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科舉制是古代選撥人才的重要方式,雖然存在很多弊端,但這是一種最為公平的方式,給無數寒門苦讀學子魚躍龍門的機會。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高中狀元幾乎是古代所有學子讀書的最高願望,懸樑刺股、囊螢映雪許多年,就盼金榜題名的那一刻真的到來。

古代科舉三年一次,要經過很多門檻,最開始是縣一級別的,考上就成為秀才。然後又是鄉試,是省一級別的,考上了就是舉人,還有就是國家級別的,稱作會試,考上的成為貢士。最後一步考試就是殿試了,殿試是由皇上主考的,通過的人稱之為進士,能當上進士的人非常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舉就是一個充滿無限挑戰的東西。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古人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其中高中狀元可謂是四件事中最大、最難、最激動人心的。眾所周知,現代高考只問答案的對錯,字跡能看清就行,好壞並不會影響分數。但是古代不同,古人寫字全部是用的毛筆,因此對試卷字跡的要求相當嚴格,一份字跡不堪入目的考卷,即使你的內容再有文采,也可能被當作廢紙丟在一旁,考官看都不會看。因此,古代的學子不僅要研讀四書五經,若想金榜題名,練字也是一項必修課。今天就給大家看一看我國大陸現存唯一一份保存完整的狀元試卷是什麼樣子的。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這張唯一保存下來的狀元的試卷的作者是明朝的禮部尚書,名叫趙秉忠。此人從小聰明正直,24歲靠中舉人,25歲參加殿試一舉奪得頭籌,高中狀元,最後官至吏部尚書,去世後被追贈太子太保。今天的這份試卷是趙秉忠的後人,13代孫趙煥彬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上邊還有當時萬曆皇帝親手蓋下的印章,屬國家一級文物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試卷上整篇文章共兩千四百六十個字,全都是標準的一釐米見方的工工整整的小楷書寫,讀來讓人賞心悅目。當時的考題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趙秉忠全篇緊扣主題,先是開門見山的指出帝王要想把國家治理的和諧昌盛,就必須要有“實政”和“實心”,也就是“切實可行的治國辦法”和“切實可行的治國思想”。接著做出了進一步的闡述,又在結尾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提出了嚴格選拔和考核各級官吏、廣開言路、抓好教育、加強軍隊建設、安定民心、提倡節約、加重對貪官汙吏的懲罰等十條建議。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在文章中趙秉忠暢所欲言,他的文章觀點鮮明,文筆流暢,讀起來氣勢磅礴,不僅如此,當萬曆皇帝看到趙秉忠的試卷,一看文章文筆犀利,見解獨到,趙秉忠的字體也是讓萬曆皇帝非常的欣賞,行雲流水,萬曆帝龍顏大悅,於是他拿起硃筆在卷子上批了六個大字,第一甲第一名,於是趙秉忠成為了新科狀元。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古代狀元的答卷見過嗎?那字跡堪比當今印刷體

不說其他,單就是這字跡的功力,就不是常人能比的。整份試卷全篇無一處錯誤、塗改之處,其字跡工整堪比如今的印刷體,但是又多了一份生氣,一點一橫,無不體現出深刻的功底。難得可貴的是,趙秉忠試卷上的內容全部都針砭時弊,對當時混亂不堪的朝政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即使在今天,趙秉忠的許多建議仍然有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