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把湖南稱為“中國的普魯士”?

淮上秋陽


毛澤東說過,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湖南人喜歡鬥,因為湖南深處華夏腹地,有最純正的漢族血統,保存了最原始的強漢之風!歷史上湖南屬於楚國,楚國人勇猛而不失狡詐!漢朝是秦楚的結合體,她繼承了秦國的政治體制同時也繼承了楚國的文化,一定程度上華夏文化園是建立在楚文化基礎之上的!湖南人天生天生傲骨!中國近代史基本上是由湖南人撐起來的!


就愛花味


本人在深圳工作了好幾年,接觸最多的是湖南,四川人,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先從湖南男人說吧,總體感覺不錯,主要懂得疼老婆,這是真的,大部分湖南男人在家做飯,女人出門打牌!湖南男人對老婆的忍耐力讓我刮目相看,對身邊同事朋友什麼的也很友好,沒脾氣,但是也有一點,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個有點和毛澤東有點像了,湖南男人是很能忍,但是你做的太過分了,到了人家忍耐極限,我相信你會後悔的!抗日戰爭自古湘軍川軍牛逼,這個可不是開玩笑!

湖南女人接觸過的男士都知道,大多都有公主病,不做家務,愛打牌,你和她吵架,她能回你十句,反正她一定要贏,表面上看是嬌滴滴的,背後確是個辣妹子,這個和大男子主義肯定格格不入,湖南女孩子表面柔弱,但內心強大,東北女孩子外表強悍,但內心柔弱!呵呵,形成了鮮明對比!四川女人也和湖南女人差不多,我們公司老闆娘也是四川的,真的是說一不二,她老公都拿她沒辦法,公司裡還有一個四川女同事,和客人經常吵架,決不吃虧!她男朋友也是四川的,天天必須要來接她,給她買些零食水果什麼的。真佩服哥們的堅持不懈的毅力!這也就是我現在單身的原因!


小程日記


為什麼叫中國的普魯士,而不是德國的湖南?

另外,我想告訴你,近代中國歷史裡,除了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值得一提,此外的湖南人沒有自己的獨立武裝。

看看民國軍閥混戰,從一開始就是被動挨打的小受屬性,滇系唐繼饒弄過,川軍弄過,新桂系還一度佔領了湖南,然後中原大戰和蔣桂戰爭被蔣介石直接納入中央軍系列,一個連自己地盤都沒有的省份,何談普魯士?

再有說抗戰的,抗戰中,從北到南有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馬家軍,新疆盛世才,楊虎城陝西軍,川軍,滇軍,桂軍,粵軍,中央軍,就是沒有所謂的湘軍,因為蔣介石把湘軍編入中央軍,就從名號上斬斷了湘軍歷史。

長沙會戰,指揮官薛嶽,粵系軍閥出身,廣東人。常德餘程萬,粵系廣東人。衡陽方先覺,桂系安徽人。

能打的湖南人幾乎都在中共這邊,但中共不講山頭派系,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川軍,湘軍,桂軍,粵軍之分。

綜合以上,說湖南人是中國的普魯士不但是貶低矮化自己,更是對歷史一無所知。


用戶96106297728


除了中國的普魯士,還有一句":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說這話的是北洋政府擔任教育總長的湖南人楊度。這話充滿霸氣,卻也是事實,近代的幾次歷史轉折,民族存亡的關頭,確實是湖南人先站起來,挺起民族的脊樑。辛亥革命孫中山主文,黃興主武,黃興是湖南人;袁世凱稱帝第一個通電全囯,打響護國討袁戰爭第一槍的雲南總督蔡鍔也是湖南人。中國現代史,中共黨史,湖南人都留下了鮮明的形象,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改革開放後的胡耀邦,朱鎔基等那一個都敢於擔當、個性沖天。還可上朔至晚清曾國藩,左宗棠生活的時代,如果沒有曾國藩創立的湘軍,清朝在咸豐年間就亡在洪秀全手上了;曾國藩的哲學思想有毛澤東的那句"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足以說明其份量。我在讀人物傳記中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近代中國的一些風雲人物都把《曾國藩家書》看的比較重,如毛岸英從蘇聯回國後,毛澤東給毛岸英列的必讀書中,就有《曾國藩家書》;而同樣是從蘇聯回國的蔣經國,回國後在溪口讀書,蔣介石給蔣經國開的應讀書的目錄中,《曾國藩家書》也赫然在列。

左宗棠從俄國人手裡收復新疆伊梨時,己經69歲高齡,抬棺西征,那股視死如歸的精神,大軍未到己令老毛子膽寒,收復土地面積相當於四個法國,八個湖南,"中國不能沒有湖南,湖南不能沒有左宗棠“(慈禧語),實際上左宗棠一死,風雨搖曳的清王朝己迴天無力了。!

