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IPO山東企業大盤點:“老三”濟南隨時可能被它倆超車

兩家擬IPO企業即將“臨門一腳”時,卻橫生波折。

21日晚,證監會發審委披露兩則補充公告稱,原定於22日召開第80次和第81次發審委工作會議,審核浙江泰坦股份和中創物流(位於青島)等公司的IPO申請。但由於浙江泰坦股份已申請撤回申報材料,中創物流尚有相關事項需進一步核查,因此決定取消對兩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企業主動撤單或被動退出,僅是近期IPO“堰塞湖”消退的一個縮影。盤點證監會發行部最新披露的“首發股票申請企業”名單發現,IPO“堰塞湖”已從最高峰時的約900家降至如今的274家。

從魯企來看,當前僅剩18家處於正常審核狀態。其中,青島海容商用冷鏈已通過發審會;青島銀行等17魯企待審。

僅有274家企業待“闖關”

中創物流是位於青島市的一家從事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的綜合性物流企業,其為進出口貿易參與主體提供基於國內沿海港口集裝箱及幹散貨等多種貨物貿易的一站式跨境綜合物流服務。

事實上,中創物流曾在去年7月6日被中止IPO審查,原因為“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或存在其他情形導致審核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今年3月,其再次披露招股說明書等待“闖關”。

財務報表顯示,中創物流2015年-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66億元、36.16億元、44.6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62億元、1.81億元、1.89億元。從數據來看,公司近三年的經營業績呈穩步上升趨勢。

如今,在即將上會的時點突然被取消審核,業績惹眼的中創物流可謂命運多舛。

而在上述303家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中,包含“已通過發審會”的企業共計29家。也就是說,真正處於IPO排隊待審狀態的企業,僅為274家。

從18家處於正常審核狀態的魯企來看,大部分處於“預先披露更新”階段。從這些魯企所分佈的行業看,貨幣金融服務業、設備製造業以及食品製造業等企業居多。威海市商業銀行、青島農村商業銀行、青島銀行等3家金融機構位列其中,青島港國際、中泰證券、景津環保等行業知名企業亦靜待“闖關”。

此外,在證監會披露的IPO審核進度表中,今年以來的撤單企業已達134家。其中,包括一家魯企——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於今年1月31日被終止審查。

18家企業青島佔比過半

這其中,擬登陸上交所的青島企業有6家,分別是海容冷鏈、中創物流、日辰食品、蔚藍生物、青島港國際和百洋醫藥;擬登陸中小板的4家企業中,青島更是佔據3席,分別為青島農商行、青島銀行和森麒麟輪胎;擬登陸創業板的青島企業有2家,為國林環保和惠城環保。

11∶7的比例,也預示著青島企業2018年的IPO前景,遠高於山東其他城市。

據瞭解,2017年山東企業迎來上市“大年”,共有25家企業登陸A股,這其中煙臺企業數量最多,青島儘管也有4家企業上市,但與以往相比,佔比並不算高。

而從目前的審核排隊企業情況看,青島2018年在上市公司數量上有望繼續迫近煙臺並拉大與濟南的差距,濟南則隨時面臨被淄博、濰坊超過的局面。

高利潤不是過會的“護身符”

此前有傳聞稱,在創業板、中小板、主板申請首發上市,企業最近一年淨利潤至少分別要達到3000萬元、5000萬元、8000萬元,否則不能通過發審會審核。對此,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上週五回應稱:“證監會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的審核政策始終沒有變化。”

高莉表示,前一段時間部分首發企業未能通過發審會審核,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業務經營不合規;二是內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三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範;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嚴鵬亦對此認為,在IPO審核趨嚴、過會率降低的形勢下,淨利潤指標並無絕對“標尺”,即高盈利不是企業過會的“護身符”,賺錢少的公司也有可能拿到IPO通行證。舉例來說,本月15日過會的擬在上交所IPO的春光橡塑,近兩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均不足8000萬元;今年1月份過會的擬登陸創業板的泰林生物,近一年的扣非後淨利潤也不足3000萬元。再比如,中創物流去年盈利1.89億元,卻依然被取消審核。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IPO排隊週期在逐步縮短。比如,本月8日過會的密爾克衛,申報時間是去年7月7日;去年6月30日申報的長飛光纖光纜,也於本月3日過會;本月15日過會的春光橡塑,其首次遞交IPO材料是在去年7月14日。也就是說,從申報到過會,不少企業的排隊等待時間僅為10個月左右。

嚴鵬等市場人士認為,按照目前的狀況分析,到了下半年排隊企業很快會降到200家以內,企業IPO審核週期也有望進一步縮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