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渭南华县的过年习俗

民国时期的华州过年习俗

作者 孙水法 镰 斧

春节,华州人俗称过年,在华州民间,过年的来历有两种传说。

民国时期渭南华县的过年习俗

一是元代元成宗铁木耳统治时期,每一户派一监官,由于监官无恶不作,欺压百姓过甚,引起人民的愤恨。于是,人们采取以“拜年”为信号,约定一致日期,即在正月初一,统一行动,将元帝的所有监官统统杀掉,结果推翻了元成宗铁木耳的统治。后来每逢大年初一,即为“拜年”日,以纪念自己的胜利。

二是传说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遭受过一种凶猛野兽“年”的威胁。它头如猛狮一样威武,身躯象牛一样雄壮,力大无比。发怒时,一声吼,山摇地动。“年”不仅捕百兽为食,而且每当冬季天寒地冻,山中食物短缺的时侯,便走出深山,窜进人们居住的村庄进行骚扰,猎食人和牲畜,弄得人们惶惶不安,生命受到威胁。

一次,当“年”到一个村庄伤害人畜时,正好有一个牧童在甩鞭玩耍,噼噼啪啪的声音把“年”给吓跑了。接着,它又闯入另一个村庄,迎面看到一件红衣裳随风飘动,吓得掉头就跑。当它再窜进第三个村庄的时候,已经傍晚时分了,神魂未定,又被从门缝中透射出的光亮惊得溜掉了。此后,人们就逐渐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色、怕火光、怕声响。为了避免“年”的伤害,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红色的桃符,在屋内点燃蜡烛,门前烧起火堆燃放鞭炮。这样“年”就躲进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而这些习俗就一直沿续下来。

民国时期渭南华县的过年习俗

解放前,华州农村多信迷信。一到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户户要在中堂布置供桌神位,在门上贴春联,在门楣、正厅里贴上福、禄、寿等红春条,它象征着新春吉祥。晚上,有生上火盆坐夜(亦叫守夜、守岁)的习俗。晚上零时,坐夜中,全家人坐在一起,讲故事、说笑话、猜曲曲(即谜语)、包饺子,吃夜饭,它象征着全家团圆,万事如意。

大年初一,叫“神道日”,早晨不扫地,不担水,不动刀剪。天不亮,开始放鞭炮,接蒼敬神烧香拜祖先,献供品。供品中有一碗剩饭,这叫春饭。饭上扦上一朵花,叫饭春花,因剩与春字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早饭后,大人小孩穿新衣,戴新帽,出门拜年,互道问侯,小孩见到长辈要作揖磕头。

从初二到初五,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恭贺新喜。正月初二,华州民间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不论新、老女婿,女儿,都要带上儿女,装上年馍去岳父母家拜年,当日返回。

正月初五日叫做“破五”。破五之内不向邻家借东西,非借不可的要以物易物。水与火最不能借,因为失去水火,就等于失去生命。破五之内,不能向地上泼脏水,因为诸神在家,恐怕沾污了他们,获罪不起。破五这天吃“五杂豆”,忌外行。据说送诸神亦改在先一日或次日进行。有的还吃饺子,说饺子是圆的,很象元宝,用元宝塞住窟窿,不受穷。

正月初七日叫“人七(齐)”,传说妇女不做针线,农村说“人七”关人哩,天晴朗,人好,当年庄稼好。

正月初九日传说是天神爷的生日,这天妇女不做针线,做了针线要出“舔舌头”。

正月十二日为老鼠嫁女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