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走筆:郭鑑明隨筆《也說秦腔》欣賞

名家走筆:郭鑑明隨筆《也說秦腔》欣賞

郭鑑明,岐山縣青化鎮人,西北大學作家班畢業,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寶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原《西部開發報》主編、《各界導報》執行主編,曾在《寶雞日報》開設“鑑明漫筆”專欄。出版有《反騙導彈》等。

也說秦腔

作者郭鑑明

名家走筆:郭鑑明隨筆《也說秦腔》欣賞

我向往這個文藝團體是有歷史根源的,六十年代的一個秋夜,聽說公社來了寶雞的劇團,公演《烈火中永生》,我跟著大人們摸黑,高一腳低一腳地來到十里外的公社所在地的舞臺前看戲,蹲下太低看不著,站起來又太高怕遭後面人罵,我只有跪在那個爛泥窩裡將這本史詩般的大戲看完。特別是江姐在烈火中那段唱,雖然我已不記得一句唱詞,但那情、那景到現在還每每在我的眼前閃現。後來與劇團的兄弟姐妹們熟了,我問過幾次他們,那個年代,那個季節,那出戏,演江姐的到底是誰?無人記起。我想如能找到她,我要深深地給她鞠一躬——因為是她、她的角色激勵了我這麼多年……我雖然沒有坐在拉二胡的位置上,但由於他(她)們,我的人生才如此的深厚、歡快、悠揚。

名家走筆:郭鑑明隨筆《也說秦腔》欣賞
名家走筆:郭鑑明隨筆《也說秦腔》欣賞
名家走筆:郭鑑明隨筆《也說秦腔》欣賞
名家走筆:郭鑑明隨筆《也說秦腔》欣賞

是秦腔戲影響、陪伴和激勵了我的前半生,但我並不滿意秦腔的現狀,儘管先輩田漢說“秦腔不僅是陝西一千萬人的劇種,也是六億人的劇種”。前幾天,在電視上看到華縣老腔,除了震撼,還有遺憾,為什麼一定要原搬原套?一定要七老八十的人表演呢?據說要原汁原味,也是一種狀態。今年四月底,我去“京城訓子”時,偶然看到中國少兒藝術團一位十四歲的小女孩,在音樂臺表演拉板胡,演奏的竟是《秦腔曲牌》,略為改進和配以樂隊的板胡獨奏,給人以“此音只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感覺。在秦腔曲牌輝煌終了時,我竟情不自禁地歡呼了起來……

——摘自郭鑑明《也說秦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