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小時候是至交好友,長大後反目成仇?

用戶5547770233

鐵木真和札木合。

鐵木真和札木合是兩個很像的人,心中都有著統一蒙古諸部的雄心壯志。欣賞彼此的性格和抱負,否則他們幼年時也不會結為安答,孩提時的友誼最終在統一蒙古諸部的大業前煙消雲散。如果他們共同侍奉一個更強大的蒙古草原領袖,或許會將這種友誼一直持續下去。但可惜的是,蒙古草原最終只能臣服於一個大汗之下,只能讓一個家族擁有至高無上的輝煌。


也速該死後,其親屬和支持者便迅速分崩離析,當幼年和少年時的鐵木真靠捕魚和挖草維持生活,甚至被仇家泰赤烏人囚禁時,札木合卻作為札答蘭部世襲統治者家族的繼承人享有更明顯的優勢。

在鐵木真追尋被強盜偷走的馬匹過程中,他成功奪回馬匹並遇到了生命中第一個戰友博爾術,幾年後去弘吉刺部迎娶了之前與他有過婚約的孛兒帖。


之後鐵木真又獲得了克烈部的王汗支持召回之前離散的部眾。與王汗會面後不久,蔑兒乞部部眾在脫黑脫阿的率領下劫走了孛兒帖。襲擊開始時,勢力弱小的鐵木真跑到了不兒罕·合勒敦山的安全地帶並向王汗尋求幫助,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這實在是很無奈又憋屈啊。王汗建議他向札木合尋求幫助,此時後者已經是札答蘭部的首領了。在孛兒帖被劫走後大約9個月,鐵木真,王汗,和札木合的聯合部隊向蔑兒乞部發起了進攻,最終救出了孛兒帖。然而對屬民的爭奪使得鐵木真更加與札木合走向對立,在孛兒帖的支持下,鐵木真最終選擇與札木合分裂並獨自發展自己的勢力,而泰赤烏人和札木合的結盟更加擴大了裂痕。儘管十三翼之戰中鐵木真被擊敗了,但是由於札木合自身殘暴的行為疏遠了很多支持者使得他們轉投鐵木真陣營,所以勝利不是決定性的。

鐵木真最終進攻乃蠻部並殺死太陽汗後,失去最後可依賴的反鐵木真盟友的札木合在草原上游蕩,被手下背叛並帶給鐵木真。在親自詢問札木合的行為和態度後,未來的成吉思汗把自己這位曾經是安答後來反目的敵人處死了。


南風過境與夏夜流星

最有名的應該是太子丹跟嬴政吧。

太子丹是燕國的太子,小時候被送到趙國當人質。而這時候,嬴政也在趙國,他的身份可能更尷尬,因為嬴政的父親子楚才是人質,而當秦趙交戰之時,子楚拍拍屁股走了,把嬴政留在了趙國。那嬴政的處境就遠比太子丹危險。兩個人都是人質,同病相憐,都面臨著死亡的危機,都是被排擠被歧視的人,自然關係不錯,算是生死之交的發小。

司馬遷就說:太子丹與王善、秦王少時與丹歡。

到了後面,兩人的命運發生了轉變。首先,兩個人都回國了。嬴政回去後,父親死的早,他成了秦王。而太子丹的父親燕王喜還活著,太子丹還是太子,而且又被送到了秦國當人質。

去的時候,太子丹心情是不錯的,畢竟以前關係好啊,去了秦國怎麼說也會受到關照吧。

但是,他看錯嬴政了。

嬴政這個人是什麼人?他的太尉尉繚會相面,他就給嬴政看過相,他說: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

就是這個人是不念舊情的,是薄情寡性的。像呂不韋,對他們父子有再造之恩。,好的時候叫人家乾爹,父親節狂曬朋友圈。不好的時候,直接一句,你有什麼大功,敢稱仲父?最後把呂不韋逼死了。

說白了,就是能用你的時候,對你特別好,不能用你,你哪涼快哪待著去。

太子丹對現在的秦王來說,就是無足輕重的人,甚至我猜測,也是秦王平定天下的一個障礙,他要是顧著舊情,就不能滅燕國。所以,故意冷落太子丹,讓太子丹先翻臉,這樣就有藉口了。

