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图文:梦里柳絮

华县竹编之村——崔马村,几乎这里家家户户都还继续着这个手艺,只是从事者都是老者。离这里不远的王岭村是编筛子的比较多,竹筛比竹笼技术要求高,更精致,只是竹筛没有竹笼的市场好,显得更加萧条。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提起竹编技艺,老人说,我也不知道传了多少代,我爷爷的爷爷都会编。那时候的这里就有“十里红杏,绿竹千顷”之称,前后村子都有竹园,那个美啊。老人沉浸其中。“竹园呢?”“砍了,村子统一种苹果,最后引进的不是苹果苗,上当了,长得是林金(一种比苹果小,貌似苹果的水果),后来又砍了。。。”老人风趣的说:乾隆曾经来到这里,还留了首诗“山青水也秀,渭河向东流,当官只一世,富贵不长久”,所以我们这里的经济发展不快。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实拍:陕西华县靠手工竹编维持生计的老人,一个20元,一年一万元

朴实勤劳的当地人,不相信这个谶语,年轻人嫌挣钱太慢,耐不住寂寞,出外打工。年龄大的依旧坚守着这个手艺,老人说:一天如果编织成两个笼或者筛,一个可以挣二十快钱,一年收入一万多。他们的竹编制品,远销渭北的白水、蒲城、韩城,我省高陵、西安、商洛以及邻省山西河南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