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付出巨大代价战胜德国的苏联很快能成为匹敌美国的超级大国?

暮阳雨桐文


首先咱们先别觉得苏联在二战前很落后,虽然十月革命之后到20年年代初期,苏联内部乱的一塌糊涂,甚至比沙皇那会还糟糕。但从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苏联购入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和设备。而当时也恰好是大萧条时期,很多西方资本为了避险,也纷纷对苏联这个在资本圈外的国家进行投资。


苏联的三大钢厂就是美国人投资的,其他诸如汽车厂、拖拉机厂、水电站、飞机场等大量工业基础设备几乎都离不开国外资本的影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苏联完成了大跨越式的工业化转型,而且苏联最不缺的就是资源。广阔的土地到处都是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因此到二战前夕,苏联的工业基础已经是世界第二。


等到二战开打,战时工业的转型更让毛子尝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儿的甜头,举国动员起来搞工业怎么可能办不成事儿?技术有了,劳动力不缺(压榨),工业基础也打好了,马列主义也是个足够普世的价值理念(当时盛行民族主义,但这不普世,能和苏联对抗的只有美国的自由主义),因此在战后也迅速收罗了一群东欧小弟。因此造就了战后苏联的腾飞


疯狗的轻武


二战期间的苏联战争中收到了德军的重创,但是战后短短的几年,苏联像打了鸡血一样快速复苏,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级大国,甚至在风头上还一度超越美国,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得益于苏共的高瞻远瞩。作为精明的领导者,斯大林早就嗅到了潜在的危险,积极地为以后即将出现的战争提前做准备。所以斯大林在上台之初就把建设工业强国定位基本基调,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比如军工,金属冶炼,矿藏开采,机器制造等,集中力量争取早日实现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从1928年到1937年,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的苏联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高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用斯大林的话来讲,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一共只花费了13年左右的时间”。因为斯大林的果断决策,苏联得以在德国进攻前基本完成工业化,这些为也苏联抵御德国入侵和战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不破不立,战后的苏联一片废墟,精明的斯大林在瓜分德国遗产时,意识到苏联如果自己生产这些工业设备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于是主动放弃这大量的赔偿金,而是看上了德国的先进机械设备,指示苏军迅速将德国旧机械设备和技术工人迅速运送回国,合理的运用到各个部门,并且为苏联的工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让苏联的高科技水平直线上升,德国旧机械设备都为苏联战后国力复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二个方面是得益于苏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迅速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战后恢复经济过程中,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好处在苏联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这在新的中国也能够明显地看到,决策者不用为了没完没了的扯皮浪费时间,根据计划经济的安排,可以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苏联的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状态,科技、文化、经济、军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方面得益于苏联的教育制度。苏联在教育投入最大,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制度根据国情做了多次改革,而且在教育投入上也是十分舍得,教育投入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苏联实行全民教育,培养了众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科技人才,充斥到苏联工业的和科技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其强大的数学教育是其在国力竞争中重要的秘密武器,让世界其他各国望其项背,更是创造了无数具有苏联特色的黑科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也是苏联保持快速发展的保障。

第四个方面有强大的苏联红军做后盾。苏联的强大仰仗于苏联的强大的苏联红军,在七八十年代受益于石油资源的红利,苏联的国防开支一度占到了世界第一,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鼎盛时期苏联的让美国十分何畏惧,苏联的军事高投入让苏联成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特别是苏军的装甲洪流,成为西欧挥之不去的梦魇!

第五个方面是二战瓦解了原有的世界秩序。二战后,世界秩序被重新定义,原有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被新兴的美国所代替,英法等国在战争中被重创,昔日的光辉不在,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钱袋子比较紧,腰杆子不硬,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很多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最终沦为二流国家,成为美国的小弟,这些也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踢开了绊脚石。

第六个方面得益于是苏联丰富的资源。得益于苏联较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广袤的国土、蕴藏的无限资源,这些物质基础都为苏联快速复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特别是储藏丰富的油气资源,甚至还成为苏联十分仰仗的出口资源,换回了大把的美元,在解体前夕,苏联的GDP总值为2.66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9000美元,现在很多国家也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说是发达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向往的国度。

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是绿色征衣,期待您的关注!