於是,太子丹到了秦國,嬴政對他相當不友好。太子丹是個單細胞思考者,沒有想到後面的家國關係,一下大怒逃回國。回去之後,就想辦法刺殺嬴政。

所以,太子丹不是因為秦國會滅燕國而刺殺,而是為了報私仇,平私憤去刺殺嬴政。

最終他拉擾了荊軻,差一點真的成功。而得知荊軻是太子丹所派後,嬴政心裡一是暗叫僥倖,差點真的死了,另一面,可能是暗自高興,終於有藉口發兵了。他派大將進攻燕國。燕王走投無路之下,將太子丹殺死,割下首級獻給了秦國。而秦國並沒有因此而放緩進攻,最終將燕國滅亡。

友情?不存在的,當了皇帝,這一輩子也不會有友情了。


腦洞歷史觀




歷史上沒有比袁紹袁術兩兄弟互相反目又和曹操成仇的變化之大了。他們小時候是最好兄弟和朋友,青年時是更為至交,好長大成熟後反目成仇的,在中國歷史是除了唐朝李世民兄弟之外。最為影響深遠傳播也廣大人物了。


袁紹和袁術是一父二母的親兄弟,曹操和他們青少一塊玩坭巴,長大的官宦的後代,富家小夥伴,歲數相當,只有袁紹稍大二歲。都是愛學習兵法,父輩同朝當官相當有勢力之人,少年青年又都是好朋友。他們少時都玩槍弄棍,俠義任性調皮搗亂一起玩得長大。袁紹出身在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曹操的父親更是東漢未年太尉,他們都是反對宦官集團專權政治骨幹,孩子又都是青年才俊,憑藉世資年少都是為郎,袁紹不到二十歲己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袁術更是混得順風,歷經豐富。早早成為將軍,能霸道一方。袁紹卻在不久因母親病故回家服喪,又補服父喪前後六年,曹操也是在京城為北部尉,相當揚名立萬好不了得,但也因妹夫被宦官殺害牽連丟官回家。卻跟著袁紹身後,專門組織了反抗朝廷密秘組織。表面上在家不動聲色,不在安排交通賓客,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交往,與張邈,何顒,陳蕃,李鷹,許攸,曹操等人組成了有反對當朝宦官專政鬥爭中心的政治勢力。被中常侍趙忠發覺後,向他叔叔司空袁隗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召用,專養亡命之徒,他到底想幹什麼,"連袁隗也感到袁紹組織行動非常危險,這是準備毀滅我們家族的人。但袁紹依然在行動。黃巾起義爆發後,漢靈帝劉宏被嚇死了。



紹被統領羽林軍的大將軍何進,招了進去成為骨幹軍官,因何進是外戚貴顯,對宦官更是天生仇敵,對宦官更想斬盡殺絕。當然信任袁紹,一切言聽計從,從而把東漢朝廷推向毀滅的路上奔跑。成為何進的心腹干將,他們的想法。讓身為元帥蹇碩非常不安,也是多度謀劃誅殺何進,但消息顯形洩露,何進首先捕殺蹇碩。宦官也是蠢蠢欲動要殺何進,何進這時卻三心二意而無主意決斷,袁紹就提議調集四方猛將,領兵開往京城,對太后進行兵諫,從而使京師動亂,血流成河,但敗家的何進還是被宧官給殺了,袁紹率軍又殺了宦官。使宮中的宦官,不論青年老幼皆斬盡殺死,亡者有二幹多人,凡是沒有長鬍子的男人也成犧牲品。袁紹成了勝利者。

但董卓率領軍隊抵達京城,

又換少帝,立獻帝。袁紹堅決反對,針鋒相對地說,”天底下強大的人,難道只有董公嗎?說完橫握偑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從此天下分裂,割據成霸,紛紛成雄了。大哥走了,在新軍中小弟曹操隨即也改名換姓丟了典軍校尉軍官的印,響應袁紹號召在陳留招兵買馬,散盡家財成義兵,組成一支私家武裝軍隊。卻是第一個站出,要打倒董卓,號召天下英雄,興兵反對董卓廢少帝立劉協為帝,自封相國,自稱“貴無上”生性極為殘忍貪婪,把洛陽京都世家貴族世代累積金帛財富,縱容讓士兵去搶,突襲廬舍,姦淫婦女,剽虜資物,使全國軍民怒憤極大討伐同聲高漲。為了太平袁紹被董卓任命勃海太守,封侯邧鄉候的。在反董浪潮中袁紹也成了最有影響號召力的人物。

