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4次登門拜訪後,老人捐出400年的傳家寶,差點被保安盜走

提起狀元,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從中國誕生科舉制度以來,科舉史上曾湧現出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進士,但狀元卻屈指可數。從唐朝第一位狀元孫伏伽算起,到清末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為止,中國共產生了594位狀元。期間歷經1283年,舉辦了745次科舉,可見狀元的稀罕程度。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短命政權的狀元和各代武狀元,有史可考的文武狀元共計777人,而狀元的真跡大家卻很少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目前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真跡趙秉忠狀元卷。

專家24次登門拜訪後,老人捐出400年的傳家寶,差點被保安盜走

趙秉忠出生於明朝中後期,祖籍山東青州府,父親趙僖曾官至禮部右侍郎。明萬曆二十六年,25歲的趙秉忠獲殿試一甲第一名進士,即狀元。在殿試環節,趙秉忠的題目為: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飽讀詩書的趙秉忠,洋洋灑灑在試卷上寫下了2460字的進言。

趙秉忠一直以來都很推崇明太祖朱元璋,所以他在試卷上寫下了針對朝政時弊的十條諍言:一、嚴格選拔和考核各級官吏;二、不讓恥辱的言行招搖過市;三、廣開言路,嚴格舉薦官員的條件;四、提高民眾受教育水平,提升官員素質;五、嚴懲貪官;六、加強軍隊建設,提高士兵的准入門檻;七、平反冤假錯案,安定民心;八、提倡節約,反對浪費;九、明辨是非,賞罰分明;十、大小官吏積極推動改革的進程,不從中掣肘。

專家24次登門拜訪後,老人捐出400年的傳家寶,差點被保安盜走

趙秉忠的十條建議,即使放現在,依舊行之有效。所以當場便被萬曆皇帝欽點為第一名。為了表示對他的鼓勵,萬曆皇帝還親自在他的試卷上書寫了“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此後,趙秉忠受到重用,官至禮部尚書。但因為他為人耿直,所以在魏忠賢把持朝政時期得罪了閹黨,被削職還鄉。按理說,歷朝歷代狀元的試卷都是要存檔的,但趙秉忠不知用了什麼手段,在回鄉時將自己的試卷帶了回去,成為自己的傳家之寶。

專家24次登門拜訪後,老人捐出400年的傳家寶,差點被保安盜走

當這份古董傳到趙秉忠第13代子孫趙煥彬手中時,趙家早已家道沒落,他本人也只是個普通的農民。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趙煥彬卻始終沒有想過變賣家傳寶物。他對於這個寶貝看得也很緊,平常就包裹嚴實,藏在枕頭裡。出遠門時,就隨身攜帶。而之所以這件寶物會暴露在大眾視野中,還與他嗜酒的習慣有關。

趙煥彬沒事就愛喝點小酒,有次喝多了,就把自己家裡藏有狀元卷的消息給洩露了出去。大家都知道村裡消息的流傳速度,沒多久,整個村都知道他家藏著寶貝。青州文物管理所專家魏老師得知此事後,極為重視,因為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殿試狀元的真跡出現。為了鑑別寶物的真假,魏老師親自到趙煥彬家登門拜訪。

專家24次登門拜訪後,老人捐出400年的傳家寶,差點被保安盜走

面對魏老師的出現,趙煥彬顯得並不高興。他害怕別人搶走傳家寶,所以便謊稱:“丟了,找不到了!”趙煥彬這樣的情緒,魏老師也很能理解,所以他也並沒有想過一次就能讓趙煥彬意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正所謂:“金城所致,金石為開”,為了讓趙煥彬明白此物對於國家的重要性,魏老師先後騎著自行車前往趙煥彬24次。終於,在第24次時,趙煥彬被魏老師堅韌不拔的毅力所感動,從床底下拿出用舊油布包裹好幾層的“傳家寶”,遞給了他。

通過鑑定,專家們發現這件國寶保存良好,橫長共268釐米,每折通高47.6釐米,寬14.1釐米。卷首有天子朱翊鈞的六字硃批“第一甲第一名”,御書下鈐“彌封關防”長印。正文皆用1釐米見方的工整小楷寫成,共2460字。詳細論述了“改善吏治、興邦治國”的對策。趙秉忠殿試試卷的出現,填補了我國宮廷檔案的空白,是研究明朝科舉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獻,意義非凡,所以被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青州博物館也成了我國唯一一座設在縣裡的博物館。

專家24次登門拜訪後,老人捐出400年的傳家寶,差點被保安盜走

而在1991年,這件國家一級文物還曾被博物館保安堅守自盜,差點以150萬的價格賣出。幸虧在大家的努力下找了回來,不然就對不起趙煥彬老人的捐獻了。由於該卷目前是大陸唯一的殿試狀元真跡,所以堪稱價值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