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流傳至今千古一卷,明朝萬曆26年的試卷,鐵畫銀鉤一展風采

科舉制度從它誕生到結束,從隋至清,足足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一千三百多年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狀元503人;如加上遼、金兩代、張獻忠的大順朝廷以及太平天國狀元計48人,也就是說,如果不包括武狀元和女狀元,這1300多年一共才誕生了551名狀元。

流傳至今千古一卷,明朝萬曆26年的試卷,鐵畫銀鉤一展風采

想成為狀元,需要一個讀書人通過縣令和知府主持的考試,才能稱為童生。之後再參加院試,通過的被稱為秀才。秀才再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通過的成為舉人。舉人再參加鄉試次年的會試,被錄取者稱為貢士。貢士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殿試通過的被稱為進士。一位普通的讀書人想要一直考到狀元,實在是沙裡淘金、金裡再淘金。

流傳至今千古一卷,明朝萬曆26年的試卷,鐵畫銀鉤一展風采

可是由於一千多年的時光,這551名狀元的試卷卻少有流傳至今的,實在是頗為可惜。通常來說狀元的試卷都會被封建王朝視為國家機要檔案,被封存在深宮大內,除了皇帝和極少數高級官員,其他人根本無法看到,其保存狀況應該是很好的。但是在連年的戰亂中,這些國家機要檔案往往都難逃厄運。但是其中也不是沒有例外,明萬曆26年的狀元趙秉忠的試卷就被保存了下來。

流傳至今千古一卷,明朝萬曆26年的試卷,鐵畫銀鉤一展風采

趙秉忠的這份狀元卷共19折冊頁,橫長268釐米,每折通高47.6釐米,寬14.1釐米。卷首頂天朱書“第一甲第一名”六字,是當時的萬曆皇帝明神宗御書下鈐“彌封關防”長印,佔一折。下面為正文,共15折,每折6行,全為1釐米見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最後三折內容為當時的讀卷官的職位與姓名。而這份保存完整的狀元卷真跡現藏於山東青州博物館。

流傳至今千古一卷,明朝萬曆26年的試卷,鐵畫銀鉤一展風采

至於趙秉忠的這張狀元卷如何能夠逃過劫難保存下來?本當藏在深宮大內的狀元卷又為什麼會流落到民間?就只能是歷史上的又一團未解之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