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宋仁宗與晏殊之間有哪些真實的故事?

月盈紅袖


宋仁宗和晏殊之間還真有一段往事,那就是晏殊被插足了宋仁宗的家事。

宋仁宗為李宸妃所生,劉太后所養,後世因此演義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明道元年(1032年)八月,李宸妃病重,劉太后遣太醫視望,當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歲。宋仁宗(劉太后)下旨讓晏殊給李宸妃撰寫墓誌,晏殊在志文中只寫宸妃生女一人,早卒、無子。

明道二年(1033)三月,劉太后崩,燕王趙元儼告訴宋仁宗:“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於非命。”仁宗皇帝方才知道了自己身世,悲憤欲絕。仁宗皇帝坐了十年冷板凳,對劉太后既恨且懼,(史稱,劉太后對仁宗“躬親調護”,照顧其生活起居,尤其不許仁宗幼年近女色。),不便公開非議劉太后,只好遷怒晏殊。

親政後的宋仁宗手中抖動著晏殊擬的志文對宰相呂夷簡咆哮道:“(宸妃)先後誕育朕躬,殊為侍從,安得不知,乃言生一公主又不育,此何意也?”我媽明明生了我,晏殊明明知道實情,為啥不寫?

呂夷簡為晏殊辯解道:“殊固有罪。然宮省事秘,臣備位宰相,是時略知之,而不得其詳。殊之不審,理容有之,然方章獻(劉太后)臨御,若明言先後實生聖躬,事得安否。”

呂夷簡給晏殊辯護,我們都是外臣,好多事都是道聽途說,不明白具體情況,不敢亂寫。再說了當時劉太后執政,晏殊如果寫了李宸妃生了您,讓他怎麼活啊。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啊。

仁宗雖然心中釋然,但仍餘怒未消,將晏殊罷知亳州,後徙陳州。五年之後,晏殊始被召還。

晏殊很快又與歐陽修交惡,時任諫官的歐陽修好基友蔡襄上表彈劾晏殊:“宸妃生聖躬為天下主,而殊嘗被詔志宸妃墓,沒而不言”。舊事重提,宋仁宗正在重用歐陽修,早看晏殊不順眼,於是再次將晏殊逐出朝堂,令他出知潁州。人過中年的晏殊黯然離京,先知潁州,再徙陳州、又徙許州,六十歲時再知永興軍(陝西西安),在晚年時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徙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對於晏殊的貶謫,史家替他鳴不平道:“然殊以章獻太后方臨朝,故志不敢斥言,時以謂非殊罪。”

晏殊晚年對此事諱莫如深,作詞一首,道出了人生的孤獨與無奈: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唐風宋月


對仁宗和晏殊之間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氣鬼仁宗因為晏殊給他親孃寫墓誌銘的事,把晏殊貶官。

大家都知道仁宗的生母是李宸妃,是個機敏的宮女,能言善辯還膽大,知道真宗想兒子,就在侍候真宗洗手時對真宗說,做夢夢到一個神仙說要做她兒子。盼兒子心切的真宗當場就把小李給辦了,還真是,小李運氣逆天,真生了一個兒子,就是仁宗。

那時候正是真宗對真愛劉修儀掏心掏肺的時候,真宗就把兒子給劉修儀,藉此機會給劉升職,最後成了皇后,靠夢上位的小李宮女也改變她家的門庭,爹被賞個小官,她也成了皇帝的妃子,後來還生了一個女兒惠國公主,不過夭折了。

劉皇后成了劉太后,小李也成了李順容,在臨死時,劉太后又晉封他為宸妃,也就是李宸妃,等李宸妃死了,還讓大才子晏殊給他寫墓誌銘,其中有一句話:“生女一人,早卒無子”。

宋朝的皇宮戒備森嚴,宮中有什麼消息宮外都不知道,除非皇帝公佈,所以,沒幾個知道李宸妃是皇帝親孃。晏殊當然按照宮裡傳出來的資料去寫,就說李宸妃生過一個女兒,沒兒子。

但是,這墓誌銘讓親政的仁宗看到,就扎心了,好你個晏殊,敢說我親孃無子,那我是誰?我不是我孃兒子?

因此,就對呂夷簡發牢騷懟晏殊,呂夷簡就給晏殊辯解:那時候到底啥情況,我就是宰相也不太清楚,全靠瞎猜,晏殊又怎麼會知道呢?官家你怪人家晏殊不是有點沒事找事?

仁宗沉默了很久,還是咽不下這口氣,他成了劉太后的兒子,當然是他爹做主,他也不敢懟他爹,劉太后教養了他,他也不好意思懟劉太后,但這個氣必須撒出來,撒給誰呢?只能懟晏殊。

所以,晏殊就被仁宗貶出京城了。

就是這樣。


猴格大人


仁宗尚未親政前,晏殊故意被貶,仁宗曾來到府邸問他“怎麼樣當一個好皇帝?”

晏殊說:“執國如執秤,若想使秤長平,君心當如鏡。”

晏殊在宋仁宗為太子時被任命為太子舍人,晏殊從仁宗很小的時候便教他讀書,教予仁宗很多治國之道。之後晏殊官職宰相,做了許多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大事,為史學家豔稱的“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力圖從根本上改善吏治,和許多變革一樣,觸犯了官僚集團的利益,引起官員的強烈反彈,最終只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但卻為之後的王安石變法埋下了伏筆。

這也是晏殊作為宋仁宗的老師,言傳身教什麼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這個典故出自《論語·憲問》

子路夜裡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總結一句,這兩個人是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是古往今來君臣關係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