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今天,諾貝爾化學獎開獎,日本人吉野彰獲2019年度化學獎,以表彰他在鋰電池研究方面的貢獻,這是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的第十九位諾獎得主,平均一年一位,大都是自然科學獎這些硬核。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拋開民族感情和歷史過往不說,單從自然科學角度來說,日本已經站上了世界科學研究的潮頭,這個真值的我們學習,我們真的不要因為沒有獲獎,就以為萄萄是酸的,認為諾獎高冷,這個真的害人。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有人認為諾貝爾獎和我們沒有關係,其實諾獎設立的初衷,就是獎勵那些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所以這些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在改變影響著我們的現實生活。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吉野彰研究的鋰電池,手機在用,更不用說查克 基爾比的集成電路了,沒有它哪裡來的手機。班廷發現了胰島素,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還有核磁共振,LED,塑料等等,今年生物醫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治療貧血,癌症,中風,心梗等疾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這就是基礎科學研究對人類的貢獻。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我們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四大發明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舉世敬仰。近代也是人才輩出,如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們,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科學家們等等,那個年代真是群星璀璨。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錢學森問:我們的學校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試問我們的學校在幹什麼呢,北大的鴻“浩”之志那裡去了,清華熱“列”追求的精神那裡去了,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卻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屠呦呦乾脆什麼也不是。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心態是搞不好基礎研究的,一切為了利益而研究能走多遠,搞基礎研究一定要礙得住寂寞,不為名利紮實工作,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努力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如兩彈一星),諾獎不遠矣。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真的那麼高冷嗎?

其實國家對科研經費的投入,已佔世界第二,希望科學家們不要辜負國家的期望,為國家的繁榮昌盛,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吧!我想過不多時候,諾獎會紛至沓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