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下)


橡樹 | 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下)

昨天說到蒙哥上位,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上)決意對宋帝國發起第二次南侵。


當時,在總結第一次宋蒙戰爭的戰略得失之後,蒙哥針對擊破宋軍藩籬三層防禦體系,構思了一個相當誇張的大迂迴作戰思路。


即蒙軍迂迴南征,奔襲吞滅大理國,然後,再由大理國北上,配合蒙軍主力自陝甘南下,南北對進,夾擊並攻佔四川。


如此蒙軍在攻佔雲南、四川和廣西之後,事實上也就打碎了宋軍的第二、第三層籬笆防禦體系。


最後,蒙軍即可沿雲、貴、川,以及於陝、豫、皖正面,多路圍攻京湖戰區第一層籬笆防禦體系,進而攻佔襄陽。


假定蒙哥大軍攻佔襄陽,南宋向北防禦體系之脊樑京湖戰區自然也就被打開缺口。如此一來,宋蒙戰爭戰略結果也就即見分曉。


可能是剛剛上位,後院未穩,也可能是出於好大喜功的心性,或者是儘快建立軍功以震懾蒙古高層異己,很快,諳熟戰略的蒙哥根據這一思路,即將第二次南侵的主要方向,放在了遙遠的南方。


南下迂迴,吞滅大理國。


——蒙軍迂迴雲南奔襲大理國這一戰略,其實在當時早為蒙軍高層將領知曉。


在成吉思汗時代,名將郭子儀之後裔,成吉思汗心腹大將郭寶玉即為滅金破宋獻策。他認為蒙軍如要滅宋,就要先攻取四川、大理,合併當地兵力,佔據當地地勢,順勢兜底,滅亡金國。


滅金之後,蒙軍故伎重施繼續合圍南宋,南北夾擊,南宋必亡。


這一戰略雖然在成吉思汗時代沒有實施,但對蒙軍高層毫不陌生。是以,早在蒙軍第一次南侵四川之時,為擺脫四川陷入持久戰,蒙軍曾經抽掉數千精銳南下,欲圖奔襲大理國。


最終,這支奔襲雲南的蒙軍偏師因為兵力單薄,被大理軍隊擊敗。


迂回奔襲雲南的戰略既在成吉思汗和窩闊臺時代都沒有實現,在蒙哥時代,蒙哥即將蒙軍主力和第二次南侵的首戰,確定為戰略迂迴,長途奔襲大理國之戰。


1252年7月,蒙哥下令,以力主奔襲大理國的二弟忽必烈為主帥,以麾下親信大將,名將速不臺之子兀良合臺為副將,率蒙古軍精銳大約3萬,自哈拉和林出發,遠征大理。


同時,蒙哥還下令他的六弟旭烈兀率軍西征。


——蒙軍分兵南征、西征,斷不會浪戰兩線,自討沒趣。


以蒙哥如此諳熟軍事、戰略,之所以分兵兩線,完全是因為當時的蒙古帝國已經佔領、控制了由遠東到中東、俄羅斯至東歐的大部分歐亞大陸,已經擴張發展成一個超級強大、龐大的帝國。


作為一個強大、龐大得變態的帝國,蒙古之所以多次分兵南下、西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其國力、財力、軍力確實超級強大、龐大。


蒙哥上位後發起的這場戰爭,主戰場本是南方,然而,蒙哥對旭烈兀西征同樣抱以厚望:


從阿姆河到埃及土地,所有人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法令。


對於順從你命令的人要賜予恩惠,對於頑抗的人要讓他們遭受屈辱


歷史表明,旭烈兀率軍西征,所到之處,殺人放火,確實使得抵抗者備受屈辱,付出了空前慘烈的代價。


1253年,旭烈兀西征大軍渡過阿姆河,一路砍瓜切菜。


1256年,蒙軍進入波斯南部,滅亡了盧爾人的木剌夷國。


橡樹 | 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下)

