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政府对平民的态度?

银声向德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攻城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此次战争也是近代历史中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在200万人,参加此次战役人数则更是难以计数。

当时纳粹军队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里面展开了特别严峻的攻防战,在当时守卫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我们已经占领了厨房,但是敌人还在客厅里坚持斗争。”当战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一间房子里都有可能有很多人在打仗,一条条街道都充满了军队的战火。

很多时候白天是德国攻打,苏联守。但是到了晚上又成了苏联攻打,德国防守。一间大楼甚至可能要来回打上好几天,当时的工厂里面的坦克下了流水线那就开始战争,没有所谓的前方,也没有后方。只要你是人,不管是军队还是平民,那都要拿起枪械来战斗,只要见到人那就是开火。当时士兵活一天就是班长,两天就是连长,之后就是团长,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活到五天,因为在那里参战人员是以秒来计算存活时间的。

然而在此次战役中苏联对待平民的态度更是严峻,在德国刚开始轰炸的时候,很多苏联人就企图逃出城外,当时不仅是平民跑,甚至很多军官都混进平民里面跑,其中还有副市长跟在其中。之后的苏联军队就开始实施铁腕手段,根据斯大林同志“一步也不许后退”的指示,所有的苏联人不管平民还是军队,都要拿起枪来守卫斯大林格勒。

对于那些逃跑的人一律处决,在此之后苏军就开始了暴力强迫那些人去守卫斯大林格勒,对于那些逃跑的人是发现一个,枪毙一个。所有在枪口面前所有人还是保持冷静的,于是跑不出去的平民又回到了城市。此时的城市也已经被德军占领,如果想要活命那就只能拿起枪来战斗。

崔可夫将军曾说过,“在这座伟大的城市中,我们不允许出现任何懦夫行为,无论他是平民还是军人”。于是在前有德军炮火,后有苏军督战队的监视,那么那些平民也只能拿起武器来反抗侵略者。但是他们之前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所以在经过军事训练的德国人面前,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

战争结束之后,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被长久的宣传,而那些被迫保卫家园的平民却被忽视掉了。这就是外国和我国的不同,当面临敌人入侵的时候,我国全体军民选择了一致对外,并且最终将侵略者赶了出去,而外国只能用枪口强迫民众来对外反击。


书香茗

特定时期必然会有特定的举措,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之前,斯大林就已经下达了第227号作战命令。也就是意味着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一场没有俘虏的战役,虽然这违反人道,但是却鼓舞了苏军的士气,使得苏军敢于去拼死一战,也使得苏军重新焕发了斗志。

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二战的转折点,也是苏德战争中最典型的一场大规模巷战。苏联全民皆兵,给予德军以沉重打击,德军投入高达200多万的军队,被苏军消灭了高达180万人。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苏军也通过这场战役缓解了战略压力,开始从容应对德军,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开始了局部反攻。



战后有个别西方国家把斯大林格勒战役视为是用平民的鲜血打出来的,当然这是在摸黑苏联政府。要知道没有苏联人民的牺牲,估计西欧要解放是遥遥无期的。而要强调的是苏联平民发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前线士兵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甚至不少平民都直接参加战斗,并把家中的粮食无偿捐献军队,这是大义,却被摸黑为是斯大林强制要求。


二战时期虽然斯大林在一些政策上确实是拿走了农民太多,但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斯大林不得不那么做。英美在需要苏联的时候便大加赞美,一旦不需要了便横加摸黑,如此嘴角实在是可恨。


小司马迁论史

“背后就是莫斯科,我们已无路可退了……”这是1941年底“莫斯科保卫战”的最经典名言。

在经历了“基辅战役”的重大挫折后,后来的“朱可夫二世”的罗科索夫斯基面对气势汹汹潮水般涌来的德军也吓得六神无主,明明知道“恩人”朱可夫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却越级向斯大林的副手沙波什尼耶夫“请求”其所指挥的集团军后撤到“水库”一带重新布防。这实际就是“请示”斯大林,惆怅的斯大林竟然糊里糊涂的批准了。通报传达到朱可夫那里,朱可夫对电话那头的罗科索夫斯基怒吼道:“一步都不许退!我才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这才制止了罗科索夫斯基部队的后退,最终决战中击垮了德军对莫斯科城的作战企图。

请记住: 此时的德军正在经历“T-34坦克危机”!至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德军没有一种坦克能顶住T-34坦克的“飞毛腿(一次加油行驶500km)”及76mm坦克炮打击。这种情况直至“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库尔斯克战役”时才结束,德国的“虎式” “豹式”坦克、“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才第一次粉墨登场,最终被朱可夫“T-34多波次潮水式战术攻击”淹没。

