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很多年輕的父母覺得孩子不哭不鬧才是個乖寶寶,才是個好孩子。因為當孩子又哭又鬧,在地上打滾的時候,父母覺得十分煩躁和難受。但是小孩子發脾氣是件正常的事,每個人小時候都會有。如果父母覺得孩子發脾氣十分煩躁,大聲斥責,孩子漸漸就變得安靜,成長為一個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人;如果父母能察覺孩子發脾氣是好事,並且加以引導,孩子會長成一個獨立思考、有主見的人。

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因為孩子發脾氣是種正常的情緒宣洩,是件好事。那麼孩子發脾氣有哪些好處?


一、情緒宣洩

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哭泣不代表著傷心,而是傷心逐漸褪去的過程。”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不妨讓他們痛痛快快地發一發脾氣,哭一哭,將一些委屈哭出來,心裡會好受不少。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一些的時候,我們再來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地抒發情緒。


二、願意給父母知道想法

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發脾氣並不是無理取鬧或者嬌縱任性,而是說明他正在試著接受你說的“不”。發脾氣只是他在表達自己的感受,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這時候你可以堅持“不”但要體諒他很傷心。


三、孩子是個很有獨立主見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發脾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會發脾氣,說明他是一個有主見的孩子。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孩子應該懂得反抗。同時,孩子會發脾氣說明他懂得釋放自己的壞情緒,會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孩子長大之後,不會畏縮怯懦,關於人生,也能獨立思考,必將變得很有出息。


四、在家發脾氣好過在外發脾氣

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孩子一般會選擇在家徹底釋放沮喪情緒,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更願意去傾聽。如果父母不接受孩子在家發脾氣,那麼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宣洩,可能會在公共場所爆發出來。這樣孩子和父母事後都會覺得沒有面子。


正因為孩子發脾氣有上述好處,家長千萬別制止,但是需要正確的引導,別讓孩子發脾氣漸漸成為人性無理取鬧的行為。所以家長需要採取以下方法進行引導:

一、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需要給孩子留下充足的空間,讓孩子把不好的情緒宣洩出來。這就是美國家庭常用的“計時隔離”,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比如發脾氣、罵人、搶東西,家長會要求他暫停手上的活動,獨自一人冷靜一會兒,再尋找解決方案。

在家庭裡,父母會說“回你的房間去”;在學校裡場地有限,老師就在教室裡佈置個角落,做為孩子們“計時隔離”的場所。

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兒童心理學者建議:孩子發脾氣是好事,家長千萬別制止

很多孩子在生氣的時候,什麼都聽不進去,這是如果媽媽們去試著給他們講道理孩子不僅不會聽,反而會變本加厲。如果孩子一直在哭鬧,那媽媽們不妨轉換一下他們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說今天在路上碰見一些好玩的事。

三、找發脾氣的原因

沒有無緣無故的脾氣,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還應學會查找脾氣背後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項需求?孩子是否遇到了什麼學習障礙?如此等等,這類追問更容易幫自己對症下藥,而孩子也將從父母善解人意的處理方式中學會設身處地,得到成長。

四、孩子發完脾氣,不要總是拿這件事情說事

俗話說過去了就過去了,不要總是跟孩子提這件事,這樣會讓他覺得很沒有面子,也許本來很平靜的孩子會因為你的舊事重提而再次發脾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