從晚清上推,湖南確實比較冷清,這是一種很奇異的現象,用風水學顯然沒辦法解釋了。也許那句"風水輪流轉"更符合辨證法。





老兵32380


首先,湖南這塊土地是有靈氣的,傳說中的人文始祖,伏曦誕生於常德,王母誕生於郴州,炎帝誕生於株州,祝融誕生於衡陽;其次,湖南人是有精神的:憂國憂民,進取務實,敢為人先,不懼生死,包容萬象。

但湖南人的精神不是土生土長的,是由外省人培育的,有一條很清晰的脈絡:屈原→賈誼→柳宗元→范仲淹→朱熹/張軾,最後,是由湖南人王夫之歸納整理提煉而鑄成湖湘性格,這些人都是憂國憂民的…………

晚清以前湖南不出人才,其實是地理的原因;當時兩湖為一省,省會是武昌,湖南士子趕考要過洞庭湖;江湖險惡,不少人葬身魚腹,也有不少人因此打了退堂鼓;單獨立省後,趕考在長沙,考取的舉人就多了,進士自然也增多,曾左胡江郭都在這段時內中舉的。

總之,湖南的人傑地靈,一要謝祖宗,二要謝那群傑出的外鄉老師,三要謝自已的自強不息。


月日兮


湖南是中國的普魯士?從曾國藩的湘軍、毛澤東的工農紅軍來看是可以這麼說。但是就我個人的感覺來看湖南人確實有它很獨特的地方!首先湖南人並不排外,甚至有一種包容開放的情懷!在長沙的嶽麓山腳下的三個重點大學內外溜達,你會感受到長沙人民火一般的熱情!我幾乎見不到湖南學生聯合起來欺負排斥外來的學生!另外我還感受到一種和別處不一樣文化氛圍!從佇立橘子洲頭、風華正茂的、年輕的毛澤東巨大的花崗岩雕像到嶽麓山腳下那揮著巨手的、彷彿農民伯伯式的慈祥的毛澤東雕像裡,你會有不同的解讀!深邃的眼睛一直射到湘江北去的遙遠地方!愛晚亭前那揮著慈祥的手的巨人,彷彿象徵性的閱盡了人間的滄桑!還有那神秘的千年書院!裡面到底藏著什麼秘密?我還想知道:曾經鐵血的湖南為什麼會走入現在的文明?難道湖南人的集體主義、包容開放的精神來自普魯士主義?


煉丹爐2


湖南是“中國的普魯士”,這一說法流行於民國時期,大體是要表達:如果把中國比作德意志,那麼湖南就是復興德意志的普魯士。

毛澤東主席就是湖南人,而他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或許,當代中國人對“湖南是中國的普魯士”的理解,第一時間會想到這件事。

這是事實,也是佐證。然而“湖南是中國的普魯士”的說法,絕沒有這麼簡單,還有更深層的歷史原因。

遠的不扯,就從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歷史開始審視,你會發覺湖南人對中國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裡不得不提曾國藩和他的湘軍,當年有“無湘不成軍”的說法,清朝政府正是靠著湘軍撲滅太平天國起義。

戰爭很殘酷,但也讓湖南人看到西式“火槍火炮”的威力,曾國藩、左宗棠等湖南高官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

19世紀的湖南,很快成為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熱土,隨著相伴而來的是現代教育、婦女解放運動等新理念。

列強壓迫愈甚,亡國危機愈烈,湖南人沒有麻木不仁,而是奮起救國……湘陰人郭嵩燾成為早期維新派代表,瀏陽人譚嗣同在戊戌變法中殉國,而黃興、宋教仁、蔡鍔直接參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抗日戰爭時期,湖南成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戰場,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造成日軍20餘萬人傷亡,湖南人為之付出慘重代價。

湖南人也為新中國的建立,貢獻出一份巨大的力量,看看數據就能感覺到。比如十大元帥有3個湖南人(彭德懷、賀龍、羅榮恆),開國十大將有6個湖南人(粟裕、陳賡、許光達、蕭勁光、黃克誠、譚政)。

“湖南是中國的普魯士”的說法,不是空穴來風的吹捧,而是湖南人擔當得起!你覺得呢?


