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拒絕,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01

學會拒絕,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我說,這是關乎孩子一生的大事,你一定不能由著他。

這位媽媽說,我是不同意的,可這孩子又是絕食,又是鬧離家出走,逼得我一點辦法沒有,我想實在不行,就讓他輟學吧,去讀一個技校算了。

我愣了一下說,孩子不懂事,你不能不懂事。

孩子3歲開始吃糖沒夠、6歲開始看電視沒完、9歲開始喜歡在外面玩、12歲開始沉迷手機、15歲就可能打架鬥毆、18歲就可能犯罪,你對孩子拒絕的越晚,孩子犯得錯誤可能就越大。

這位媽媽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再想想辦法。

我不知道這個孩子的具體情況,無法給這位媽媽具體的建議,但做家長,有時候就是要狠下心,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讓孩子知道不合理的要求不會被滿足,錯誤的行為不能被允許。

如果孩子12歲之前,你沒學會拒絕,以後就很難管了。

叛逆的孩子甚至以死相逼,因為在他眼裡,家長的愛是沒有限制的,他已經學會了用父母的“愛”來懲罰家長,但卻還沒明白死的含義。

02

學會拒絕,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總結的教育孩子的第一條定律就是剋制人性,6歲之前,對孩子說不。

因為6歲之前,是孩子的性格塑造期,也是說拒絕的最佳時期。

在孩子3-4歲時,抓住一件他不對的事說不行。孩子一定會鬧,但鬧的方法無非是哭或者滿地打滾。

但學會拒絕的第一步,是堅決說NO,不能因為孩子乞求或者哭鬧就讓步,要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他為中心,可以予取予求。

這時,你需要做到四個不,不要打罵,不要求他、不要講道理、不要走開,看著他哭。

等他累了,鬧不動了,告訴他,你做的不對,父母就不愛你。

也要告訴他,哭鬧時沒有用的,有什麼想法或者不滿,可以直接告訴父母,也要聽父母說,誰對聽誰的,讓他開始學會溝通。

學會拒絕的第二步,是延遲滿足,例如孩子想要一個玩具,不要立刻答應他。要告訴他爸爸身上有錢,但這個錢是咱們家的生活費,所以不能動,爸爸需要通過加班來掙這個玩具的錢,等下週六,我掙夠了錢再來買。

孩子會不樂意,但也會慢慢明白不是所有的願望都能立刻達成。這種延遲滿足,能讓他學會自我控制。

學會拒絕的第三步,是選擇性滿足。孩子可能會在交流中,給你提出各種願望,例如買個小汽車、去遊樂場等等。

你應該在這些願望中剔除掉那些不合理的,然後三個中選擇一個來滿足孩子。

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會明白溝通是有用的、願望必須是合理的。一旦孩子可以養成溝通的習慣,到了青春期,你和孩子的關係就好處了。

學會拒絕的第四步,是抵禦誘惑。例如,你做了孩子喜歡吃的東西,把它分為三份,然後拿出兩份給孩子,告訴他,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吃一份,明天吃一份,那麼明天媽媽會再給你獎勵一份。

通常,孩子做不到這一點。但到了第二天你還是要把第三份拿出來,然後告訴他,由於你沒有做到承諾,所以第三份就不能給你。

過一段時間,你再重複這個誘惑,孩子會吸取上一次的教訓,做到第一天只吃一份,然後忍住,到第二天還留一份。因為他已經明白,只要能抵禦住短暫的誘惑,就有獎勵。

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用時間思維來考慮問題,也就是說當有誘惑時,他會衡量如果忍不住這個誘惑自能得到的與忍住這個誘惑後未來能夠得到的進行比較,進而主動的做到自律、剋制衝動。

美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證明,在5歲的時候,能夠等待第二顆棉花糖的孩子,在之後的學習上要相對好一些,事業發展上也更優秀一些。

03

學會拒絕,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中國有句俗語,慣子如殺子,而學會拒絕的父母才是合格父母的起點。

學會拒絕,並不是簡單的說不。

是既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都不能做明知錯的事,也讓孩子的想法和願望有輸出的渠道。

是既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並不是予取予求的,也讓孩子懂得用時間思維來思考自己的現在和未來。

好的父母,不是小時候對孩子百依百順,而是讓他長大了成為一個明事理、有教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