蒙古數次西征,對歐洲、中東地區同樣殺戮深重。


當時的木剌夷國阿薩辛派的教主哈桑·本·薩巴赫,號稱山中老人,他和他的手下尤其擅長以暗殺、恐怖活動對付敵人。


這位山中老人,即為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面那位山中老人原型。


可是,等到蒙軍一路勢如破竹殺來,以山中老人之兇殘、陰毒、鐵血,也為蒙古人殘酷殺戮震撼,不得不率部投降。


最後,金庸小說描述的這位武功蓋世的山中老人在投降後,覲見蒙哥不得,被蒙古騎兵予以虐殺,馬踏肉泥。


這裡閒話提及木剌夷國和山中老人往事,無非是想對比一下蒙軍當年的南下、西征戰況,讓讀者朋友們重新認識傳說中那個懦弱無能的南宋。


很多人往往誤認南宋懦弱不堪,因而抗蒙節節失利。其實,蒙古帝國自立國到神速崛起確屬歷史罕見的奇蹟。等到在蒙哥上位,蒙古帝國已經滅掉強大的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帝國,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中原、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建成一個現代人難以置信的超級巨無霸帝國,盤踞、稱霸於歐亞大陸。


無論南宋,或者木剌夷國,面對強大、龐大得變態的蒙古帝國,無不是處於絕對的弱勢。


由此側見,當年南宋以江南孤地、孤軍,堅持抗蒙45年,擊斃蒙古大汗蒙哥以下諸多蒙古重要宗王、將領,雖然最終沉淪崖山,這段歷史之勇烈、悲壯,確實不遜色後來的中國抗戰史。


——這是閒話,言歸正傳。


接到蒙哥南征命令,作為南征主將,忽必烈在8月即帶著他的金蓮川幕府核心智囊姚樞、趙秉忠、張文謙、廉希憲等人趕往臨洮、隴南。


沿途,兀良合臺等諸將督率蒙軍精銳各部行軍同時,一面通過抓丁充當籤軍,一面徵調回鶻軍隊,徵調原契丹、西夏、金國等遺民編組的軍隊,滾雪球一般迅速擴編著軍隊。


等到在1253年9月蒙軍行軍至臨洮、隴南集結的時候,蒙軍強徵超過10萬籤軍不算,忽必烈的南征大軍作戰部隊堪堪已過10萬。


——自成吉思汗時代開始,蒙軍作戰,強徵籤軍已是傳統。


籤軍之外,1名蒙軍騎兵,通常帶有1至5位奴僕,以及2至5匹戰馬隨行。


因為籤軍和奴僕都不會被計算在正規軍隊人數之內,所以,後人記載的忽必烈南征大理國,蒙軍人數往往就有了數萬,10萬和20萬的區別。


學究們為此喋喋不休爭論,實則是不太清楚歷史上的蒙軍、籤軍、隨軍奴僕的關聯往事。


繼續。


橡樹 | 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下)

蒙軍奔襲大理國示意圖。圖中鄯善更正為鄯闡。鄯闡大致位於昆明境內。


當時,南征蒙軍近20萬,自臨洮、隴南南下松潘,再由忽必烈下令,在松潘分兵三路,開始遠征雲南。


西路,由兀良合臺率領,借道吐蕃,出阿壩草原晏當路,南進雲南。


東路,由宗王抄合、也只烈率一支偏師,經茂縣、汶川,往會理南下,以牽制宋軍、大理軍。


最後,忽必烈自率中軍,經滿陀城渡大渡河,取道青藏高原邊沿的古青溪道,順千里山谷往木裡、鹽源,渡金沙江而奔襲雲南。


說來,這次遠征,確實極端困難。


忽必烈等多路大軍由隴南、松潘開始分兵南下,沿途經阿壩、涼山等蠻荒、蠻夷之地,高原莽莽,大山相連,道路險峻,人煙稀少不說,以漠北蒙古人不熟水性,要想全軍橫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金沙江,簡直不可想象。


可觀看來,以中世紀的科技水平、物資條件根本無法保障這場極為艱難的遠征。


長途奔襲雲南實屬是一場死亡之旅。


然而,忽必烈這次南征,既攜帶金銀財寶,更有金蓮川幕府的核心智囊們貼身獻策。是以,忽必烈大軍穿行在蠻荒邊地,蒙軍發錢籠絡之外,沿途虛設了一些路、府,許以當地吐蕃大小土官、領主們管轄。


於是,蒙軍遠征軍得到沿途土著支持、配合,得以順利南下。


11月初,三路蒙軍先後進抵金沙江畔。


於是,忽必烈一面整頓三軍擺出陣勢向大理國國都羊苴咩城,一面遣使搶先趕往大理國招降。


大理國,為原南詔國大將段儉魏的後裔段思平在937年,平定戰亂建國。是以,希望大治天下的段思平將國名定為大理。大理即大治意思。


說來,這位段思平,就是是傳說中的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塑造的六脈神劍的開山鼻祖,小說裡家喻戶曉的武俠名角段譽和一燈大師的先祖。