一九O年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

袁紹成為盟主,稱為車騎將軍。與王匡,韓馥,孔伷,劉岱,張邈,張超,橋瑁,袁遺,鮑信,袁術,等等東部太守刺吏及唯一私家軍曹操,屯軍酸棗,在山東起兵數十萬反叛董卓的控制的朝廷。董卓聽到後,立即就把袁紹的叔父袁隗和袁氏宗族的人,全部給殺了。曹操的父親,因為在宦官殺何進時辭官不做,就搬到山東華縣,免於這場死難。董卓派人勸他們投降。袁紹殺了勸降胡母班,王瓖,吳循。袁術也殺陰循,只有韓融德高望免死。同時天下英雄都跟了袁紹,因對他家難而感動而起。州郡全都獨立,軍隊也蜂擁而起,擁護袁紹,討伐董卓,聲勢浩大,浪潮波湧。袁術的部下孫堅相當厲害,北來了路上就殺南陽跟董卓的王睿張諮,更是關東聯軍不敢向前時一馬當前,打敗董卓軍隊。使得董卓挾持獻帝搬空洛陽,搶劫人民,挖掘皇陵,驅趕洛陽百姓迂都長安。放火燒燬宮殿,城市把當方園二百里洛陽城變成沒有人煙費墟。而此時袁術因為首戰大勝,戰據豫州。不可一世,再也不把哥哥放在眼裡,在哥哥袁紹想另立劉虞為皇帝時,自己也想當皇帝,


堅決反對。兩個人從此分道揚鏢,各自走路,董卓沒有人去打。曹操卻不死心,去不顧一切不怕相差懸殊兵力去衝,吃了大虧回來。大哥袁紹卻在為了擴充個人的勢力地盤,轉向爭奪土地和人口。相互爭鬥,經行兼併,先行搶奪冀州回襲韓馥,迫使韓馥搬出官署讓位袁紹。袁術早據南陽,命孫堅為豫州刺史,駐兵陽城,孫堅外出是打董卓時,袁紹又乘機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吏,給弟弟使壞。袁術派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失射死,在青州打黃巾軍的公孫瓚,又怨袁紹,又打袁紹,前期聲勢浩大,得勝不少,後面又被袁紹和曹操打敗,形成了袁紹曹操劉表一方集團。袁術,公孫瓚,陶謙為另一方集團的聯軍混戰,結果是最後袁紹集團大勝,袁術集團大敗,中原局勢發生變化。而長安王允聯合呂布密謀又殺了董卓,但董卓部下李傕郭汜舉兵叛亂,王允被殺,呂布又向東逃,先到袁紹那裡,後來又奔袁術。李傕和郭汜又發生火併互相屠殺把長安也殺人間地獄。使得漢獻帝也被迫逃出長安,到了洛陽,卻無依無靠無處吃飯,號召天下諸侯勤王。

曹操和袁術關係,當然是決交。因為跟了大哥袁紹。邦袁紹在東郡大敗於毒,白繞,眭固,於扶羅,成為袁紹任命的東郡太守。192年在陶謙把徐州的黃巾軍,叫臧霸孫觀打敗,趕到兗州大獲發展,連破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軍,鮑信戰死,曹操卻用奇計把黃巾軍征服使其投降。三十餘萬兵馬和家屬百餘萬人。曹操從中擇其精兵強將組成一支當時最強大的青州兵。再次邦助袁紹打敗公孫贊領劉備單經和陶謙的聯軍進攻。

