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趙秉忠的祖籍——臨朐山旺鎮趙家廟村

状元赵秉忠的祖籍——临朐山旺镇赵家庙村

趙家廟村位於臨朐縣山旺鎮東北角,坐落在青州、昌樂、臨朐三縣交界處。西北有巍巍堯山做靠背,東南有俊秀紀山相依託。南有杭山村北的青龍山護衛,東有流經青龍山之首的丹河(鄭家溝水庫)。西傍虎埠,尚有流經青龍山之尾的申明亭水庫,趟過村西北角。

如此一個山青水秀,四季如畫,風景迷人的小山村,又是龍山虎埠,鳳凰點地的風水寶地。正應了那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明朝萬曆年間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狀元趙秉忠。

状元赵秉忠的祖籍——临朐山旺镇赵家庙村

據趙秉忠的後人記載,趙秉忠的祖輩便生活在這裡,一世祖趙謹之祖籍河北省棗強縣,始居樂安(光緒二十二年所續家譜中記載)。明朝中期成化年間,遷於臨朐縣忠普鄉杭山社趙家廟村。趙謹之墓在趙家廟村的鳳凰臺,趙瑛,趙紳之墓在趙家廟村的虎埠北坡(現王家廟村南,一九六六年挖掘)。四世祖趙通遷於青州鄭母村(傅國《雲黃集》中語謂:“秉忠原籍臨朐,四世祖遷益都鄭母鄉”)。

趙秉忠之父乃五世祖趙禧,在山西文水縣任縣丞,趙秉忠出生於文水縣官舍。據說,趙秉忠出生之時天地忽生異象,血紅的太陽其大如輪但有日無光,紫,黃,藍三環套日,大放異彩。眾人皆以為奇。

趙秉忠,是大明萬曆27年的狀元。生於1573年卒於1626年。時正是明朝從強盛走向衰亡的年代。趙秉忠崇向正義的東林黨派,痛恨魏忠賢禍國殃民的閹黨。看透了官場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腐朽場面,於1625年致仕還鄉。但終未逃脫魏忠賢的魔掌,被朝廷以“與劉仲英久依門戶”的罪名,削官奪俸。

史載,天啟六年(1626年),趙秉忠因憤懣而病,不治而死,年僅53歲。直到崇禎初年(1628年),崇禎帝重振朝綱,聽了大臣的建議,才為趙秉忠平反,回覆原官職,並加封太子太保,按大臣規格重新安葬,賜祭葬。

趙秉忠的墓地建在(山其)山之陽,洗耳河畔,瑩地規模宏大,有雕龍碑,石人,石馬,石羊,石柱等分列兩旁,是為神道。松濤陣陣,蔚為壯觀。於1958年“大躍進”期間及“文革中”被毀壞,墓跡無存了。

状元赵秉忠的祖籍——临朐山旺镇赵家庙村

趙秉忠狀元及第,光宗耀祖,福廕後人。從《趙氏家譜》可知,趙家祖墳,現在臨朐縣山旺鎮趙家廟村的鳳凰臺上,龍山虎埠之地,堪稱風水寶地。趙秉忠膝下六子,均返還於祖籍地趙家廟村,如今人丁興旺,成為臨朐一大望族。

狀元逝矣,英魂長存!趙狀元的一生,在腐朽的封建社會,是有著積極向上的、想為社會為人民謀福利的偉大思想為宗旨的。但是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忠臣志士的抱負相比那個社會,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無力,亦或是多麼的無奈!

將近四百年過去了,祖國的天空是那麼的蔚藍,人們的生活是那麼的美滿。歷史是傳承的,我們不應該忘記那段歷史。臨朐縣山旺鎮政府注重搶救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挖掘地方的文化底蘊,塑造山旺鎮地區文化知名品牌,全力打造文化強鎮,生態名鎮和旅遊名鎮。

趙家廟村那深厚的文化底蘊,人文歷史自然而然便映入眼簾。

状元赵秉忠的祖籍——临朐山旺镇赵家庙村

△美麗鄉村趙家廟

趙狀元的後人們一直珍藏著趙狀元的畫像,狀元卷的副本,他們津津樂道的是老祖宗那為官忠正、憂國憂民、注重教化、堅持操守、敢於鬥爭、虛懷若谷、學識淵博、文采過人的優秀品德,精神情操和人格魅力。

趙狀元的傳奇故事,每一個趙家廟村的老少婦孺,都可以娓娓道來,若有時間,可以講他個三天三夜。因為趙狀元的文化傳承,早已深深烙印在這片養育了,祖祖輩輩生活於此的人們,融入到山山水水間,浸透在血液裡。

張國太,男,一九七零年生人,山東省臨朐縣山旺鎮東桃花村人,農民,田園詩社主編,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華好詩詞學會會員,臨朐縣作協會員,詩詞等作品發表於《中華好詩詞》,《臨朐文學》,《東鎮詩詞》,《田園文學》等,並於各新媒體及報刊雜誌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