不過,歷史畢竟不是小說,大理段氏也不會什麼六脈神劍,所以被人欺負在所難免。


就在《天龍八部》裡面那位保定帝段正明期間,大理國權臣高升泰廢除段正明,自立大中王,國號大中國。


——和歷史上中國這個詞主要用在中原、正統等代稱不同,大中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中國二字為正式國名的古國。


橡樹 | 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下)

大理國集權度不高,並非類似中原傳統的那種大一統國家,國內領主密集。


後來,高升泰在死前決意和好段氏,恢復段氏大理國,復立保定帝之弟段正淳為帝,高家世襲中國公,執掌大理國相權。


自此,大理國形成段氏、高氏井水不犯河水的共治格局。


不過,因為大理段氏確實不會小說裡面的一陽指、六脈神劍,真正控制大理國實權的,還是執掌大理相位和兵權的高氏。


等到了忽必烈南征的時候,大理國立國已經300年,雖然長期處在宋、遼、金、西夏、吐蕃與蒙古的夾縫,但是,段氏大理奉行中立,很少對外用兵,更不介入列強混戰。


所以,儘管外面的世界打得天翻地覆,大理國偶爾一戰之外,還是一番雞鳴狗咬炊煙繚繞的太平景象。


是以,在接到忽必烈勸降書後,當時的大理國主為段興智,相國中國公為高泰祥極為震驚。


等到手忙腳亂朝會商議之時,段王爺要降,高國公要戰,文臣武將兩邊附和,更是七嘴八舌爭執不休,大理國遲遲沒有應策。


最後,高泰祥情急惱怒,索性撕毀忽必烈勸降信,擅專下令殺了蒙軍來使,斷了和議的退路。


眾人一看,全部傻眼。打吧。


於是,高泰祥率軍北上屯戍金沙江沿線,又遣將領高通率一部駐會川,預備以金沙江天險抵抗忽必烈大軍。


可是,一江天險如何可以擋住蒙古百戰精銳?


南征開始,忽必烈以發錢、封官、宣撫開路南進,沿途土官、領主們本無家國意識,受惠蒙古,口碑相傳,趨勢而行。


是以,蒙軍剛剛出現在的麗江市境內的金沙江流域,即得到了當地土官、領主們的迎接。場面熱烈,完全可以參考黑白戰爭電影場面。


其中,僅抄合、也只烈所率的東路軍行軍極快,搶在忽必烈主力之前趕到會川一帶,與大理軍高通所部有所激戰之外,忽必烈和兀良合臺兩路大軍南下行軍則顯得十分順利。


蒙軍既得當地糧草支援,更得嚮導帶路,於是,兀良合臺率西路軍得到納西族麼些部落大土官麥良等人的接應,越旦當嶺,繞過高泰祥防線,深入大理國境,對大理軍主力形成側擊態勢。


與此同時,忽必烈主力則揮戈金沙江之北高氏封地成紀鎮、善巨郡一帶,首戰大勝高泰祥統帥的大理軍一部——後來,蒙元取在此地首勝之意,在此地設立州治,取名為北勝州。


北勝州,即現在的麗江永勝縣。


隨後,忽必烈主力繼續南下到麗江寧蒗縣,在當地諸多土著部落幫助下,蒙古名將伯顏率部當先,借革囊和羊皮筏,元跨革囊,全軍橫渡水流湍急的金沙江,由麗江方向突破了大理軍的高泰祥防線。


——至今在麗江石鼓鎮與香格里拉縣沙松碧村之間一帶,地方號稱長江第一灣,頗有當年忽必烈南征,元跨革囊,渡金沙江的傳說。


橡樹 | 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下)