虽然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官兵们还未此前1941年战争初期的巨大牺牲惊愕中回过神来,列宁格勒仍处在德军围困的水深火热之中,德军仍有再次打败苏军的实力,这是全体苏联人都知道的忧心,只有像朱可夫、斯大林等“运筹帷幄之中”少量苏联高级官员知道:“苏军一定能打赢今后的战争”。

朱可夫再次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斯大林下定决心打赢这场仗,这对朱可夫非常重要。

斯大林格勒战役对苏德双方都是一场“遭遇战”,原本这个地区没有什么战略意义,苏军此时只有德军“塞牙缝”军队驻守。德军通往“高加索油田”的战争打得“顺风顺水”,于是希特勒抽调保卢斯集团军“闪击”斯大林格勒。

为了增员高加索战场,大量的苏军陆续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准备从德军背后打一场“围魏救赵”的战争。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发起是德军处心积虑的,第一天空袭斯大林格勒这个人口26万人的新“重工业城市”就劈头盖脸的炸死6万多人。

对于斯大林格勒这个重工业城市,青壮年技术人口占了70%,妇女都鲜有不是工人家庭主妇,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不及少年儿童一半多,一句话:“这是苏联全民皆兵化最高的军工城市”,这座城市需要疏散转移的平民高达80%以上就死于前三天的德军轰炸中,这座城市剩下的90%以上的人口都是充满复仇家恨的民兵。没有民兵再想撤退了,想逃跑的反而是军人。

斯大林格勒郊外的苏军被掌握“制空权”的德军打得很惨,任何阵地的溃退都一目了然,极大的影响苏军士气。聪明的苏军指挥官命令全军撤回城市,而重炮部队撤到伏尔加河东岸。这意味着: 步兵有了可依托城市建筑及废墟坚守,炮兵的布置意味着城市至少一半被德军占领而自己使不上劲。

射程不超过8km的“喀秋莎”火箭炮留在了西岸高大的河堤下,射程问题使它运回东岸没有什么意义,最终这些“喀秋莎”火箭炮保住了斯大林格勒一段进深不足500m城市,达到了彻底粉碎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计划。

斯大林格勒的外围战,彻底打怕了苏军守备部队司令官,历史的机遇换上了“智勇双全”“铁血将军”前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崔可夫,他的指挥部最近时距德军不足300m,崔可夫的指挥部就是苏军“一步也不回退”的信心。

实际上斯大林格勒“巷战”苏军、德军损失都不大,苏军的主要损失主要在斯大林格勒郊外,因为斯大林格勒城的“建筑”与“废墟”容不下更多官兵展开作战。随着苏军斯大林格勒城内的阵地越来越小,崔可夫身边的步兵也越来越少。而斯大林格勒战线上集结的苏军则越来越多,且除了炮兵都在待命而无需增员城内的崔可夫。这种集结时间越长,彻底歼灭斯大林格勒城内的保卢斯德军集团“胜算”就越大。

当保卢斯德军久攻不下伏尔加河边500m内的城区时,所有苏军官兵都知道:“德国人完蛋了!”

在一个恰当的气象条件下,苏军发动了“水星战役” “冥王星战役”,最终成功的歼灭了整个保卢斯德军集团,令德军援军曼施坦因束手无策。

面对一个“全民皆兵”的苏联新兴重工业城市,平民的命运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B座603-YXQ

发生于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之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城市争夺战,没有之一。苏德双方共投入了近百万的兵力,最终,苏联红军凭着巨大的牺牲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击败德军。这场战役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多少年来,我们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的是苏联战士舍生忘死的冲锋,是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一天的士兵,是英勇无畏的平民百姓。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ef20007a8dd54e44dc2\

动如脱缰兔

面对侵略者为保卫家园全民皆兵,在中外历史上都有与城共存亡的例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仅具备战略意义,对苏德双方也都有政治意义。希特勒对占领斯大林格勒意在控制南俄油矿区域,更是企图摧毁斯大林冠名的城市以打击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在东线战场上,德军的无差别轰炸和进攻,不分军和民,无疑激发了苏联军民的斗志,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不例外。内卫部队督战态度决绝是一重要因素,客观上进一步增强了军民“往前是死后退也是死”的必胜信心。工人们放下工具就拿起枪,最后一辆坦克一下线,人们就跟随后面到战场。面对强悍的侵略者,为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必然付出巨大牺牲。在战后几十年,幸存者并没有怨恨指责战争中军民一体共同浴血奋战,苏联人憎恨的只是侵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