子屠龍


一個毛澤東就夠牛的了,尼克松總統自傳就說他在毛澤東面前就像小學生[呲牙],還有個左公抬棺收復佔中國七分之一國土的新疆,湖南先後有多批影響中國政治進程的人物湧現,有以陶澍、魏源、賀長齡等為代表的經學主變派;以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郭嵩燾等為代表的理學經世派;

以譚嗣同、唐才常、沈藎、楊毓麟、熊希齡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以黃興、蔡鍔、陳天華、宋教仁、焦達峰等為代表的革命派;以譚延闓、楊度、劉人熙、符定一等為代表的君主立憲派;以及以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為代表的新民學會派等,後更有一大群無產階級革命者為中國流血奮鬥。毛澤東一首詞《沁園春.雪》格局之偉,氣勢之足,千古無二。湖南在近代革命對中國的貢獻確實無出其右,書道:一部近代史,半數湖南人。還有廣東江浙也是革命大省,無數志士為中國拋頭顱撒熱血,令人尊敬,黃埔軍校湖南人居然有四分一,難怪黃埔有言:"廣東人革命,江浙人出錢,湖南人流血。",更有巜少年歌》唱道;"若道中華國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中華民族危亡之時總有人站出來大呼: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快樂無比的時光


眾所周知,近代德國以普魯士為中心完成了統一,實現了德國的快速崛起。我國的湖南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的普魯士”,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湖南地處中國中南部,資源豐富,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湖南盛產稻米(湘米),從明朝開始就成為中國重要的產糧區(古語:“湖廣熟,天下足”),而且資源豐富,尤其是礦藏豐富,素有“有色金屬之鄉”之稱。同時在地理上處於中國一二級階梯的交匯處,進可攻,退可守,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抗戰中以其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為中國的持久抗戰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湖南民風剽悍,近代中國歷史上曾流傳“無湘不成軍”的說法。這從曾國藩所創辦的湘軍足以說明這一點。歷史上的曾國藩仿明代戚繼光之營制,招募湖南鄉民,編練成一支新型地方武裝。人稱“湘勇”或“湘軍”。由於湘兵吃苦耐勞,驍勇善戰,再加上書生加山農的獨特體制,因此戰鬥力相當強悍。從此湘軍取代綠營成為清軍主力。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湘軍的戰鬥力在各地軍閥部隊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最後,湖南人文薈萃,能人輩出。尤其從19世紀中期以來湖南政治軍事方面的人才之多,居全國之首。從洋務運動中的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維新變法運動中的譚嗣同、唐才常、沈藎、林圭,到辛亥革命中的黃興、宋教仁、陳天華,再到護國運動的中的蔡鍔,這些聲振寰宇的人物都是湖南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大批湖南有志青年踴躍報考黃埔軍校。據統計,黃埔軍校1至5期共有學員7399人,其中湖南青年2189人,佔1/4強,居全國之冠。我軍高級將領中湖南人比比皆是,十大元帥中湖南人有三位,分別是彭德懷、賀龍、羅榮恆,開國十大將中湖南人有六位,分別是粟裕、陳賡、許光達、蕭勁光、黃克誠、譚政。57位開國上將中湖南人有19位,分別是蕭克、王震、鄧華、彭紹輝、李濤、傅秋濤、甘泗淇、宋任窮、蘇振華、鍾期光、宋時輪、朱良才、唐亮、楊得志、陳明仁、陶峙嶽、楊勇、李志民、李聚奎,佔比1/3,177位開國中將中湖南人有73位(佔 41.20%)。在中共七大中選出的領導解放戰爭,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的五大書記中有三位是湖南人,他們分別是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湖南人為中國的近代化,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淮上秋陽


關於這個問題,我要談一談大家不太熟悉,卻深刻影響中國幾百年的人物,而他的影響將還會持續下去,他就是湖南衡陽人王船山。

國人普遍認為“湖湘文化”是推進近代中國變革和革命的文化基礎,那究竟什麼是“湖湘文化”卻知之甚少,“湖湘文化”源至何時、何地、何人?那更是沒有一個廣泛而統一的說法,至於原因,那就不好評論了。

湖湘文化的精髓是講究一切從實際出發;

首先,肯定了客觀世界的重要性,物質生活的重要性,從而也肯定了物質生產的重要性,肯定了利益和慾望的合理性;更是強調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讓儒家學說中入世的一面,發揚光大,把理學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而這一切,要歸功於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王船山引領的思想變革。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大家,而他生前也說過:“吾書兩百年後始顯。”他的思想學說影響了中國近代無數後起之秀,包括晚清名臣曾國藩、左宗棠,包括維新之士譚嗣同、唐才常。其中,曾國藩對船山學說的發展和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

庚子(1900)之變後,湖南人在上海出版王船山的《黃書》與《黃帝魂》,簡稱“小黃書”,從此海內外興起一場尊黃大潮,王船山的夷夏大義成為辛亥革命的合法性依據,深刻影響了辛亥革命時期的孫中山、章太炎、章士釗、黃興、蔡鍔,以及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

其中,孫中山據此於1905年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簡稱“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

近代中國,王船山的思想成為湖湘人民的武器,引領了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變革。經世思潮、維新思潮、共和思潮、共產思潮,都從三湘大地開始,從一本小黃書開始,不是偶然的。

毛澤東對王船山有一句的經典評價:“西方有一個黑格爾,東方有一個王船山。”

時至今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現階段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不正是王船山“反禁慾主義,提倡不能離開人慾空談天理,天理即在人慾之中”的理論驗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