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只是个小国,芬苏战争中为何芬兰能击败苏联?

用户65940905

  苏芬战争后期,1940年1月2日,更多芬兰军队转入进攻。他们通过持续不断的穿插和奇袭,进一步分割和压缩苏联红军阵地。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芬兰军队突破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将豪基拉镇通往苏联边界的最后一条通路切断。苏联红军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不惜代价试图打通道路。在一整天的战斗中,苏联红军集中30多辆T-26坦克和上千名士兵进行反冲锋,试图夺回失地。芬兰人用燃烧瓶打退坦克,用机枪和冲锋枪逐退苏联红军步兵。经过反复拉锯,苏联人的抵抗终于崩溃了。清晨,芬兰军队拿下豪基拉镇中心地带,苏联红军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宣告瓦解。接下来的几天里,芬兰人继续沿着拉泰公路向北追踪躲在森林里的苏联红军散兵游勇。这些苏联红军已经冻得半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苏联红军第44步兵师连同163师残部被歼。苏奥穆斯萨尔米-拉泰公路战役中,苏联红军163师与44师两个精锐师被芬兰的小股部队彻底打败,这场战斗成了以寡击众的经典实例。仅拉泰公路一役,苏联红军就付出7000到9000人的死伤,合计损失恐达2万人。而芬军仅阵亡400人,合计伤亡2000余人。芬兰军队缴获大量苏联红军装备,包括43辆坦克、70门火炮、278辆汽车以及近300挺机枪、6000支步枪、1170匹马还有大量急需补充的弹药和医疗用品。

  

  (战场上幸存的苏联红军士兵被芬兰军队俘获)

  一连串的失败让斯大林震怒了。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狠狠训斥了梅列茨科夫,解除了他的前线指挥权,将他降为第7集团军司令员。斯大林找到了更合适的人选,他将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任命为前线总指挥。一场庞大的“铁木辛哥攻势”已经近在眼前。

  

  (铁木辛哥元帅)

  

  (1941年卫国战争中铁木辛哥还登上过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不过这个封面很有点奚落丑化的意思)

  重整旗鼓的苏联红军做了最充分的准备。1940年2月1日~10日,苏联红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兰军队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兰军队大部分火力点。2月6日,苏联红军最后的攻势开始了,3个师连同150辆坦克沿着5公里的战线发动进攻。2月12日凌晨,梅列茨科夫的第7集团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芬兰军队拼死战斗,还是不能够阻止苏联坦克碾过战壕,苏联红军步兵从防线缺口处涌入。芬兰军队主动退守第2防御地带,但防线已经像个到处都是洞的篮子,不断地有渗漏的地方,根本没有兵力去弥补这些漏洞。

  

  (苏芬战争的惨景)

  1940年2月28日,苏联红军逼近芬兰军队后方防御地带。苏联红军第7集团军从东北包围了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1940年3月11日,苏联红军占领维堡。实力悬殊的战争已经无法再打下去了,芬兰最终选择接受苏联方面的条件。3月12日,苏芬代表于莫斯科正式签订和约,于列宁格勒正午时间、赫尔辛基早上11点停火。冬季战争至此结束。

  

  (俄罗斯军迷重演苏芬战争)

  根据1940年3月12日的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卡累利阿地区,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里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并被迫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痛楚地说:“该条约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

  

  

  但是,在强大的苏联战争机器面前,芬兰人虽败犹荣。他们以顽强的战斗和出色的战术让苏联红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全世界面前证明了自己。据说一位不知名的苏联将军曾感叹:“我们只得到了足以埋葬阵亡士兵的土地。”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更在广播中嘲讽:“芬兰已在全世界眼前将红军的无能暴露。”芬兰人团结奋战的爱国精神更得到世人称赞。战争爆发之初,苏联在边境的疗养地村庄特里约基扶持建立了以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为首的“芬兰人民共和国”政府,希望号召芬兰的工人阶级站在苏联一边,共同对抗芬兰政府。但芬兰人民以不分阶级共同对抗苏联红军入侵、保卫国家的举动来加以回应,最终让“特里约基共和国”成为笑柄。这为芬兰创造了一个新的爱国词汇——“冬季战争精神”。

  面对芬兰人的战斗精神,笔者只能叹息,如果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也能这么打仗,那么日寇不要说占领大半个中国,在东三省大概就覆灭了吧?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英]阿诺德·托因比 《苏德战争 1941-1945》 [英]艾伯特·西顿


