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雞毛後看快消B2B

店商互聯、雅堂小超倒掉了,某大型B2B在裁員,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已經死掉了數十家快消B2B。2015年投資熱潮後,快消B2B留下一地雞毛。

B2B的效率價值

我有一個朋友,做了一個B2B的倉配服務平臺,叫萬超幫,創始人是陳思廷,他曾經給我算個賬:

某快消著名品牌A,在北京有16個經銷商,倉庫面積加起來有17000平,每個經銷商差不多有10輛車,總共160輛車,常規庫存,一共超過8000噸。

實際上,A品牌在北京的銷量,每天是150噸,如果用萬超幫的統倉統配的方式來解決,統一倉儲統一配送,就算備半個月的貨,常規庫存2000噸就夠了,倉庫面積只需要7000平,可以節約10000平;只需要30輛車就能滿足全北京所有終端的配送需求,能節約130輛車。

一地雞毛後看快消B2B

這意味著什麼?

首先,意味著傳統經銷商的模式下,多餘了6000噸的庫存!這6000噸庫存裡面,有兩個賬需要好好算算:

一,6000噸貨值,大約1.2個億,這1.2億長期躺在各個經銷商的倉庫裡睡覺,如果能盤活,每年至少帶來1400萬的收益,但現在,這就相當於白扔了。

二,這是最關鍵的,貨損。A品牌是短保產品,保質期半年或者三個月,你在倉庫裡每多放一個星期,就意味著你在貨架上的銷售時間就少一個星期。如果在倉庫裡已經放了一個月,那你放到貨架上,三個月保質期的產品你只能賣一個月,六個月的也只能賣四個月,因為你還要調貨,還要回收,這會導致巨大的損失,摺合下來,可能達到5個點。

換算成銷售額,A品牌去年銷售額大概是600億,光浪費就有三十億!

可怕不可怕?

其次,意味著車輛過剩。如果把16個經銷商的配送隊伍整合起來,其實就需要30輛車就夠了,可以省下130輛配送車,車的成本、司機的成本、運輸費的成本,省下50%是完全可以的,特別是保險,可以節約的更多。

然後,如果再加上商品週轉帶來的銷售額提升,就更沒法算賬了,短保食品的有效期是決定銷量的重要因素,上週生產的食品和上個月生產的食品,擺在貨架上帶來的轉化率大不相同,顧客更喜歡新鮮的食品,尤其是奶製品,肉製品,現在消費升級,對食品的保鮮需求是大勢所趨。但是,傳統經銷模式下,做不到啊。

B2B的囚徒困境

這個賬是不是算的很清晰?B2B模式要比傳統經銷模式的效率提高太多,但是,這麼好的事兒,又是大勢所趨,為什麼B2B們卻沒有迎來爆發呢?廠家不待見,經銷商也反感,B2B反而都陷入了困境,咋回事?

陳思廷告訴調戲電商,因為有一個最核心的問題:“誰”來做統倉統配?關鍵不是提高了效率,而是“誰”提高了效率。

如果交給其中一家經銷商,那其他15家肯定不同意,自己的客戶數據豈不是全都給了競爭對手?

如果交給廠家,廠家更是不可能做,本來找經銷商,就是為了讓他們負責當地的倉儲物流和資金流,更何況各個地方的倉配方案都不一樣,廠家沒這個能力做。

那交給第三方呢?

這就區分了當前B2B的三個派別:交易派、撮合派、服務派。

交易派以某大型B2B為代表,理念是直接讓品牌商對接終端,幹掉經銷商,渠道扁平化,渠道成本降到最低。

撮合派是幫助經銷商開拓終端,減少但是不取代經銷商,但是不碰倉庫和配送,只建立交易平臺,這個模式以零售通、掌合天下為代表。

服務派是不動渠道關係,但是把倉庫和配送從經銷商那裡接過來,並且給經銷商建立一個B2B平臺,經銷商自己對接終端門店,倉儲和配送這些苦活累活交出去,這是對經銷商最友好的,這個模式以萬超幫為代表。

這幾派中,各有優劣勢,交易派發力最猛數量最多,撮合派比較溫和,服務派雖然對經銷商友好,但最苦最累,所以數量最少。

但是,交易派強調對經銷商的取代,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得到經銷商的支持,品牌方會不會支持呢?

