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航航,該寫作業了!不要玩遊戲了!”航航媽媽的聲音非常大,正在上樓的航航爸爸都聽到了,趕緊讓航航媽媽小聲些,而航航媽媽卻是氣不打一處來,已經叫了航航四五次了,總不動身子,嗓門能不大嗎?“晶晶,別看電視了,明天還要上學呢!”晶晶媽在說了幾次沒有效果之後,直接關了電視,晶晶才有些戀戀不捨地洗臉睡覺!

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乖乖地聽自己的話,想想,有一個能夠百依百順聽自己話的孩子該省多少心?而每當寶媽們聚在一起聊天時,得到的消息卻是驚人的一致,不管多大的孩子,總是將家長的話當“耳旁風”,任憑家長磨破嘴皮,自己就是“巋然不動”。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超限效應”,就是說,若外來刺激太多的話,會使人產生不耐煩的感覺,嚴重者會升級為心理逆反狀態。孩子們或許不知道這個名詞,但大腦的反應和身體的行動都印證出孩子是處於這種狀態的。作為家長,不但要知道這些術語,更是要了解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具體都有哪些!

一、孩子總是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

1、家長對孩子批評過多

某些家長認為孩子天生就是需要管教的,而管教的方式就是看到孩子做出不如自己意的行為就對其批評指責,若家長第一次批評孩子時,孩子還不會覺得太過厭煩,可能還會有些愧疚感,但若是家長批評得太過頻繁,一天兩次或者更多,那對於孩子來說就相當於“無感”了。

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2、家長對孩子有失信行為

在孩子眼裡,家長就是一切,而當家長因故失約之後,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會降低一次,時間長了,家長就會失信於孩子,原本的威信也會隨之喪失。因此,當家長確實因為某些事情不能遵守對孩子的承諾時,就要事先解釋清楚,避免到事情發生之後,以一句“忘了”來搪塞孩子,孩子也是不吃這一套的。

3、家長前後行為準則矛盾

孩子最忌諱家長的行為前後矛盾了,對於涉世不深的孩子來說,若家長今天要求孩子先幹這個,明天卻改了主意,先讓孩子幹那個,反反覆覆的家長行為,或許家長自己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而孩子卻是看在眼裡,對家長的矛盾行為提出質疑,逐漸地,就不願意聽家長的話了。

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還有一些家長,習慣於用恐嚇的語言企圖讓孩子聽話,比如,類似“再不聽話讓警察來抓你!”,“不好好吃飯,下次就不帶你下飯館了!”。不知家長們有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話顯得更加低級?若是家長們知道了以恐嚇的方式讓孩子聽話的負面影響,就不會這樣做了。

二、用恐嚇語言來讓孩子聽話,負面影響究竟有多大?

1、孩子常被恐嚇,易缺乏安全感

孩子將父母當做是自己最親的人,而家長卻不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動不動就恐嚇孩子,會給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並且對某些人或者是周圍環境產生懼怕心理,從而讓多種負面情緒佔據孩子的心靈,時間長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會受到創傷,嚴重的還會造成心理障礙。

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2、誤導孩子的認知和價值觀

若家長總是拿一些類似警察、大夫的職業來恐嚇孩子,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在心目中產生對這些人群的懼怕心理,那以後,上街後見到警察是不是得繞著走?生病了還去不去醫院?拿職業來嚇唬孩子,容易導致孩子對這些職業的誤解,形成錯誤的認知或者價值觀。

3、影響家長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孩子對於恐嚇的語言會隨著其年齡的增長而更為敏感,家長若總是以威脅的方式讓孩子達成自己的目的,孩子也是會對家長逐漸敬而遠之的,幼兒園發生的事情也不會和家長說,自己遇到困難,寧可憋在心裡也不願意求助家長,或者是通過撒謊來達到自己的內心滿足感,而家長不能夠和孩子交心,怎麼能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呢?

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其實,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多種,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可以嘗試一下與孩子進行“非語言信號”溝通。所謂的“非語言信號”是指可以通過表情、肢體語言等方式進行交流、溝通,即使是簡單的一個眼神,都可能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三、面對孩子不聽話的難題,家長要學會“非語言信號”溝通

1、微笑代替指責

微笑是化解一切矛盾的靈丹妙藥,同樣也可以適用於孩子在犯錯時,或者是不聽話時,被家長用來代替指責,如,孩子到了吃飯時間還在打遊戲,家長可以走到孩子面前,做一個吃飯的姿勢,同時伴以親切的微笑,相信孩子也是會被微笑融化而放下手機,乖乖地跟著家長走到餐桌前的。

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2、以特定符號代替嘮叨

家長可以和孩子在事先以心平氣和的方式進行約定,比如,家長可以說,若孩子有些事情做的不到位,沒有達到家長和孩子的約定狀態,家長可以以手指指點的方式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意見,孩子沒有收拾好自己的文具就要上床睡覺,家長可以指著桌子,或者輕輕地敲一下,相信孩子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之處的。

3、以“噓”代替呼喊來安撫哭鬧

在孩子稍微小一些的時候,家長可以利用將手指放在嘴邊,做出“噓”的姿勢來安撫孩子的哭鬧、叫喊等行為,以後在公眾場合,也可以使用這一招,巧妙地阻止孩子的不文明行為,同時又能夠保全孩子的面子。

孩子總是不聽話,學會“非語言信號”,要比恐嚇語言更有力

“非語言信號”是一種正面管教的工具,用好了,能夠起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出奇效果,在一些事情上,如,沙發上的亂衣服、書桌上的凌亂書本、地上的紙屑垃圾、沒有放回原位的椅子等等場景時均可以使用。當然,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事先約定其它非語言信號,以輕鬆的方式相處,是不是比家長動不動恐嚇孩子會更加有效果呢?家長們不妨學來一試。

今日互動話題:不知各位家長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會是什麼反應呢?是非常生氣地和孩子糾結?還是會變通一下使用多種靈活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呢?歡迎您積極留言,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