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掀漲價潮 泵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等調價

工程機械行業掀漲價潮 泵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等調價

“3月總收入創下了新高,但我們預計4月的銷售極有可能會超過3月。”徐工挖掘機市場銷售人員李建(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入3月後,其物聯網平臺上統計的挖掘機工作時間同比大增30%,市場銷售一片火熱。

被視作工程機械行業風向標乃至經濟晴雨表之一的挖掘機銷售正在快速升溫,今年3月,國內挖掘機銷量達4.94萬臺,同比增長11.6%,刷新單月曆史新高,而在此前的1月和2月,挖掘機月銷量均未超萬臺,吊裝車輛快速找活就上重機匯APP。

同時,工程機械行業正迎來一輪“漲價潮”,近日中聯重科(6.260, -0.06, -0.95%)、三一重工(19.430, -0.07, -0.36%)、徐工、柳工(6.740, -0.07, -1.03%)、臨工、山推等幾乎所有國內廠商都加入了漲價大軍,泵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等諸多產品也紛紛上調價格。

受訪人士指出,3月銷售“新高”是在前期低谷基礎上的恢復性回補,在建項目密集復工支撐了工程機械的銷售升溫,而穩經濟背景下,今年的基建投資有望持續加碼,有望達到20萬億,工程機械國內銷量可能大幅超出市場預期。

漲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海外疫情蔓延帶來了工程機械零部件供應壓力,供應鏈成本上升,發動機、油缸、傳感器等部分依賴進口的零部件面臨斷供風險。

不過,在經歷多年激烈的價格搏殺之後,各個廠家收緊商務政策是當務之急,是否會真正大幅漲價仍有待觀察,但疫情帶來的需求旺盛以及供給不確定性或將為連年的價格戰畫上休止符。

工程機械行業掀漲價潮 泵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等調價

挖掘機銷售快速恢復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國內25家挖掘機企業總銷量達4.94萬臺,創下了歷史新高。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3月銷售數據略微超出預期,但總體仍在情理之中,“首先這有季節性因素,挖掘機每年都是3月賣得最好,買早了的話,假期期間開不了工,土也凍著;買晚了的話,就會影響進度。”

呂瑩強調,應當注意3月的“新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前期低谷的恢復性回補,一季度的銷售增速仍然為負值,“今年2月,國內挖掘機銷量同比大幅下降50.5%,1月份也下降了15.4%,這兩月銷量都沒超過萬臺,從季度數據上看,一季度累計銷量也同比下降了8.2%。”

呂瑩還表示,受疫情影響,2月很多項目處於停工狀態,不少採購商把交貨期推到了3月,我們預計這一情況會延續到4月份,進而抬高4月的銷售數據。

李建的經歷印證了這一點,“從1月下旬開始,徐工挖掘機的銷售開始受到疫情的抑制,整個2月銷售慘淡,進入3月,隨著復工的推進,被壓抑的需求開始集中釋放。”

李建介紹,根據徐工的漢雲物聯網平臺數據,3月份,挖掘機開工率明顯上升,挖掘機平均工作時間更是增長了近30%。

中聯重科的大數據也給出了類似的信號,其銷售人員晉先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連接著近28萬臺工程機械設備的物聯網平臺中科雲谷提供的數據顯示,3月以來,各地工程復工明顯加速,目前,國內工程設備的開工率已恢復至疫前水平。

儘管4月銷售數據尚未公佈,但李建認為,4月份徐工的銷售極有可能會超過3月,“這是以往任何年份都沒出現的一個情況,受疫情影響,傳統的3月份旺季會整體後延,4月極有可能會再創一個新高,至少不比3月份差太多。”

他表示,3月加速復工之後,預計4月將迎來房地產及市政工程的加速復工,週期偏後的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有望迎來較高增速。

挖掘機“大賣”是否釋放了“中國基建正在加速啟動”的信號?

呂瑩認為,提振3月銷售的主要是在建項目的復工,而非新開工項目的上馬,預計後期國內新項目開工會明顯加速,但很多項目需要必要的審批流程,資金到位也需要一定時間。

李建認為,在穩經濟需求下,今年基建投資力度有望持續加碼。“財政部將再提前下發1萬億的地方專項債,用於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經濟壓力很大,以基建為主的投資是三駕馬車裡難得的動力源(5.340, -0.09, -1.66%)。”

截至3月底,全國各地共發行1.08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3%,且投向基建領域的比例大幅提升。

中信建投(34.090, -0.49, -1.42%)機械團隊呂娟預計,2020年中國基建投資或達19.28萬億元,同比增長5.89%,“同樣的投資額,在10.5個月工期背景下拉動的工程機械需求要高於原先的11.5個月工期產生的需求,因此,2020年工程機械國內銷量會大幅超出市場的預期。”

國元證券(8.000, -0.05, -0.62%)則預計,2020年挖掘機行業增速約10%,起重機行業增速將超10%,同時2020-2022年三年是泵車替換高峰,預計未來每年更新量在7000-8000臺左右,而2020年混凝土機械銷量增速有望達20%。

斷供隱憂助長工程機械“漲價潮”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工程機械主機廠商正在掀起一輪轟轟烈烈的“漲價潮”。