战争史

苏芬战争中芬兰割让了10%的土地给苏联,苏联以伤亡14万(有说伤亡达70万人)芬兰伤亡7万的巨大代价取得战略胜利。

(1)1939年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后,苏联对芬兰提出了领土要求和租借军事基地的要求。自从立国以来苏联一直对芬兰相接的边界存有异议,认为德国可能会以芬兰为跳板侵略苏联,威胁到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2)苏联以拉长列宁格勒的缓冲地带,提出芬兰东北边界领土的要求,芬兰一口拒绝,谈判破裂。

(3)1939年11月30日苏联集结50万大军、1000辆坦克、800架飞机进攻芬兰,发动苏芬战争,持续到1940年3月12日,以芬兰的求和割地结束。

(4)芬兰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全国动员了18万军队,以战术战略纵插抵抗苏军。

(5)芬兰依靠曼纳海姆防线和地形及寒冬抵制消耗苏联兵力,苏军由于各种判断失误贻误战机、指挥失误协调不灵,伤亡巨大,大批士兵被冻死和饿死或者被击毙。

(6)开战前苏联以为芬兰小国,只要苏军大吼一声芬兰就会乖乖献出土地,准备不足,麻痹大意,谁知道遭到了芬兰军民的强烈反抗。

(7)战争前期芬兰一直想得到他国援助,但是德国忙于欧洲战争,持观望态度,挪威引火烧身不愿英法军队过境,直到1940年2月芬兰才陆续得到英法156辆坦克和400门火炮85门反坦克炮及其他一些军用物资。

(7)战争持续了4个月后,由于巨大的优势差距,芬兰派代表奔赴莫斯科求和,苏联得到芬兰5.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苏联一位将领说:“我们取得的土地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8)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表现极差,在国际形象上大打折扣,也使得希特勒看到了苏联的实力,紧接着下一年发动了苏德战争。


小小罗罗蛛

打败苏联?没有啊,苏联虽然损失非常惨重,但算是惨胜吧!芬兰最后还是输了。说说芬兰历史先,芬兰原来是瑞典的(而瑞典原来是被丹麦统治的,后来独立,再后来才分出了挪威和芬兰),北欧原来只有丹麦瑞典两个国家;赫尔辛基海港外的要塞芬兰堡,原来叫做瑞典堡;之前是作为卡尔马同盟与汉萨同盟竞争,进行斯拉夫皮毛贸易的前沿城市存在的,后来取得了位置更好的塔林,赫尔辛基地位直线下降。圣殿骑士团失去了塔林后日子一天比一天不好过,最终被霍亨索伦家族接手。



芬兰仅仅是被俄罗斯名义统治过不到百年,赫尔辛基市中心有条模仿香榭丽舍大街的山寨路,是以俄皇压力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的。(圣彼得堡附近的一大片领土以前是瑞典,芬兰的,尤其是维堡,曾经是芬兰的第三大城市,被俄罗斯吞并,现在是俄罗斯的领土)再说苏芬战争,也就是冬季战争,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




芬兰依靠雪地森林游击战,拖垮了苏军。苏军就是轻敌,苏军打习惯了大平原作战,半机械化作战,芬兰的森林和严寒把苏军拖惨了。(1000多公里的战线大部分是丛林密布)战争结束后,苏联官方是说只死了4万多人,但是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表示至少几十万人没了,会不会太夸张!?



而且从战争一开始苏联高层都误以为自己来了芬兰人民会夹道欢迎(这情报工作做的),其实一直到战争结束,芬兰人民都是在仇视。战争第一阶段的时候苏联从四个地方攻击,但是只有一个地方达到了既定目标, 其他的都没戏,而且芬兰军队不光白天打,晚上也折腾,第一阶段直接被打成了双方对峙!慢慢消耗着苏军,最后算是惨胜吧!很惨!



李三万的三万里

这也许是最搞笑的说法,

芬兰何时打败过苏联?虽说为了打败芬兰,苏军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只能算是惨胜,但是再怎么惨胜,也是胜利。不管怎么算,芬兰都输掉了战争,甚至到了灭国的地位。无论是1939年冬季的作战行动,还是二战苏联战争中的苏芬之战,都是以芬兰接受苛刻的和谈条件为结局。

如果说芬兰胜了,那为什么要在1940年同意向苏联割让大片的领土?割让的地方包括:维堡,当时芬兰的第三大城市。

为什么要在1945年,接收恢复1940年国界,并向苏联赔款等条件那?这根本就是一个战败国的待遇,谈不什么胜利。也就是芬兰没有被灭国而已。

芬兰原本为沙俄的一部分,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冬战了,战前芬兰的领土直达当时列宁格勒效外了,苏联发动战争目的就是把修改这条边界,以改善列宁格勒的防御状态,苏军以惨重代价达成目的,后来的二战历史也证明这一点有价值,芬兰加入了轴心国。

