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侯坊村的由來

侯坊村的由來

李成業口述 劉雲整理

候坊村位於華縣西北十里之處,中間有通村公路貫穿南北。據說很古很古的時候,這裡有個人被封侯,後來這位封侯的官員在此開了作坊,經商開店,久而久之,這裡居住的人多了,被稱為候坊。

華州侯坊村的由來

侯坊街道 宋渭濤 攝

候坊村包括包城村,是北邊一個小村,像是把候坊包著而得此名。還有一個李巷村,主要的是李姓。還有東小村,西小村,彌家村,共六村。彌家村據說明清時出了一個武舉,高大的門樓前有拴馬莊,上馬石,很是威武。這裡有二十多畝地大的跑馬場,還有許多石雕。解放前侯坊又稱瀋陽鄉。這是因為當時候坊人每到夏季過河行走不便,人們盼望河上有橋。這個願望被附近一位姓沈的女財東知道了,她便出資在這裡修了座橋。這位女財東名叫瀋陽,人們為了紀念她,便將這座橋叫做瀋陽橋。由於年久失修,後又在瀋陽橋南修了一座橋,仍叫瀋陽橋。後來這座橋成了通往縣城的主要通道。

候坊後來是候坊鄉政府所在地,撤鄉並鎮之後,併入辛莊,後來,歸入赤水鎮。這裡土地平坦,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候坊的棗很有名,是華縣的特產。棗樹是明代栽的,已有幾百年歷史。規模達到幾百畝以上,成為農民一項主要收入項目。

華州侯坊村的由來

侯坊棗園 劉亦農 攝

閆廣勤:侯坊村,原屬侯坊鄉,後屬辛莊鄉,現是赤水鎮侯坊村民委員會的一個自然村。明朝趙時春在《馬政論》一文中說,唐朝在同州(今大荔縣)、華州置了八個坊養馬,即設了8個養馬場。清《續華州志》認為侯坊與這八坊有關,侯坊村或由此得名。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多彩赤水》主編 劉亦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