截至目前,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柳工、臨工、山推、玉柴、雷沃、山河智能(6.150, -0.09, -1.44%)等企業紛紛上調了部分產品價格,漲價的範圍囊括了泵車、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裝載機靜壓樁機、平地機等諸多品類。

漲價幅度上,大部分企業小挖提價10%、中大挖提價5%,推土機與平地機漲價2萬-5萬元不等,起重機價格上調5%-10%,此外,千里馬供應鏈配件、維修服務費也上調了10%。

李建表示,3月銷量迅速回升給了挖掘機等廠商漲價的底氣,而短期內部分產品供不應求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市場與投資副主任江飛濤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近日工程機械漲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海外疫情蔓延帶來了工程機械零部件供應的壓力,供應鏈成本上升,部分零部件面臨斷供的風險。

三一重工泵送事業部就漲價發佈《敬告客戶書》時也表示,由於海外新冠疫情蔓延,歐洲重卡底盤廠商相繼宣佈停工或減產,泵車進口底盤資源短缺是漲價的重要原因。

“近期國外不少配套件無法按期供貨,部分零部件已經開始斷貨,歐洲的供應商也給我們企業發信息稱,部分能供貨的產品下個月也存在斷供可能。不少廠家預測後期供貨能力上存在問題,所以會選擇提前漲價。”呂瑩解釋稱。

呂瑩介紹,從數額上來看,進口零部件佔工程機械整機的比重並不大,但這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液壓件、控制元件等關鍵環節,往往缺少一個部件就導致整機無法出廠。

徐工集團備件監督管理部一位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進口件在徐工產品中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大噸位的產品上,涉及發動機、油缸、傳感器、電器件等產品,“很多產品是整個國家都面臨的‘卡脖子’問題,比如大馬力的發動機,國內發動機都不行,需要進口。”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徐工尚未出現零部件斷供的情形,“進口物料的採購是長週期的,現在生產所需的物料在去年六七月份就已定好了,我們的庫存也至少能滿足半年以上生產,所以短期之內還不會有影響,但是如果海外疫情持續半年以上,肯定是會受影響的。”

三一重工一位負責人也指出,三一的核心零配件90%以上已實現國產化,自建了從發動機、油缸、泵閥馬達、到底盤、四輪一帶,甚至高強度鋼板的全鏈條核心零配件公司。但挖機還是需要外採美國康明斯發動機、德國博世力士樂的馬達等產品。

呂瑩指出,進口件大多是目前國內難以替代的核心零部件,在短期之內尋找國內供應存在難度,但如果海外斷供風險持續上升的話,或將加速本地化替代的進程。

惡性競爭暫緩

在李建看來,斷供風險並非工程機械全線漲價的直接原因。

“如果是進口件佔比特別大的產品,比如說泵車要用奔馳的底盤,成本也主要在底盤上,其漲價還可以接受。但所有工程機械全線漲價就很難用採購吃緊來解釋了。”

李建認為,工程機械全線漲價所傳遞的一個信號是,在經歷連年價格戰之後,行業內龍頭企業號召企業停止惡性競爭,其他企業先後跟隨,至於這些產品是否真的會漲價,則仍待觀察。

“漲價最先是由三一等龍頭企業發起的,其他廠家更多是被動跟隨,但在需求回暖的這個時間點,調價政策一窩蜂地集中釋放了出來,這傳遞了一個不再降價的信號。至於漲價,沒有人會真漲,也沒有人敢真漲。”

李建解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工程機械經歷了長期的價格戰,商務政策放得非常寬鬆,如果整機廠商亟需提高利潤空間的話,最合理的是先把商務政策收緊,而非漲價。

“在你的產能達到極限的情況下,漲價只會帶來更多的應收賬款,如果具備條件的話,廠商更急迫的是收緊商務政策,比如說增加首付比例,或者縮短分期年限。”

呂瑩也認為,從行業層面看,在經歷多年激烈的價格搏殺之後,各個廠家是真漲價還是假漲價仍不好下結論。

一位挖掘機代理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無論是挖掘機,還是裝載機、起重機,沒有哪一家廠家敢輕易地真正漲價,但在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價格戰可能會告一段落。

他表示,很多品牌對市佔率考核十分嚴苛,代理商的年終考核也與此掛鉤,有些品牌在同一個省份就有三五家代理商,寧可不賺錢也要達成市場佔有率目標,而降低商務政策是擴大市場佔有率的重要手段,於是品牌之間、代理商之間連年混戰,如火如荼,不少代理商推出了“零首付”“賣整機送配件”“終身免費維修”等激進的商務政策,使得工程機械行業利潤薄如紙。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機械單一市場,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工程機械行業的惡性競爭由來已久,去年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發布的《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市場不當競爭風險提示函》明確提到,部分企業盲目追求市場佔有率,商務政策存在嚴重過度競爭傾向。

李建表示,疫情所帶來的需求旺盛以及供給不確定性風險將為連續多年的價格戰與惡性競爭畫上一個休止符。事實上,漲價更多是部分產品供不應求背景下的價格迴歸,而各廠商是否會真的漲價,將取決於新開工項目上馬的數量,也取決於全球疫情持續的時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若有侵權 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