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 一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止,經歷了1300年。在這1300年的時間裡,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其實,科舉考試之難,最大的難點就是錄取率極低。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比如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也是常有的事,全國那麼多人參加考試,錄取的人數寥寥可數,難怪唐朝人趙嘏寫了一句詩詞: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詩句的意思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真的是長遠的政策,使得天下的志士窮盡其一生效忠於他。也從側面反映出科舉考試多麼艱難。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古人重視科舉考試,一旦某人登科及第,那將是整個家族的榮耀,都會將其看做天上文曲星下凡。不管科舉考試有多大的弊端,他是古代文人打破階級限制,實現人才流動的唯一正規途徑,所以古人才會如此拼命讀書,參加科舉。

唐宋時期的科舉考試,內容還相對靈活些,等到了明朝,就變成了考八股文了,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

總之一句話,內容、範圍、格式都是死的,不允許自由發揮。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憤慨地說:

"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愚以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介紹完科舉考試之後,下面就來看看狀元們的試卷吧,上面第一張圖片是真跡,字跡可能看不清楚,第二張圖是現代圖書狀元試卷大全裡的內容,字跡會清楚一些。

這個狀元卷現藏在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是大陸唯一的狀元卷真跡(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宮廷檔案中含有幾份清代狀元卷)。

這個試卷是明朝萬曆年間的狀元趙秉忠的殿試試卷,寫自明朝萬曆二十六年,當時趙秉忠才年僅25歲。這字體堪比印刷體,不僅字體美觀、規範、關鍵是還沒有塗抹和錯別字,看這些字體簡直是種享受,回想起我在高考的時候,一篇八百字作文都要塗改幾處錯別字呢。不僅是趙秉忠,清朝末年狀元劉春霖的試卷字跡也非常優美,請看: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其實在古代不用說狀元,普通的秀才都是寫的一手好字,在科舉考試上,字寫的不好是根本入不了考官的眼的。而且古代人練字是真下苦功夫的,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書法家王羲之不就用盡了十八個大水缸裡的水嗎。

科舉考試的通用字體是館閣體,具有規範、美觀、整潔、等大、大方等特點,在今天的故宮、頤和園裡能看到的字跡,多數都是館閣體。

下面就是館閣體的標準字體,是古人手寫的,是不是很美觀大方,我覺得古代任何一個文人的字體拿到現在,都是今天的書法大師級的,都可以直接拿來當字帖用。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清代狀元劉春霖的書法造詣很高,尤其擅長小楷,在當時有“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之譽。下面就是劉春霖的字體。

這是大陸保存的唯一一份殿試狀元卷真跡,明朝的,看這字是種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