苏联最终惨胜芬兰,原因相当多,那时的苏军也处于一种急速扩充的状态,几乎在一年内,规模扩大一部,而且苏军也没有完成战备工作,犯了轻敌,也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一个非常不利于作战的季节,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战争虽以苏军的惨胜为结束,但是对苏军也并非坏事,对芬兰也并非好事,苏联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芬兰取得一时小胜可以,但是战略被碾压是无法避免的,最终芬兰也付出极为惨重的代替,也许有人想对芬兰的损失轻描谈写,但是对于一个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国家,伤亡几万人,这个比例太高了,否则芬兰能接受战败的结果吗?


讲武堂

苏芬战争中苏军48000人阵亡,27万人失踪。芬兰方面22830人阵亡。

苏芬战争使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丧失了国联席位和国际舆论支持。

前苏联罗斯军事历史学家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联红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

苏芬战争使苏联也暴露了红军作战能力的诸多缺陷,增加了之后德国进攻苏联的信心。

因苏芬战争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主动放弃奥运会主办权(1940年的奥运会举办地点原本定在日本东京,但因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奥委会将举办地点改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但是芬苏战争中芬兰没有击败苏联,而是损失巨大,割让了大量领土。芬兰只是让苏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苏军20个师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诺海姆防线。

此时苏联为了进攻芬兰作了部份性的动员,兵员总数达到约五十四万人。苏联作战序列以列宁格勒军区为总指挥,下辖第七军、第八军、第九军、及第十四军。

战争中,双方的作战行动主要展开在边境的四个地区,即卡累利阿地峡、拉多加湖东北、边界中部和贝萨谋(贝辰加)地区。

劣势的芬兰军队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区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芬兰军面对苏联军队源源不断的猛烈攻击依然力不从心。

1940年3月7日,芬兰政府被迫于派代表前往莫斯科向苏联求和。

1940年3月12日苏联与芬兰《莫斯科和平协定》签订:

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

被割让的土地上的22.2万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丧失了家园,被遣送至芬兰其他地区,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苏联籍。

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里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地图中红色部分为芬兰被割让土地

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痛楚地说:“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1939年11月9日,因为芬兰没有答应苏联交换领土、租借军事基地的要求,单方面于28日撕毁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并于30日,以23个师约40万的兵力向芬兰发动进攻。其后,苏军遇到重大损失,苏联开始修正战争计划并源源不断地增兵芬兰。

(1)芬兰虽败,但军事上确属胜利。

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将四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苏联,为此丢失了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12%的人口被迫迁徙。

苏芬战争中,芬兰并没有打败苏联,苏联获得了胜利。但以芬兰的国家实力、军事规模能够打得如此,其实已经是胜利了。一个300斤的大汉打败了一个60斤的少年,并不值得炫耀。

图中俄罗斯的重要城市维堡,就是这次战争后,芬兰割让的

(2)苏军芬兰军军事力量对比

苏军到底派出多少人,现在都是个谜。苏军公开说是阵亡4.8万人、负伤16万人。但1970年,赫鲁晓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透露说伤亡百万人以上。对于苏军伤亡人数,一般认为70万人以上。“苏德战争”爆发后,数百万苏军被俘,大量苏军投降,其实也能从侧面验证苏军当时的战斗力。

芬兰军队的总兵力为13万人(瑞典等国的志愿军大概二三万,预备役30万人)。

从军事装备上可以看出苏芬的差距,芬兰方面没有炮兵团、坦克团。其侦查团苏联以摩托化、装甲连、坦克连为主,骑兵连为辅;芬兰以自行车、骑兵为主,机枪排为辅。

(3)苏军打得为何这么差

苏军打得这么差的主要原因出在斯大林身上,其过于轻敌。仅从军事角度说,初期的战争计划因为不符合斯大林用几周时间结束战争的想象,而被弃之一旁。

苏军这么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大林的肃反运动。苏军中有思想、有能力的元帅、将军损失大半,留下的大多或者庸庸碌碌,或者不敢有自己的思想怕被整肃。其实“苏德战争”和这场战争也类似。面对初期大败、“亡国”的威胁,苏联党政军方面才彻底振作起来,扭转了败局。

同时,芬兰的德式训练也起到了很好作用,同时,芬兰利用苏军的初期错误,极大地发挥了地利、天气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芬兰属于正义一方,其战斗意志是苏军无法比拟的。


