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來過雲南,或是瞭解過大理白族的小夥伴們都會知道,大理白族有個特別的飲茶文化——用三道不同的茶來招待客人,而這一習慣已經流傳了千年之久。

從唐朝到現在的一千多年間,大理白族人的這個待客之道從來沒有發生過改變,他們對人生的感悟,也一直如這三道茶一樣從沒有過變化。人生三大境遇藏於平淡無奇的三道茶中,這是大理白族的智慧,亦是他們遵循的人生態度。

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第一道茶,稱之為“清苦之茶”,這道苦茶代表的寓意是立業之前都是需要吃苦的。這道茶經烘烤、煮沸而成,顏色是好看的琥珀色。聞起來非常的香,但喝下去是苦澀的味道,所以被人們叫做苦茶。通常這道茶只倒半杯,然後一飲而盡。

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第二道茶,稱之為“甜茶”。當飲茶者喝完了第一道茶後,白族主人家就會用小砂罐重新置茶、烤茶、煮茶,白族人會放上一些紅糖、乳扇、桂皮在這壺茶裡一起煮制,這樣煮出來的茶就會自帶甜味,喝的人喝上一口便能甜蜜溢滿口中。

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第三道茶,稱之為“回味茶”。煮這道茶的時候原料中少不了蜂蜜、生薑、花椒與核桃仁等。在喝“回味茶”的時候,一般要一邊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一邊口中“呼呼”作響,趁熱飲下。“回味茶”喝起來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無窮。它告誡人們,凡事要多“回味”,一定要記住“先苦後甜”的道理。

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白族人這樣煮茶的方法在唐代樊綽撰的《蠻書》中有記載:“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隨後在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也寫到:“宏辦諸長老邀過西樓觀燈,樓下采青松毛鋪籍為茵席,去桌趺坐,前各設盒果,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這是三道茶的最早記載。

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除了宴請貴賓,在當地的婚禮中也能見到這個茶文化,但在婚禮中,三道茶之保留“苦茶”與“甜茶”兩道茶,也是通過“先苦後甜”之意來祝福新人,期盼婚姻和和美美。

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白族人的三道茶是人生最好體現,同時也是白族文化最好的象徵,當然,它也是雲南一個買不走的特產。現在因為旅遊的發展,到了大理的小夥伴可以在洱海的遊船上或是沙溪等地的一些店裡能夠體驗到這個有著多重身份的三道茶。

白族把枯燥說教用茶代替,一苦二甜三回味,你處於哪個階段呢?

當枯燥的人生哲理變成生活裡不經意間的三盞茶,喝過自然絕對忘不了,前苦後甜、酸甜苦辣回味無窮。一不留神,一生就這樣三杯茶下肚,現在你出於哪個階段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