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唯一保存至今的科舉狀元答卷,字跡比印刷體還好看,如今狀元汗顏

唯一保存至今的科舉狀元答卷,字跡比印刷體還好看,如今狀元汗顏

唯一保存至今的科舉狀元答卷,字跡比印刷體還好看,如今狀元汗顏

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高考狀元金榜題名時僅僅會放榜分數線,而不會公佈狀元的答卷情況。在古代可不是這樣子,那時的狀元的答卷幾乎都會公佈,狀元的字跡也是人們爭相模仿的重點。

狀元,又稱殿元,它是隋朝科舉制度的產物,“舉子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故作狀元。”從隋朝進士科開始到光緒三十一年正式廢除。據考證,唐高祖武德五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山東德州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甲辰科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歷代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目前大陸留存的唯一的殿試狀元答卷真跡,它就明朝萬曆年間狀元趙秉忠的答卷。

唯一保存至今的科舉狀元答卷,字跡比印刷體還好看,如今狀元汗顏

趙秉忠,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縣(今青州市)人,出身官宦之家,父親趙僖官至禮部右侍郎。趙秉忠自幼聰慧,萬曆二十六年殿試狀元,最終官至禮部尚書。這張狀元答卷,是趙秉忠於1598年根據萬曆皇帝給出的殿試題目《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用一天時間來解答的。

這份狀元答卷於1983年在山東青州市被發現,一經發現後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狀元卷的材質是宣紙,長3.3米,寬0.38米。整張答卷分為三個部分,詳細情況如下:第一部分,長度0.7米,在這部分是考生的姓名、籍貫、年齡等;第二部分,是2米的正卷,為館閣體小楷書寫,硃筆斷讀,句末畫有紅圈,是典型的八股文;第三天,長度0.6米,上面寫有9位讀卷官的職務、姓名。9位讀卷官中有3位是吏部、戶部、刑部尚書。

唯一保存至今的科舉狀元答卷,字跡比印刷體還好看,如今狀元汗顏

從狀元卷的書法、文風、神韻等方面來看,這份狀元卷都堪稱經典。趙秉忠在答卷過程中,字裡行間的功夫著實令人讚歎。從開始到結束,如同行雲流水,恣意縱橫,沒有刻意進行準備,由於這是在考場上限制時間內的命題之作,能到如此程度,實屬不易。

唯一保存至今的科舉狀元答卷,字跡比印刷體還好看,如今狀元汗顏

很多讀者在看到趙秉忠的狀元答卷後,都被其堪稱印刷體的字跡所吸引。前面筆者提到了科舉制史上湧現了500多名狀元,這些狀元的答卷都會保存在宮中的,而趙秉忠的答卷為何流落民間?目前還是一個謎。1983年趙秉忠的狀元答卷由其第13代孫趙煥彬捐獻給青州博物館,成為其鎮館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