坐古谈今

从整个苏芬战争的角度说,芬兰从来没有打败苏联。无论是1939年冬天的“冬季战争”还是1941年开始的“续战”(芬兰说法),最终苏联都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芬兰以失败告终。尽管在战争过程中,苏联一度损失很大,尤其是冬季战争中,苏联的人员和装备损失更是远大于芬兰,但战争的胜败毕竟不是看损失大小的。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战略目的是否实现。冬季战争中,虽然损失巨大,但苏联最终仍然实现了获得缓冲地区的目的;“续战”中,芬兰更是全面战败。所以,说芬兰打败苏联实在是错误的看法。

至于“冬季战争”中苏联损失巨大的原因,则主要出在苏联方面。一方面,苏联对于和芬兰的战争准备不足。苏联人觉得进攻芬兰这么一个小国,实在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这种骄傲和自大弥漫在战争的整个准备过程中。苏联人从装备的心理都没有为冬季的长期战争作准备,对芬兰军备的侦察更是疏忽大意。他们的心里,可能只要自己大兵压境,芬兰人自然就会乖乖投降。所以,当面对芬兰人的殊死抵抗时就显得茫然无措。

另一方面,苏联人对于芬兰人在冬季战争中的打法也很不适应。芬兰人在战争中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大兵团正面作战的方式,而是充分利用自己对地形和天气的熟悉,借助交通不便的客观条件,采取游击与袭击相结合的方式,不与苏军正面对抗。这种打法苏联人此前没有碰到过,显得非常束手束脚。

最后,1939年正值苏联“大清洗”的高潮,大量有经验的优秀指挥官被清洗。新提拔的指挥官一方面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出于对被“清洗”的畏惧,在行动时也往往瞻前顾后。

但无论如何,苏联和芬兰的国力相差实在太大。所以,苏联有足够的本钱来犯错然后改正。当苏联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之后,芬兰自然就无力抵抗了。T


联合防务

苏芬战争现在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希特勒就是因为这场战争,于是开始打苏联的主意。希特勒对他的军官说,苏联就像一扇破门,我们只要用皮靴一踹,门就破了。

苏联当时提出要拿北极圈里的一块地换芬兰的土地,遭到拒绝后,1939年11月30日苏联集结50万大军、上千辆坦克进攻芬兰,发动苏芬战争。


令苏联没有想到的是芬兰这个小国全民皆兵抵抗他们,他们组成无数的小分队,划着雪橇,在冬天的密林中出没,打击苏联的后勤补给部队,夜袭等等,甚至包围全歼了苏联两个师。

苏联震怒了,出动了200万军队再次大举进攻,而芬兰全国才几十万人,最后割让了5.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场战争也让希特勒跌破眼镜,他没想到苏联打个小小的芬兰都差点没打下来,从此就开始了制定巴巴罗萨计划,准备一举把苏联吞并。

我是“天下会会天下”,我在今日头条等您关注!


天下会会天下

苏芬战争芬兰没有获得胜利,苏联再复出巨大的人员伤亡后达到了战争目的,苏联应该是惨胜。苏联通过这场战争赢得的土地刚好够埋葬牺牲的将士。

但是芬兰在这场战争中以小搏大,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在绝对优势的苏联面前打的不错,战败是绝对实力的结果。苏芬战争打成这样有两个原因。

一是芬兰军队规模虽小,但是依托境内森林、湖泊密布的地形,充分发挥地利,以小股部队充分袭扰、杀伤敌人。并且利用更适应冬季的天时优势,拖垮敌人。苏联数量巨大的伤亡很大一部分是因寒冷引起的非战斗减员。

二是苏联在斯大林的大清洗后,有经验的军官大量流失,部队的组织和实战能力大幅下滑。并且苏联在开战前轻敌,认为自己大兵压境芬兰将一触即溃,没有认真的准备战争。正是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拙劣表现,使得希特勒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发生了误判,认为苏联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德国只是踹上一脚就可以了。最终触发了巴巴罗萨战役。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怎么可能击败苏联,没有的事。芬兰狙击手非常厉害,在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据说被芬兰狙击手打死的苏联士兵就要百万之多,苏联士兵被打怕了,连屁股都不敢撅起来。而芬兰则是弹药耗尽,只能割地求和,时间是1940年3月12日。二战爆发的时候,芬兰追随希魔对苏作战,又被苏联打到割地求和,这次就惨了,不但割地还要赔款。时间是1944年9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