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寒假延期,總是聽到很多親戚朋友說,

某某小孩子乖得很,聽話,學習 成績又好;

也總有父母會抱怨自己孩子不夠聽話,沒法管了;

因為不聽話的孩子愛打破規則難以管教,

但不聽話就等同於孩子不優秀嗎?我看未必。

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聽話只是滿足了父母的需求,

卻帶走了孩子的天性。

有數據顯示,

一些看起來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往往更有出息,

所以,家長們也許你該慶幸,

家裡有一個不那麼聽話的孩子。

家長好好引導,孩子可以不聽話,但成績依然優秀。

1、案例一:10歲,被人民日報公開點贊

2019年,廣西玉林一10歲男孩因週末修車被人民日報公開點贊,上了熱搜。

他叫羅文源,現讀小學五年級,每到週末都會到叔叔店裡幫忙修車。

看那靈活的小手勢,敏捷的小身板,一看就是手法嫻熟的“老司機”。

5歲開始,羅文源就跟著父親學修電動車。他對這些非常感興趣,經常看著看著就會了。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羅文源說,修車是他的愛好,技多不壓身。

有些家長也許會擔心,這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嗎?

而事實上,羅文源的成績並沒有因為週末的“不好好學習”而下降,反而一直都保持在班級前五名。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老師和同學都誇他很厲害,羅文源高興之餘,更堅定了要好好學習的想法。

在性格上,孩子也變得更有耐心了。

有一位網友評論說:很多小孩都喜歡拆這拆那搞破壞,正確引導的話會將這種破壞力轉化為探索的慾望和創造力。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深以為然。

有時候孩子的調皮搗蛋,是因為心中有探索欲和好奇心,沒有對孩子“破壞力”的包容,就沒有後面孩子創造力的提升。

2、案例二:“亂來”的孩子,更有生命力

浙江衢州的學生饒依珂從小就是個閒不住的孩子。

小時候,她看見爸爸修理家裡的電器物品,自己也要上前試一試。

她喜歡拆玩具,到處搞破壞。上到房頂的電燈,下到拖地的拖把,她都不放過,都要動手拆一拆,裝一裝。

別的父母可能早就把孩子打一頓,勒令孩子不許再搞破壞了,可饒依珂的父母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她“破壞”,欣賞她的“破壞”,甚至還很有耐心地教她“怎麼破壞”。

2018年,她獲得第18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要知道,這一殊榮,全國僅有3個名額,比每年的清華北大名額還少得多。

孩子的有些行為,有父母眼中看似“亂來”,但真的是對成長無害,甚至有益的。

孩子因“放肆”而快樂,因包容而成長。

一項發表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的研究發現:

喜歡打破規則的、沒大沒小的孩子,往往比聽話的孩子在長大後更加富有。

不僅是物質上,更是精神上的。

不逼迫孩子聽話,不禁錮孩子的思想,讓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得以釋放,孩子才能充滿盎然的生命力,給父母更多的驚喜。

二、不能“亂來”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2018年,北大學子王猛(化名)執意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聞,引發全網熱議。

王猛,自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曾是四川某地的高考理科狀元,考上了北京大學,就讀的是最好的專業之一,本科畢業後考上美國排名前50的名校的研究生。

他是世俗標準中最成功的孩子,但在成功的榮耀背後,是他一直疼痛滴血的成長: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從小到大,他選擇穿什麼衣服的權利都沒有,所有衣服都是母親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置辦。

一切的學習、生活,全由父母把控,完全沒有自己的娛樂,稍“亂來”一點,都會被父母立即阻止,遭到嚴厲斥責。

王猛說:“如今,而立之年,我依然內心敏感,不善交際,猶如一個情感上的孤兒。”

他是父母的愛子,但更是父母操縱在手心的木偶。

他不可以有自己的主見,不可以違背父母的意願,他是老師眼中的優等生,父母眼中的“聽話”孩子,但他一天都沒有做過真正的自己。

魚兒覺得水裡悶的時候,尚且可以跳出水面呼口氣。

孩子一直被關在“家”這個牢籠裡,沒有喘息的空間。

被壓抑的靈魂終要釋放,一旦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他就再也不想回來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有句很心酸的話: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戰鬥。可是,他們的奮戰對象卻都是至親,特別是母親。

不敢讓孩子“亂來”,逼著孩子循規蹈矩地走每一步,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最終結果只有兩敗俱傷。

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他們發現: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人,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感較強,幸福指數較低。

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多一點時間,不要快進孩子的成長,不要剝奪孩子成長中的樂趣。

三、不聽話絕不是沒有出息的代名詞

無數事實證明,不聽話絕不是“沒出息”的代名詞,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有出息。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小的時候異常頑皮,經常飛鷹走狗,四處玩耍;牛頓上小學的時候,常常因為不聽話而被老師批評,以至於被學校開除;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少時更是淘氣頑皮,甚至“離經叛道”……

