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圖文:夢裡柳絮

華縣竹編之村——崔馬村,幾乎這裡家家戶戶都還繼續著這個手藝,只是從事者都是老者。離這裡不遠的王嶺村是編篩子的比較多,竹篩比竹籠技術要求高,更精緻,只是竹篩沒有竹籠的市場好,顯得更加蕭條。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提起竹編技藝,老人說,我也不知道傳了多少代,我爺爺的爺爺都會編。那時候的這裡就有“十里紅杏,綠竹千頃”之稱,前後村子都有竹園,那個美啊。老人沉浸其中。“竹園呢?”“砍了,村子統一種蘋果,最後引進的不是蘋果苗,上當了,長得是林金(一種比蘋果小,貌似蘋果的水果),後來又砍了。。。”老人風趣的說:乾隆曾經來到這裡,還留了首詩“山青水也秀,渭河向東流,當官只一世,富貴不長久”,所以我們這裡的經濟發展不快。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實拍:陝西華縣靠手工竹編維持生計的老人,一個20元,一年一萬元

樸實勤勞的當地人,不相信這個讖語,年輕人嫌掙錢太慢,耐不住寂寞,出外打工。年齡大的依舊堅守著這個手藝,老人說:一天如果編織成兩個籠或者篩,一個可以掙二十快錢,一年收入一萬多。他們的竹編制品,遠銷渭北的白水、蒲城、韓城,我省高陵、西安、商洛以及鄰省山西河南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