193年春天,曹操又在匡亭六百里大追擊大敗袁術,黑山軍,南匈奴,對曹操圍攻,徐州牧陶謙也攻入兗州市南部的任城。曹操率軍征討陶謙,攻破徐州十餘城,可是忘了父母兄弟完人,在人家陶謙的治下華縣。他們聽說戰爭就要打到華縣,就起身要跑到兒子那裡,消息走露,被陶謙密秘派兵殺害。曹操當時是不知道,還是以更想是進軍徐州,向東南發展勢力,因糧盡撒圍回軍。因為陶謙殺曹嵩幹得相當密秘,曹操這次並沒有屠城。但因保護曹嵩的軍官並沒有殺死跑到袁紹那裡的洩露情況。曹操大怒,紅眼後再徵徐州,要報殺了父母兄弟不共戴天之仇,用得又是徐州的黃巾軍的子弟,被陶謙趕走的農民還鄉團,把徐州的經過地方大肆殺戮,雞犬不留,墟邑無人。更加上陶謙的愛將笮融,也乘機避難,卻發現同僚張溫家富妾美,立起賊心搶奪同僚張溫女人財產,也是殺人滅口把好端端徐州成人間地獄。可是曹操的朋友陳宮張邈張超許汜和王楷卻因曹操殺人太多,把袁術那裡的呂布請來成為兗州牧了,反叛曹操。使曹操回軍救援,要趕走呂布和反叛仇敵。使得曹操只有範東阿鄄城三城未失,其它都歸了呂布他們。袁紹要曹操奔靠河北,曹操想去,被程昱勸阻下沒有去。到195年曹操再次反敗為勝,打敗呂布,平定兗州。趕走呂布到了劉備那裡,又聽從荀彧的固根本方策 ,穩定兗州團結了徐州的劉備封為鎮東將軍又為侯。再迎來漢獻帝到許都,以挾天子令諸侯。和袁紹關係到此也因此徹底決裂。袁紹要漢獻帝到河北,曹操不許,再曹操把都城北移曹操也不答應。加上袁紹滅了比自己強大公孫瓚軍事集團,曹操卻連連大旱,劉備反叛,呂布搗亂。袁紹發恨也要消滅曹操。卻在曹操消滅呂布,平息劉備時,喪失最佳時機,等曹操打敗敵人呂布後,曹操和袁紹為爭奪誰是北方霸主,也不顧半世情分,多次互相邦助徹底幹了起來。成為冤家對頭,不消滅對方難以甘心的仇敵。歷史無情,時勢天定,袁家兄弟和曹操是從小的好兄弟,好夥伴,前半生都是親密戰友和兄弟。但最後都是都是為了貪婪再無人情,天綸地義。想把對方欲除去的仇人。這在中國歷史上,和有歷史文獻齊全,證明豐富。是除了唐朝李世民兄弟外,最詳情細節的兄弟朋友恩怨情仇過程清楚時間明確。記了比野史傳說都為更真實的歷史。讓人們永遠不法忘記過去


ww3721

人生往往有這種傷感情的事情,本來關係挺好的兩個人甚至是兩個發小弟兄,後來因為利益權力理想等原因分道揚鑣,甚至大打出手,更有甚者成為生死仇敵!

筆者想到了四對這樣的情況:

師兄弟兵戎相見,害人者殞命荒野——孫臏與龐涓

戰國時期,孫臏與龐涓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孫臏學的比龐涓好。後來龐涓先下山輔佐魏國,受到重用。後來孫臏聽說龐涓在魏國,也來到此地,龐涓表面看起來很高興,其實有了很大的危機感,感到這個師兄是個對自己地位的大威脅。他設計陷害了孫臏,孫臏靠裝瘋才保住性命,但是雙腿膝蓋被剜去,成為殘疾人。後來孫臏逃出了魏國,再後來,作為馬陵之戰的指揮者,使用圍魏救趙的策略,打敗了龐涓指揮的魏軍並在馬陵道荒野一棵大樹下將龐涓射死了。



曾經共討逆賊,最終勢不兩立——曹操與袁紹

東漢末年的袁紹和曹操年輕時候就認識,而且還在一起搞惡作劇,感情不錯滴。後來董卓專權,袁紹曹操等共起義兵討伐,兩人並肩作戰,又是盟友。但是,形勢的發展日新月異啊,很快,袁紹和曹操分別發展成了北方兩大割據勢力,並且袁紹佔據優勢。於是乎,不可避免的,爭奪北方霸主地位的爭鬥開始了,眾所周知,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袁紹戰後又氣又病,不久去世。曹操統一了北方。勝利後,曹操來到老相識墓前進行了祭奠,遙想當初二人的情誼和指點江山的抱負,曹孟德也是唏噓不已啊!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楊行密與田頵

楊行密是唐末五代十國吳國的建立者,當時天下大亂,楊行密和本地幾個小夥伴一起拉起了隊伍,其中就有小老鄉田頵。田頵是一員猛將,在後來跟隨楊行密參加了多次戰役,立下赫赫戰功。但是隨著兩人地位的提升,兩人之間的猜忌越來越重,最終,田頵起兵反叛了楊行密。但是不久田頵兵敗被殺。當田頵的首級送到楊行密面前的時候,看著昔日的老鄉、愛將,楊行密也不禁潸然淚下,他吩咐好好安葬田頵,並赦免了田頵之母。好好奉養。這裡面雖然有政治考量,但是當初的情分應該也是起作用的。



