有如此的見解!

我們偉大的領導人說過:“中國永遠不當頭”。可見我國領導人深明《道德經》的要義。

以我幾十年的炒股經驗,也發現“知其漲守其跌”才是更好的賺錢之道。我從來不買那些已經暴漲的牛股,我只觀關注那些由於熊市或突發事件而暴跌的好股票,好逢低買入。


孟可的思想空間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百分之九十八的理解都成了是非不分,能容忍能裝糊塗,沉默是金,究其實質,多數不過被動挨打,或隨大流而已。禍國殃民。

如此是有幾分道理,但截然不是那回事,先說“知”,關鍵在於咋理解知,知?是知道,如何算知道?何為道?王陽明說,知善知惡是良知。知,可以理解成是良知否?

抱殘守缺,厚顏無恥,對錯不分,哪有良知一說呀,哪有“知”?無知即罪惡。很多人理解那是黑的那是白的,知道白的守住黑的。胡說胡解,哪個是白哪是黑呀?多數人理解成,我知道那是白的,守住自己黑的,知道那是雄的守住自己雌的等,這是典型的二元論了。試問,俗世的社會能不分對錯善惡嘛?你知道那人是在犯罪,卻充耳不聞,見而不見,這是縱容作惡還是善良之舉?這樣的“守”,其實就是默認,罪惡的營養品,姑息養奸,沆瀣一氣而已。當然,你說你遠遁俗世。達到無善無噁心之體。可是這句話就是在俗世而談的,所以境況首先要確定好。

其次,基本的要搞清楚,在老子道德經一卷中,白黑,雄雌,榮辱,動靜,陰陽等,一句話,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從來沒有二元論的說陰陽。抱元守一,道德經裡只有一句談到陰陽,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句裡陰陽是一,意思是說萬物本身都是負陰抱陽的一箇中和之體,怎樣和呢,衝氣。而後來,陰陽雜家漸漸有了二元論的思想學說,漸漸有了那是陰的,那是陽的,陰陽成了兩氣,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矣,天壤之別。本體與屬性不分。陰陽是一物兩屬性,意思可以這樣說,老子我通過觀察發現呀天地萬物呀有個通性,無論大的小的,都是具備基本的陰陽兩種性質,然後,老子伸著一個手指頭,那是啥意思,本質是一。一元論搞成二元論,驢唇不對馬嘴。只會造就偽君子,真假兩面人,陰陽人,心口不一,想歸想,做歸做,試問,白天黑夜是兩個天嘛?黑夜是啥,白天的延續,只是遮去了太陽光線而已。知白守黑,啥意思,意思就可以這麼簡單的說,我知道呀上升到大的規律上而言呀,光明白亮亮紅彤彤的太陽就是那一個太陽,黑暗只是太陽光被暫掩蓋住了而已,不用妄然行動,守住心中光明本性暫候在黑暗就是最好的行動,無為而為嘛。錯誤的行動停下來就是前進,坐地日行八萬裡,不去刻意為善就是善就是真。然而,有人明明刻意作惡,胡作非為,他說自己是知白守黑,心裡明白,所以堅守黑暗的行動。這不是瞎扯嘛。俗世裡,對錯是非不分能行嘛?再個,連“知”也沒有,根本不知何為真哪何為好壞何為陰陽,不知“道”,沒有良知,何來知行合一,何來格物致知。知易行難,對;知難行易,也對。大道,高境界高層次而言,往往是知難行易。知,西方哲學大家蘇格拉底還說,我知無知。這是真,這是自知,誠懇。

要真知的話,行很容易,有時有些事就是“守”,就是不為,不行動就可以了。可是世上有幾個真有良知的?認識自身嘛,世人真能能知道自己嘛,真自知,那是真叫知白,所謂自知者明,明,就是明白,明白四達呀,知道該走哪條道。守好自己的精神氣血,(精氣神就是無形的,就是黑,身體有形的就可以看作是白)順道而行,方向比努力重要。

綜上,分兩種情況,俗世認知裡而言,黑白,好壞對錯是必須要分的,不分對錯善惡本就是罪惡。超脫俗世認知上而言,無善無惡之境,守好光明本心就可以了。但無論那種境況,關鍵就在“知”這個字,是要真知,知道自身之陰陽動靜虛實黑白不?真知,真的沒幾個人真知哎。

言不盡意,一家之言。


東聲西音


這些話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道經”部分,題目中的語序是有顛倒和缺失上下文的。

既然內容出自“道經”部分,小編就來粗淺說說“道”,“道”可以看做是具備規律性的、可驗證的普遍真理。但道家向來不愛絕對真理,所以此處的真理必然是指相對真理

下面按原文順序來簡單解讀一下。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這句話每個字拆開來都看得懂,但連在一起就不懂了。

如果要劃重點,這段話的重點在哪裡?請大家注意“常德”兩字,“德”字延伸開來太多內容可講了,我們就把重點劃在一個字上好了。

常,在此可以理解為一種普遍而長久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常態

那麼問題來了,“雄”與“雌”如果代表了兩種的狀態,“雄”是剛強的積極進取的,“雌”是緩慢累積沉澱的,在非極端環境下,哪種狀態才是“常態”?