近期,一項發表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期刊上的研究發現,

喜歡打破規則的、沒大沒小的孩子,往往比聽話的孩子在長大後更加富有。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這個研究考察了超過700名12歲小孩的背景(比如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智商)和行為特徵(比如是否精力難以集中、是否缺乏耐心、是否情緒悲觀、是否愛打破規則和無視家長權威),並跟蹤調查他們至52歲,來評判他們的事業成功程度和收入水平。該研究顯示,就算控制了智商、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接受教育的機會等因素的影響,這群人中高收入者最顯著的非認知類影響因素,就是小時候“喜歡打破規則”、“愛挑戰師長”。

還有一些其他研究,似乎也能支撐“不守常規的性格特徵能給事業和收入中的至少一項帶來提升”的假設。2001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與想方設法去避免衝突的人相比,愛找麻煩的人在事業上更加成功。

對父母而言,這類“不標準”孩子常常令人很煩惱,難以管教,而且會闖不少禍。

問題來了:如果你的孩子有敢於質疑和挑戰的勇氣,現在你又知道這種性格有可能成為孩子的一項優勢。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四、自然長大的孩子都是天使

1、尊重並引導孩子的興趣

7月,廣州7歲男孩皮卡做科學實驗的視頻走紅網絡。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皮卡喜歡嘗試各種實驗,皮卡的媽媽就買來各種書籍和材料,陪著孩子一起“胡鬧”,還拍成短視頻記錄下來。

皮卡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濃,更是立志要當科學家,登上月球。

父母尊重孩子的興趣,支持孩子的“創意”,無疑給了孩子更堅實的底氣。

2、保護而不扼殺孩子勇於質疑的天性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對牛頓力學的挑戰,伽俐略的學說是向地球中心論挑戰。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對已有結論的突破。沒有批判精神,沒有挑戰權威的勇氣,也就沒有發明創造。

相比成年人對於那些早已有了定論的東西從不質疑,孩子們思考起問題來天馬行空,有產生許多異想天開的想法,這很自然,每個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敢向權威挑戰更是創造型人才的可貴品質,孩子敢向家長老師挑戰是件好事,如果大人為維護權威給孩子當頭一棒,可能會扼殺孩子的創新意識。家長應當時常鼓勵孩子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提出質疑,因為只有探索、挑戰才能離真理更近。

專注家庭教育領域的博客作者Cherie Corso也表示:

“讓孩子們去質疑吧。

如果有什麼規矩礙著他們去實現目標了,那就放他們去解決……

沒準兒他們最後還能在規則範圍內發現更好的解決辦法呢。

當家長與孩子探討做決定的思路與結果時候,

不要那麼快就去修正孩子的意見,

家長負責傾聽和參謀,

而選擇和決定的事得由他們自己做。

一個人的靈性、頓悟以及與生俱來的反抗,在孩子時代才是最凸現的時候。勇於挑戰孩子往往充滿韌勁,這也使得他們有動力去突破現狀,堅定自己的目標

。作為父母要懂得保護利用孩子這一特點。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3、孩子敢於挑戰權威並非藐視師長

西方文化從來就有懷疑和挑戰權威的傳統,而且被視為是一種智慧,這有別於東方對長輩、師長、權力和權威的崇拜。所以父母不免會擔心,如果對孩子挑戰權威的行為聽之任之,會不會最終教育出一個招人討厭、甚至走向犯罪的人?

鼓勵孩子向權威挑戰,並不是鼓勵孩子藐視師長,孩子必須在尊敬老師、孝敬父母的同時,具備挑戰精神。所以,家長既要讓孩子繼續保持這種精神氣,又讓他們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要在兩者之間找好平衡點。

作為家長,務必通過具體的事例,來給孩子講述,在什麼場合、用哪些方法來質疑老師和長輩才是符合規矩的。讓孩子明白,勇於質疑挑戰權威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如果不懂禮貌不合規矩就會招人討厭。

五、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

伊能靜參加《幻樂之城》時,說起和兒子哈利的第一次吵架,是因為兒子想學剪輯,而伊能靜想讓他學編劇。

兒子哈利當時就說:

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

伊能靜聽了,感覺被敲了一棒子。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哈利的話,也是很多孩子的心聲。

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我的人生我希望能自己做主。

就像紀伯倫的詩裡說的那樣:

如果孩子在這些方面“不聽話”,家長該慶幸,並請好好呵護引導


試著相信孩子,給孩子多一點自由。

放手讓孩子去求知、去探索、去創造!

今日話題:

您怎麼看待“聽話”這個詞?

請到評論區留言,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