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信訪訴求公開評 疑難問題終化解

近年來,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的老謝因工作安置問題沒解決好,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老謝的訴求有一定合理性,可由於時間太久,現行政策早已不再支持,導致其信訪訴求多年一直得不到滿意答覆。不過,最近這次,老謝卻哭了。在一次群眾評議會上,他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2017年4月至今,阜陽市推行疑難信訪事項公開評議制度,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社會監督,一批信訪積案通過評議得到了有效化解。

信訪訴求合不合理 評議團來評判

關於老謝的那場評議會,阜陽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田世海印象深刻。

“他說這麼多年,找這個部門,說兩句就讓走,找那個部門,說兩句又讓走。今天讓他坐在這裡,十幾個人聽他講,他表示感謝,站起來鞠個躬,然後就哭了起來。”在大家安慰老謝的過程中,評議會開始了,傾聽老謝的陳述,瞭解責任單位的難處,評議員們明白了這個疑難信訪事項出現的原因。

老謝的訴求有一定道理,可他已到退休年齡,而且身體不好,再想著安排工作,既不符合現行政策,也不符合其實際情況,怎麼辦?

“直接解決的路走不通,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評議員們現場出謀劃策,市、縣信訪部門積極協調,最後責任單位綜合各種政策,給出了讓老謝滿意的解決方案,事後老謝還送來了錦旗。”事要解決,怨要紓解,在田世海看來,評議可以說是“第三方對疑難信訪事項公開公正公平的評判”。

田世海所說的“第三方”,就是信訪評議團。他們是中立性、多元化的社會力量,由群眾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社會工作者、人民調解員、律師、專家學者等共同組成。

“講理、懂法、知政策,敬業、愛崗、利群眾”,按照這個標準,2017年開始,阜陽在全市選出了一批認真負責、公道正派的評議員。

“我們最初要求每個縣區選100人,隨著工作的推廣,全市的評議員隊伍已有數千人了。”其中,阜陽市潁州區就採取了“90+X”的信訪評議員組成模式,即從兩代表一委員、群眾代表等群體中選聘“區級評議員”90人,每個村(居)再選聘10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鄉賢名人等為評議員,組成90+1450人的“千人評議員庫”。

評議員由信訪群眾來挑選

安徽阜陽:信訪訴求公開評 疑難問題終化解

5月18日下午,胡某某信訪事項評議會在阜陽市潁上縣謝橋鎮龔集社區舉行。當天參會的9名評議員都是信訪人胡某某自己隨機挑選的,不但全程錄音錄像,還允許其他群眾旁聽。

胡某某從2015年起開始信訪,反映“社區幹部不讓其在宅基地建房”一事。謝橋鎮政府曾對此進行過詳細的調查,並給出了答覆意見,但胡某某一直不滿意。

胡某某是一位孤寡老人,此前一直在兄弟家住,其宅基地於1998年被大侄子蓋上樓房。隨著年齡漸長,胡某某想跟大侄子住在一起,便提出在大侄子家隔壁空地上,蓋一個小房子供自己居住。

“這件信訪事項的主要癥結,是那塊地的歸屬。”潁上縣信訪局工作人員說,胡某某認為那塊地是他的宅基地,自己有權建房子,但社區卻認為,那塊空地以前是公共道路,不能隨意侵佔。

社區提出,在其他位置提供住房或建房,但胡某某堅持要跟大侄子家住在一起。

評議會上,信訪人胡某某的大侄子,以及謝橋鎮、龔集社區等責任單位,當著9名評議員的面,擺證據、講道理,甚至為了一點細節爭得臉紅脖子粗。

胡某某雖然當場表示不同意評議結果,但通過多方特別是當地鄉鎮評議員耐心細緻地思想疏導,胡某某沒有就此事再次上訪。

“雙方這麼爭是好事,在爭的過程中,有理沒理大家看得很清楚。評議過程,本身就是個辨明是非曲直的過程,也是一個化解心結的過程,這是其重要意義所在。”田世海說。

“獨角戲”變“大合唱”

評議,讓以前信訪工作的“獨角戲”變為群眾的“大合唱”,而群眾力量、輿論力量、道義力量的引入,既促使信訪人反映訴求迴歸理性,也有效督促了責任單位依法依規履行職責。

根據阜陽關於“疑難信訪事項公開評議”的工作通知,評議結果遵循絕對多數(三分之二)原則,即2/3以上的評議員認為責任單位處理意見符合法規政策規定,就予以支持;低於2/3的,責成責任單位重新辦理,不得再次作出相同或相近的處理意見。

“如果評議結果支持信訪人,責任單位必須在一個星期內解決問題,潁泉區就由信訪聯席辦公室出面,找專門的評議員盯著責任單位,督促相關事項的解決,不讓信訪人再來回跑了。”田世海說。

工作制度陽光公開,群眾力量監督跟進,這些確保了信訪評議公信力,也有效化解了一個又一個信訪“老大難”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