要看情況,如果是新品牌新產品,可能會支持,畢竟沒有渠道負擔反而可以輕鬆鋪開市場;但如果品牌方是A品牌這樣的成熟品牌,肯定也是不支持交易派的,因為北京這16家經銷商不可能都裁掉然後把市場交給你一家B2B,品牌跟渠道博弈了這麼幾十年,連這點常識都沒有嗎?永遠都不可能支持一家渠道商獨大,否則自己就完蛋了。

所有號稱要把渠道幹掉的商業模式,什麼“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口號,都是騙子,十足的騙子!馬雲當年也喊著要用互聯網幹掉渠道,現在還這麼說嗎?小米一直說不要渠道商,現在還不是到處招募加盟商?就是因為OPPO,vivo的線下大軍太厲害。

經銷商這個群體的價值是不可取代的,任何品牌都需要渠道。

所以,交易派在特定市場針對特定產品,是有意義的;但卻解決不了A品牌這類品牌的核心難題。

而撮合派,更是短時期歷史的產物,當經銷商缺少數字化能力的時候,藉助你的數字化平臺,實現了信息流打通,但是,最終發現,自己的成本並沒有降低,倉庫沒有減少,車輛沒有減少,人員也沒有減少。

治標不治根啊,反而每年還得付出信息服務費和交易佣金。

一地雞毛後看快消B2B

尤其是,撮合派只重視前端跟門店的開拓和數據,不重視後端倉儲物流的整合,這是撮合派B2B的命門!

為什麼呢?我待會詳說。

服務派正好相反,不搶經銷商客戶,只是把經銷的苦活累活拿出來,建立標準化的倉庫和標準化的配送,終端客戶還是經銷商的,但是,卻可以讓經銷的數字化做的很徹底。這是效益最好,思路最順的一個模式。

但是,服務派也有一個大問題需要逾越!

陳思廷就是做服務派的,在成都等多個城市給當地經銷商服務,但是,他最頭疼的問題是,這些經銷商憑什麼要把倉儲物流給你?比如A品牌在北京16個經銷商,想讓他們統倉統配,你一個創業公司去整合16個有競爭關係的公司,扯淡呢!誰理你啊?!

何況中國快消品領域有幾千個大品牌,幾十萬經銷商群體,你一個一個整合,猴年馬月你也整合不了啊。

所以,走這條路的最少,走的也最難!

關係比效率更重要!

這就是整個B2B行業的悲劇,大家奮鬥了很多年,都說自己實現了渠道的數字化,給品牌商提供了數據資產,大大的提高了效率,但最後發現所有模式都走不通。

走不通的關鍵,就是因為大家都是圍繞效率去提供解決方案,而不是圍繞梳理這個行業的利益關係去思考。

如果要說效率,這幾個模式都可以提高效率,尤其是信息化方面,都通過B2B平臺,很好的解決了品牌商和經銷商拿不到數據的問題,都讓終端門店上網了,都大大提高了整個行業的交易效率。只是,交易效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如果不能擺平渠道鏈條上的利益關係,你提高的效率沒有意義,因為你只提高了交易效率,沒有提高服務效率。

如果你總想著幹掉經銷商,沒有大出路,小打小鬧的混日子還可以。

一地雞毛後看快消B2B

如果你只是撮合交易,也會很快被幹掉,中國有100萬經銷商,有500萬銷售員,需要你撮合交易嗎?只有沒能力的經銷商才需要你撮合,有本事的經銷商,客戶都是自己打拼出來的。

所以,只有捋順渠道利益關係,效率是為關係服務的,這個關係不是走後門那個關係,而是生態鏈上的上下游關係,捋順了上下游關係,B2B就知道應該為誰服務了,就可以提高服務效率。

如何才能理順渠道利益關係呢?B2B的出路又在哪裡呢?

敬請期待下篇:《品牌商不發動一場革命,所有B2B都要涼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