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導讀:曾經無人問津的三缸機,彷彿突然又被車企所鍾愛。其實,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寶馬、福特、雪鐵龍、通用、上汽、長安等品牌,都開始了三缸機的研製,並且許多都已運用到旗下車型上。

眾所周知,三缸機由於其先天設計因素,相比四缸機而言,它的缺點非常明顯:馬力小、振動大、低轉速噪音大。三缸機這三大主要缺點,促使消費者更青睞於四缸發動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四缸機都是各家車企著力研發的重點。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不過在最近這幾年,三缸機又慢慢的出現了。在研發三缸機的車企中, 並且不乏有寶馬、福特等世界一流品牌的身影,難道他們都是錢多的沒地方花了嗎?

排放法規促使技術的進步

不管是歐美還是中國,可以預見的是排放法規將會越來越嚴格。如:

2015年歐盟要求百公里油耗為5.2L,中國要求6.9L;

2020年歐盟要求百公里油耗為3.8L,中國要求5L;

2025年歐盟要求百公里油耗為3.0L;

面對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促使車企不得不去發展小型渦輪增壓發動機技術,以此來達到各個市場的排放標準。由此可見,未來大排量和自然吸氣的日子將會越來越不好過。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除此之外,成本原因也是各家車企發展三缸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為三缸機相比四缸機少了一個缸體,相應的活塞連桿組件和四隻進出氣閥組件也一併節省了,因此它的成本更低。對於廠家來說,每輛車上省下的一點成本,乘以幾十、幾百萬的銷量,這金額同樣非常巨大。

比如寶馬的那臺代號B38的三缸發動機(寶馬3系)實際上是從寶馬的N54六缸增壓發動機演化而來,通過技術手段將其改造成三缸發動機。兩者共享了60%的發動機零部件以及40%的整體架構。更主要的是,兩臺發動機是共線生產,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而目前,針對三缸機的馬力小、振動大、噪音大這三大缺點,許多車企的這些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比如通用的Ecotec三缸發動機,雖然在啟動的瞬間很抖,但在啟動之後就運轉平順了。

並且在實際駕駛中,搭載通用1.0T及1.3T發動機的車型,從方向盤上是感受不到震動的。另外,無論是抑制抖動還是動力表現,都非常令人滿意。

當然,福特的Ecoboost發動機也不錯,動力參數也非常強悍。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也許混動這才是廠商研發三缸機的真正目的

除了三缸發動機的那三大缺點,不妨看一下三缸發動機的優點。

首先是製造結構簡單、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其次是配備渦輪增壓後,動力不輸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後就是燃油經濟性更好,消費者用車成本更低。

而車企研發三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的第一個優點。即結構簡單、體積更小、質量更輕。因為在一定的發動機艙空間內,發動機體積更小,這就意味著可以增加電池和電動機。所以選擇三缸發動機,車內佈局會方便的多。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那麼來看下目前中國市場上的一些品牌車型,上汽旗下的榮威i6,燃油車分別有4缸1.5T及3缸1.0T車型,其插電混動版車型榮威ei6,搭載的就是3缸1.0T發動機+電機。

長安汽車旗下的逸動新能源,同樣是一臺3缸1.0T+電機的組合。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在合資品牌中,寶馬X1新能源同樣是一臺1.5T的三缸發動機+電機。

雖然也有車型採用的是四缸+電機的佈局方式,但基本都是中大型車,因此在空間上也可以很好的去佈局電機與電池。如寶馬5系新能源就是一臺四缸2.0T發動機搭配電動機來使用的。相對的,如果緊湊型轎車同樣使用了四缸+電機的組合,那麼難免會對後備箱空間有所犧牲。

而更多的緊湊型轎車以及小型SUV、緊湊型SUV,空間更小,顯然無法像寶馬5系那般隨意佈局電機與電池。因此,體積更小的三缸機無疑更適合油電混合車型。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寫在最後:車企不管是發展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還是混合動力技術,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幾乎都是一道跨不過去的檻。因為它不僅可以應對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還可以提前為日後的混動車型做準備。

除了排放法規和成本,車企研發三缸機還有這個原因

當然,還有像特斯拉般直接跨入純電動車型的車企。但是在目前,純電動車型還由於基礎充電設施不完善、續航等原因,還無法讓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