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文稿:周少康 演讲:吉彦俞

讲述渭南故事,品味临渭文化,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述人吉彦俞,渭南作为东府要镇,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棉粮、煤炭、木材等物资的输出输入,都要依靠交通。今天我们一起寻找渭南老记忆,听听有关渭河交通的故事。


《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说起交通,就不得不说起地处渭南老城北十里,距离老县衙最近的渡口­­­-----上涨渡,它处于渭北主干道上,是渭南古城连接南北的要津。据说,上涨渡是渭河流经渭南境内比较狭窄的地段,当时“水面宽一百一二丈,深一丈一尺五寸”河水流量大,河水深能吃船。听渭河岸边老人讲述,上涨渡是一个铁渡口,历史上少有被洪水淹没或者船翻人亡的事故。老百姓到河对岸去种庄稼、走亲戚,也必须乘船渡河。


《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20世纪50年代中期,政府在上涨渡设立河渡站,整合渡口运力,实行公私合营。后来又购置了一批新船,一条船可载客近百人,或者能同时运载八挂马车,或五辆汽车。50年代以后,又增添了拖轮摆渡,增设了一座用木船搭拼的浮桥。东浮桥过汽车,西浮桥过小车、马车和行人。但是,由于渭河水量不断减少,浮桥和摆渡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建造上涨渡大桥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69年,经过各方努力,上涨渡大桥建成通车,人们欢欣鼓舞热烈庆祝,前来观看大桥通车盛况。上涨渡渭河大桥,全长1497米、高13米、宽7米、59孔、丁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当时号称“我国西北最长的公路桥梁”,也是渭南城区通往渭北各县市的唯一桥梁,也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一直超负荷运行。为了缓解这座桥的压力,还曾经在大桥东边建设过铁船浮桥。一浮一桥,成为了渭南市区通往渭北各县的主要通道。


《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涨渡大桥长期受到各种大型载重车辆碾压,桥面和护栏损毁较为严重,1990年初,渭南市政府决定再修建一座新的公路桥梁---沙王渭河大桥,经过筹备,于 1991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是陕西省“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投资5000余万元。1994年6月,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桥梁全长2294米,建成时是陕西省境内最长的桥梁。大桥上照明设计采用的是“长桥卧彩”的构思,“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红、黄、蓝、绿、紫五种灯光颜色,使桥的光色和渭水的倒影相互辉映,成为渭南夜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沙王渭河大桥是渭南市区继上涨渡渭河大桥之后第二座横跨渭河的桥梁。


《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交通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政府决定一方面改造修建上涨渡大桥,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称的渭蒲大桥,另一方面,新建渭富公路大桥,渭富桥南起临渭区双王办赵村,北至临渭区田市镇姜方郭村,全长2346米,宽28米,是目前八百里渭河上最宽的公路桥。两桥都于2006年通车。除了以上三座公路桥,我们还有一条高速公路,那就是渭蒲高速公路。


《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渭蒲高速公路起点位于渭南市华县赤水镇,与连霍高速相接,终点在蒲城县东约2.5公里的转弯村,与京昆高速相接,穿越华县、临渭、蒲城三县。其中渭河特大桥全长4377米,是渭北地区建成的跨越渭河的第一长桥。大桥北临渭南市临渭区信义乡仓渡村,南临渭南市华县辛庄乡薛史村。最大桥高24米,桥轴线与流水方向的夹角为90度。工程开工日期为2009年6月22日,竣工日期是2010年9月15日,总工期为15个月。


《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如今的渭南城区的渭河上,主要的三座公路桥和一座现代化高速公路桥四座桥遥遥相望,相隔三五公里,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生活,为渭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取消了通行过桥费更加便利了渭河南北地区人们的来往,也加快了渭北各县与渭南、蓝田、商洛及西安的经济来往。当下,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渭南人,更要发挥“桥梁”精神,沟通外界力量,促进渭南的快速发展。


《渭南故事》渭河交通的记忆


审核:陈伟 李增平 姜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