顯然“雌”才是常態,“溪”為“長流水”,在此用的就是“長流水”的狀態來比喻“雌”。

最近有一擋綜藝節目叫做《演員的誕生》,小鮮肉和老戲骨又一再成為話題焦點,老戲骨怎麼來的?就是靠臺後的積累沉澱,來換取屏幕前短短地幾分鐘爆發。

再者,大家津津樂道的是87版《紅樓夢》,這些演員的表演都是經歷了對一個角色以及原著背景2-3年的學習和揣摩,再演不好,簡直沒天理了。這裡也揭示了一個道理,“雄”得狀態怎麼來的?就是從“雌”的累積沉澱中爆發出來的。

再來看“嬰兒”是種什麼狀態?“嬰兒”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狀態,一定一定是從學習常識開始的,當然你也可以拿哪吒這種非常態嬰兒來跟小編扯掰。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這一段,我們的落腳點同樣在“常”。

“白”與“黑”,我們姑且可以簡單理解為“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兩種狀態,引申出來,就是“知道”和“不知道”這兩種狀態。

小編不知道的東西有很多,所以可以很肯定地說“不知道”或者“只知道一部分”才是一種常態。

當然,現在社會上的常態是“貼標籤”“堆人設”,好像“貼了標籤”就代表了某件事、某個人的全部,這樣一種現象顯然會引起反撲的,尤其是我們的明星,天天人設崩壞不帶重樣的,還經常一言不合就撕粉,其實小編也理解這些明星的痛苦,他們想撕的不是粉,而是“標籤”。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到了這段,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小編的套路,大聲告訴我,“出風頭”是常態的,還是“誰理你啊”的是常態?

小編翻了翻自己大部分0讚的問答,可以很確切告訴大家,在生活中“誰理你啊”才是常態,別看頭條給了小編一個達人V,但小編真的還就是一個渺小的,處在谷底的凡人。畢竟爬太高了容易缺水缺氧。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最後這句話,別看這麼花哨,又是“聖人”又是“官長”的,其實也不過是在說,能把常態處理好,就已經很厲害了呢,想想也是呢,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每天在用的“水電煤”,如果沒有人去處理好這些常態事物,怕是很多地方就要“失態”了。


姞雪心


這一章實質上講的是體悟的實修之學。道的高妙精深的實修在此章得以精彩呈現。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此句講的是煉己築基。包括虛極靜篤、一陽來複、顛倒坎離、搬運河車(行炁)、行憑子午(子午練功,進火退符)等。我們於其他易道書上說的天一生水(乾之一陽入於坤,則為坎為水),地二生火(坤之一陰入於乾,則為離為火)實乃修煉的結晶。

雄:陽也,剛也。雌:陰也,柔也。谿:潮信也,修煉時,金藏於水(乾屬金,乾之一陽入於坤則為坎,故云金藏於水),旋覆水生金,金氣足而潮信至,其勢如漕溪,逆流而上,然水終會回落,故需守於虛處、低處、谷處。雌:重濁之氣,處下之地,故為天下谿。德:得也。不離:如雞抱卵,須臾不棄。嬰兒:丹也。

譯為:明明“雄、陽、剛”是我要的,但要得到“雄、陽”,就必須從守“雌、陰、柔”開始,於靜寂中耐心等候一陽來複,採取烹煉,此採集烹煉猶如漕溪之水,有潮信、有涓涓細流,蓄之無窮。此時的丹,猶如黃芽,猶如嬰兒,柔弱無比,必須小心呵護,細加養護,須臾不離。

《周易參同契》上說:“雄陽播玄施,雌陰統黃化。”,《悟真篇》裡也有:“雄裡懷雌結聖胎”。上述諸語是說“產物時,陰極陽生,雌裡懷雄;養物時,陽極陰生,雄裡懷雌”。這實際上講的是煉功子午二時的區別。

知其雄實際上是所要達到的目的,道家修煉就是要剝陰取陽,守雌是取雄的路徑、方法、權宜之計、是壯大前的韜光養晦。達其雄壯才是真正的目的。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這句話實際上是講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的。

白: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謂真情,此真情淫心邪念一絲不起。黑:腎水,後天之精,是謂妄情,欲制妄情,須物我兩忘,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式:規矩、法式、範本、規則。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明明先天之精是想得到的,但在得到先天之精前,必須以鞏固後天之精為前提,在物我兩忘中修煉,將後天之精轉化成先天之精。這是天下修道之士必須遵循的規則法式,清楚這一點,就不會出差錯,這也是復歸無極,返至太虛必由之路。

《悟真篇》中說:“黑中取白為丹母”。說的就是知白守黑,修道之人,在行氣的過程中,會有白光呈現,老子書中就有“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雖然白光呈現,還應以一如即往的平和心態固守暗夜中的那份寧靜,不要有喜悅興奮的神情。這裡牽涉到體悟,不再詳言。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這句話是說煉神還虛,體虛合道的。

榮與辱:榮,繁體字,上有兩火,更加耀眼,更亮也,木、材也,堪其大用之才。有大用之材故更耀眼,此乃榮也;辱:上為貝殼類的耕地工具,喻農夫,寸:手足以寸丈量,此乃喻人比農夫地位更低下,是為極卑下之處。谷:虛而空靈。樸:太樸、無極、道。

此中玄妙之旨,無至人無所知之,故不敢妄言,僅點明大意,見諒!

歡迎批評!懇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