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如何培養良好習慣?

楓葉4766


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兒子剛上小學時的情形,下面就談一下兒子在小學時我是如何培養他的習慣的。習慣有很多,這裡主要談一下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一,先做作業後出去玩。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讓孩子意識到上學了要以學習為重,二是保證做作業的時間。如果放學後先出去玩,一旦玩瘋了,回家晚了,連作業都做不完了。

第二,做完作業認真檢查。按照老師要求,孩子的作業是要交給家長檢查的。開始時我發現作業中的錯誤後就直接給兒子指出來,讓兒子改正。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兒子對錯誤不放在心上了,因為爸爸媽媽會幫他檢查出來。後來我改變了策略,檢查出錯誤不再指出來,而是讓兒子自己找出錯誤,這樣以來兒子就不敢馬虎大意了。

第三,書寫認真,卷面整潔。我是一名老師,深知書寫的重要。從一年級開始,我就讓兒子練習書寫,買來了漢字、數字、拼音的字帖讓兒子練習。

第四,養成閱讀的習慣。我按照推薦的小學閱讀書目,有計劃的給兒子買書,陪他一起看書,讓他喜歡上讀書。

經過以上努力,兒子在小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我在家裡辦名校


大家好,我是愛才思賢,很高興和喜歡教育的朋友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古人云:“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有好習慣的人會有加倍的獎賞。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養成好習慣,才能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為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對於家長來說,如何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顯得尤其重要!

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這裡有個關於習慣的故事:從前有個人去學習理髮,理髮店的老闆就拿個大冬瓜給他練習剃頭。每次這個學徒剃了冬瓜之後,就隨手把那剃鬚刀插在冬瓜上。師傅見狀,趕緊提前他,不可以插刀到冬瓜上。這個學徒說,反正這只是冬瓜,不要緊!於是這個學徒依然如故的每次都把剃鬚刀插刀冬瓜上。終於到了學徒滿師畢業,有了真實的客戶來剃頭,這個學徒很認真的剃完頭,最後還是習慣性的把剃鬚刀插進了客戶的腦袋!壞的習慣終將釀成大禍!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更深刻、更形象:“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還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對照下面內容,我們可以對孩子耐心進行引導,讓孩子養成以下的好習慣,可以用一些合適的獎勵方案來配合,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1.放學後按時寫作業,並跟家長彙報當天的學校學習大概情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校學習情況。做到家長和孩子相互瞭解!增進溝通!

2.堅持每天閱讀1個小時課外書,做好摘錄筆記, 長期積累!

3.寫完作業要馬上把書包整理好。

4.在學習上,態度積極,遇到難題不退縮!

5.做完作業自己認真檢查一遍,有錯要訂正。

6.學習時不分心,家長要關上電視。

7.學習過程中,學會尋找適合的自己記憶方法。

8.做預習,對學習訂立目標,並有計劃的去達成目標。

9.每個學期完畢,要把整理系統化。

10.制定符合自己的複習計劃。

11.積極寫日記,日記就是練筆!

12.複習自己已做的錯題本、考過的試卷。

13.老師課堂提問,要習慣舉手回答問題。

14.保持書寫筆跡工整,清楚,

15.上課要做課堂記筆,以免忘記重點內容。

16.每天堅持跳繩或者跑步🏃。

17.生活習慣早睡早起,

18.堅持早晚刷牙!

19.愛衛生,講禮貌!

20.尊重老師!

孩子養成一個習慣,一般都要經歷三個階段,某一個行為從被動認識、主動到自動化接受,認可。從心理層面來分析需要經過接受、認同、內化的過程。

我們必須有一個認識: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大致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需要養成好習慣”的認識。對於小學生來講,一般不懂建立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很難有意識地去建立一個好習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讓孩子認識到他需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孩子有特別崇拜的人或者偶像,可以利用偶像的力量,讓孩子認識到習慣的重要意義。

第二階段,確立好習慣內容的過程:和孩子商量怎麼做。 要建立一個習慣,就要明確行為規範,讓孩子對養成某個良好習慣的具體標準清清楚楚,這樣孩子才容易養成好習慣!

我們可以和孩子溝通和達成共識:你是放學後休息10分鐘就寫作業?還是玩30分鐘後再寫作業呢?孩子選擇之後,家長要跟孩子約定,如果沒有特別情況,以後每天都這個時間段寫作業。這樣,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個每天都要在某個時間開始寫作業的認識。

第三階段,真正行動起來:形成習慣。 要養成什麼好習慣,就要行動起來。父母最好關注90天,21天前密切關注,甚至要督促,以後默默觀察,偶爾督促就好。


愛才思賢—財商教育


最佳答案:小學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學習習慣在10歲左右可以基本形成,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大的改進,所以儘早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終身發展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我們應如何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一、循序漸進,逐步培養。

良好的習慣包含很多方面,它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有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漸形成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

良好的習慣養成,要根據年齡特點,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讓學生養成專心地聽、說、讀、寫,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好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勇於創新的良好習慣等。

二、嚴格訓練,密切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小學生多次反覆的實踐。小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我們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自控意識、自主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制訂措施,學科滲透。

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同時結合教學實際,精心指導,反覆訓練,嚴格督促,使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之中。

四、家校聯合,方法引導。

家校聯合,教師指導。家長給孩子制訂學習規範。父母要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制訂具體的學習規範,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學習、完成作業、與父母共同做家務等。

五、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關鍵而又重要。因此,平時生活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應以身作則,自覺讀書、看報等,能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學習,言行一致,為孩子樹立榜樣。

以上五種方法掌握好,定會取得理想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