绿色征衣


二战让苏联遭受重创,工业设施被打得稀巴烂,人口损失1700万。但是战争结束短短的几年,苏联却迅速崛起,成为跟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到底是什么原因?

苏联在战后增加了很多领土,获得了大量资源

战争结束后,苏联领土增加了6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包括通过苏芬战争得到的卡累利阿地区、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国、波兰东部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与外喀尔巴阡两地、日本的北方四岛和德国的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

这些地区给苏联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定程度增强了苏联的国力。

获得了很多战利品

苏联军队是二战的中坚,他们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国土遭受纳粹蹂躏,蒙受巨大损失。

苏军攻克柏林,占领德国东部地区之后,在占领区将德国的工业设备比如机械设备、发电站、有轨电车、飞机制造设备、精密仪器,实验设备等都运到了苏联国内,甚至连铁轨和厂房也都搬运走。

被运到苏联的,还有大量物资。

1945年共计有40万以上火车车皮的物资被发往苏联,其中242788车皮的粮食和棉布和化纤制品,21834车皮——物品和辎重财物,73493车皮——建筑材料和“家具”,6370车皮——纸张,588车皮——各类器皿,18217车皮——农机设备,24车皮——艺术珍品,另外,还有大量的黑色和有色金属(45万吨)被整车运往苏联。截至1946年3月被运到苏联的设备总重量约有400万吨。

二战前,德国制造业和工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工业设备对苏联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苏联作为东北日军的终结者,东北人民的解放者,在占领东北之后,对日本在东北的财产收入囊中。

包括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其它5大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民营银行货币一共7.99亿元;各大银行的黄金、白金、白银、钻石,价值约1.1亿元。

占领东北期间建立起的规模宏大、水平先进的工业设施也进行了大规模搬运,其中包括钢铁制造、液体燃料、化学、煤气、电力、橡胶皮革、电器、金属、航空、兵器制造、船舶和纺织、印刷、制糖等172种重工业,以及150种轻工业设备。

被运往苏联的物资,还有铁路设施、医院设备、电信设备和各种车辆等。

仅仅是在东北得到的货币、金银、物资和设备,总价值6058万亿。(冶金工业出版社《鞍钢史》:《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受损调查报告》、《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概括报告》、《昭和制钢所廿年志》、山之内末盛《工业的鞍山》、满铁《满洲工业资源年鉴》、《满洲年鉴》)

这些战利品说是苏联红军浴血奋战应得的报酬也好,说是苏联的掠夺也罢,客观上都为苏联的崛起,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战争赔款

二战苏联是受害国,也是战胜国,所以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战败国德国的赔偿。

苏联代表团向德国提出的战争赔款总数为200亿美元,但实际上只希望得到它的50%,即100亿美元。

为了安抚苏联,美英等将西方占领区15%的主要设备,7,5%的工业设备给了苏联。

因为德国对苏联的战争赔偿基本上是以实物和劳务的方式支付的,所以精确的数字很难估算。

根据苏联方面的数据,截止到1950年,苏联从德国战争赔偿中总共实际获得赔款约为50亿美元。

1951-1953年间,东德又向苏联支付战争赔款6,33亿美元。

今天美元价值相当于二战美元价值的4倍到6倍,也就说苏联从东德得到的战争赔偿,至少在2400亿美元。

制度先进、人才济济

苏联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让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能够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让各行各业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发挥了巨大的能量。

苏联人民勤劳智慧,历史上诞生过很多科学家。苏联的教育在苏维埃建立之后,开始迅猛发展,给苏联各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苏联迅速崛起提供了可靠保证。

总之,苏联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历史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