昔日小站老戰友,今朝政壇比高低——段祺瑞與馮國璋

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段祺瑞和馮國璋是左膀右臂,兩人都是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的青年才俊,對新軍的練成居功至偉。兩人分別被稱為北洋之虎和北洋之狗,在配合袁世凱逼清帝退位過程中配合默契。但是隨著二人實力的增長,各立山頭,開始了明爭暗鬥。袁世凱1916年死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馮國璋為首的直係軍閥各自為政,都在爭奪最高領導權。1918年代總統馮國璋和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了府院之爭,兩人同時下野,但不久段祺瑞東山再起,又任國務總理,而1919年,馮國璋病逝。馮的葬禮那天,段祺瑞匆匆而來,看了一眼老戰友和冤家對頭的遺容就走了,過後,他派人送了一副輓聯,詞曰:正擬同舟共濟,何期各奔前程!


文綜史組

曹操和陳宮

在《三國演義》中,陳宮自己救了曹操一命,還與他一起逃亡,走到好客的呂伯奢家中,曹操誤殺其全家,還說了一句氣死人不償命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陳宮惱怒之下與曹操反目成仇,並且投靠呂布,執意要乾死曹操。

《三國志》中,陳宮本來跟曹操關係很好,也為曹操效力。但是曹操殺名士邊讓,導致陳宮不滿,趁曹操攻打徐州,聯合諸侯,執意要乾死曹操。



劉邦、項羽

鴻溝對峙,項羽抓了劉邦老爹,要煮。劉邦說:當年約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非要煮了你爹,分我一晚肉湯。項羽一箭射來,射中劉邦胸口,差點把劉邦當場射死。劉邦忍住疼痛,拔下弓箭,大罵項羽:這個賊射了我的腳趾,無恥。從而穩住了軍心。

項羽被圍垓下,漢軍得令:得項羽人頭者封千戶侯。結果項羽被分屍,漢軍多了很多十戶侯。進攻魯國的時候,劉邦拿出項羽人頭勸說魯國投降。項羽已經死了,劉邦還把西楚霸王貶為“魯公”(項羽生前被楚懷王封在魯)。


pierre74

張耳和陳餘。

兩人都是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一起參加陳勝部將武臣領導的起義軍反秦,武臣攻下趙國地盤時成為了新“趙王”武臣的左膀右臂。後來武臣被殺,兩人共同平定趙國內亂,擁戴了新的趙王——趙歇。

但是不久之後,在秦將章邯先後擊敗魏、楚、齊三國,進而以大軍圍困趙國時,兩人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最後成了仇人。當時陳餘領兵在外,張耳同趙王趙歇一起被秦軍困在圍城之中(不在邯鄲)。秦軍力量太大,陳餘派去援助的幾支軍隊,打進秦軍的圍困就不見出來。陳餘為了反秦大業,就沒有全軍壓上。後來張耳也從城裡送出兩個人來催促陳餘趕快來救趙王和自己,陳餘一面嘆氣,一面讓兩人率小支軍隊殺回城中。結果這兩人也沒能成功回到城裡。

後來項羽率領楚軍解了鉅鹿之圍,張耳、陳餘老友相見,張耳就責問陳餘,自己派出來的那兩個人去哪兒了,是不是你小子給殺了。陳餘當然不服啊,根本就不是我殺的嘛。不過,張耳還是一直惱恨陳餘快半年都沒派人去營救自己和趙王,於是逼著陳餘交出兵權,兩個好朋友就這樣成了仇敵。

後來的事情,陳餘告老還鄉,張耳跟著項羽殺入關中,項羽滅秦之後對這兩人各有封賞,張耳封為常山王,陳餘得到了三個縣的土地。這時陳餘也開始恨張耳奪了自己的兵權,做上了一國之主,於是聯絡被項羽擠到北方的趙歇,又起兵趕走了張耳,自己做上了趙國的相國。最後張耳投靠劉邦,跟著韓信大軍打回趙國,殺了陳餘,做上了劉邦封的趙王。

張耳與陳餘的故事在當時流傳很廣,《史記》《漢書》都以大篇幅收錄進去,《漢書》甚至將《張耳陳餘傳》放在列傳的第二卷,緊接在陳勝、項羽之後。“刎頸之交”這個成語就是從張耳、陳餘的故事中衍生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