現代人裝扮的當地土著的革囊渡河樣子。


就此,蒙軍主力兵分兩路突破大理軍的高泰祥防線,深入大理軍主力高泰祥部和高通部背後。


受此態勢影響,尚未大戰,決戰,大理軍隊與大理後方的聯繫被蒙古軍隊階段,全軍已經處於完全被動態勢。


於是,大理軍全軍潰散。


高泰祥則率部往大理國首度羊苴咩城奔逃。


羊苴咩城位於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大約位於現在的大理市境。


自南詔國、大理國六百年經營,羊苴咩城修建多層高大城牆,要塞,後踞險峻蒼山,東臨洱海天險,前憑龍首關要塞,鎖山控海、易守難攻。


12月,忽必烈與兀良合臺兩路大軍會師龍首關外,設計誘出了高泰祥部決戰。蒙軍野戰剽悍,一戰擊敗大理軍不難。


可是,等到蒙軍順利搶關龍首關之後,最終還是陷足於羊苴咩城高大圍牆之下。


蒙軍猛攻數日,傷亡慘重之外,毫無進展。


勞師遠征,裹足堅城,蒙軍局勢極為不利。無奈之下,忽必烈只得連續兩次再發書信勸降大理國主段興智,相國高泰祥。


然而,大理君臣均是自負羊苴咩城固若金湯,以為曠日持久,即可拖垮遠征而來的蒙軍,不以為意,拒絕投降。


——後來,元蒙文臣程鉅夫作元世祖平雲南碑,即有蒙古軍隊三次勸降,大理國三次拒絕的三返弗聽的記載。


目前這個碑文尚在,擱置在風色秀麗的大理三月街上,如有朋友旅遊,不妨抽空仔細閱讀,於秀水青山間感悟歷史,確為妙事。閒話。


勸降不得,攻擊無力,迫於無奈之下,惱羞成怒的忽必烈只好咬牙決意將他的蒙古精銳送上險峻、奇寒的蒼山,避開正面,從羊苴咩城背後發起偷襲。


蒼山為雲嶺山脈的主峰之一,由十九座山峰自北而南組成。這些山峰巍峨雄壯,峰頂嚴寒,終年積雪,白雪皚皚,蔚為壯觀。


蒙軍冬季翻越蒼山,其中艱難可想而知,諸多史書、傳說相傳,蒙軍沿途摔死、凍死者,高達十之八九。


橡樹 | 蒙哥的攻略:蒙古滅大理國之戰(下)

現在的大理古城為明清所建,並非傳說中的大理羊苴咩城。


然而,最終翻越蒼山的蒙軍組成了一支突擊隊,他們揮舞軍旗,鼓號齊鳴,由蒼山居高臨下衝向不設防的羊苴咩城背後,頓時,固若金湯的羊苴咩城要塞應聲崩潰。


蒙古軍從天而降衝進羊苴咩城,大理君臣始料未及,於是,段興智和高泰祥只得帶著扈從各自逃跑。


大理國主段興智逃到鄯闡,丞相高泰祥則逃到姚州。


然而,段興智、高泰祥二人尚未站穩,蒙古大軍緊追不捨已然趕到,一番廝殺,蒙軍輕鬆攻克姚州、善闡,段興智被擒,高泰祥被殺。


至此,大理國自937年建國,經歷24帝王,共318年,最終被蒙古帝國滅亡。


蒙古滅大理國之戰是戰爭史上一次經典的遠征。


蒙軍自陝甘南下,在政治、外交上沿途招撫吐蕃、大理等地方土官、領主、喇嘛,在軍事戰略戰術上則分進合擊,頻出奇兵,速戰決勝滅亡了大理國,完成了蒙古大汗蒙哥的戰略意圖,將蒙古帝國疆域延伸到南宋難以防備的西南腹地。


由此,國力、財力、軍力極為強大、龐大的蒙古大軍得以開闢兩條戰線,使得宋蒙戰爭大格局為之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受此格局變化影響,宋軍原無後顧之憂的四川戰區、京湖戰區的腹背,均是暴露在蒙軍直接攻擊之下。


無論蒙軍是否會攻擊四川戰區、京湖戰區的腹背,宋軍都得要消耗更多的人力、財力去防備必須防備的方向。


顯然,相對弱小的宋軍不得不重新組織防禦以應付蒙古帝國對南宋的南北夾擊,無形之間已經陷入不可逆的戰略被動態勢。


實則,就軍事角度分析,蒙軍滅亡大理,實乃南宋四川戰區陷入被動,京湖戰區藩籬三層防禦體系崩潰的重要前因。


後記:諸如雲南之所以為中國少數民族最多,民族文化最為活躍、斑斕的省份等等,確實和當年蒙軍遠征有著必然的關聯。


一篇文章寫得意猶未盡。礙於篇幅,蒙軍長途奔襲滅亡大理國之戰,對中國還帶來極為深遠的文化的影響的部分,只能放在後來寫作。


今天到此為止,喜好這個話題的朋友們不妨留言、交流、切磋,一起完善這個話題。


祝好週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