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者”?最近专家公布康熙遗诏能说明什么问题?

小小嬴政


雍正是清朝历史受非议最多的皇帝,不仅登基继位的合法性让人质疑,就连他的暴毙也颇为离奇,留给后人无限的谈资和遐想。

雍正继位是清朝历史上最大的疑案之一,有人说他是矫诏篡位,有人说他是合法继承,甚至于野史还传说他害死康熙,是是非非,众说纷纭!



到底雍正是不是篡位者呢?

传的最多的是,康熙本意是准备传位给十四阿哥,雍正将“十”字改成了“于”字,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因为清朝是满文和汉文通用的,对于满族皇室来说,满文才是老祖宗留下的,所以诏书应该满文和汉文都有才是,满文的“十”改成“于”怕是不易。

还有一种说法,康熙弥留之际,舌头表达不清楚,十四阿哥的“十”字说的含糊不清,身边的雍正的舅舅隆科多故意将“十”字略去,传旨四阿哥进宫面圣。这种说法多存在于稗官野史中,难以取信!

更有野史上说,雍正故意将康熙的人参汤中下毒,致其死亡,后派出军队控制局面,伪造诏书,这种说法被大多数学者否定,因为康熙生前不爱喝人参,他曾说,北方人不适合食用人参,可见,下毒害父说是站不住脚的。



笔者认为雍正是合法继承的。

首先,康熙极其喜爱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在乾隆七八岁时候,就将他带至身边培养,这是很不多见的,其他的皇孙可没这种待遇,乾隆小时候聪明机灵,喜好读书,容貌俊雅,非常讨人喜欢。深谋远虑的康熙,会不会先选好皇孙,再选择直接继承人呢?

当然,康熙对十四阿哥胤禵宠爱也是可以肯定的,否则也不会任他为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出征西北,这看起来非常像是故意给十四阿哥锤炼的机会,当时大将军之位可是众皇子垂涎的。



最可能的情况是,康熙比较认可的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四阿哥,一个是十四阿哥,两个人各有千秋,康熙左右徘徊,难以选择。不曾想自己突然得了重病,作为帝王,他深知皇位交接之际,最容易出乱子,而此时的十四阿哥远在西北,一时半会赶不回来,不得已就只能选择四阿哥胤禛了!


一半秋色


老生常谈的问题了。雍正是不是篡位一直就是疑案,只能是见仁见智。至于康熙遗诏,第一根本就不是最近才公布的,它一直都在,都可以查到;第二什么问题都说明不了,有遗诏就不是篡位了?哪有那么简单。有一个概念必须纠正,遗诏不等于传位诏书,历史上许许多多的遗诏都是新皇帝继位以后老皇帝的名义写的。

(康熙遗诏)

先说说什么“最近专家公布康熙遗诏”,胡说了。遗诏一直都在,目前分别藏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只是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不是太多人知道。我印象中十几年前有一次全国文物巡展,里面就有康熙遗诏。雍正继位之所以是历史疑案,多少历史学家都讨论的乐此不疲,不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份遗诏,而是遗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十改于是民间传说罢了,但历史上的雍正继位之谜另有讨论内容)

很多人看到这问题就特别兴奋地分析“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不可能,因为什么有满文本啊,因为那时候的“于”应该写作“於”啊,等等,好像这样这个案子就破了一样。不好意思,这只是否定了一个无聊的民间传说而已,跟历史没关系。

(皇帝亲自写的传位诏书那是雍正以后才有的,康熙遗诏并非他自己所写)

那就来说说为什么康熙遗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首先这是遗诏而不是传位诏书,二者有本质区别。所谓传位诏书,在清朝是专指雍正继位以后的秘密建储制度,将内定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在诏书上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这份才叫传位诏书。而这个是雍正继位以后才发明的。在清朝前期根本没有这种制度,努尔哈赤、皇太极死后都没有留下任何传位的旨意,继位人都是贵族推选的。清朝第一份遗诏,顺治是有留下遗诏,那份遗诏,就很标准,总结顺治的一生,然后在最后用很小的篇幅说了一下传位三子玄烨。这才是遗诏,传位部分所占的内容很小。其实这种遗诏一眼就能看出,不是出自皇帝自己的意思,因为行将就木、病入膏肓的皇帝,谁能给自己这么长篇大论的总结?还不都是太后和大臣们的意思,或者新君对父皇一生的总结(当然康熙继位才八岁没本事给顺治总结)。

所以我们就可以来看看康熙遗诏了,网上可以查阅原文,那真叫一个长啊。前面长篇大论的都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还很闲情逸致地引用《尚书》讲做皇帝勤奋的道理。还有文中有“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好厉害,居然真的就是临终写的?这就充分说明了遗诏不是康熙写的啊!康熙是在原本身体健康但是很短的时间内突发急病去世的,这时候病得人事不知,不急着救命就在那边悠闲的写了一份几千个字的遗诏给自己盖棺定论了,你的心有多大!


另外,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康熙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但雍正是在七天后继位,其间紫禁城关闭六天,而且一开始都只公布了满文本的遗诏,汉文本在雍正继位,也就是康熙驾崩七天后才公布。而满文本恰恰就是没有继承人部分的。这种情况,你真的还会觉得这份遗诏是康熙写的吗?

对于雍正继位问题,一向存在三种说法:遵诏继位、矫诏篡位、无诏夺位。由于康熙半个月前还在打猎,半个月后就突然撒手人寰,所以,很有可能完全想不到自己会这么快去世。个人认为,康熙没有留下遗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凭借与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关系,让雍正获得了更大的机会,在最关键的时刻一举控制京师,自行宣布继位。等到一旦木已成舟,到时候玉玺在自己手里,几天以后再不慌不忙写一份康熙遗诏,既成事实了,谁就算怀疑也不敢真的如何了。而隆科多先是平步青云,最后一落千丈,被圈禁至死,是否雍正杀人灭口?不清楚,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伊耆角木


题主的说法有误,康熙遗诏并不是最近才公布的,而是很久以前就有了,而且一共有四份,藏在辽宁档案管等三处,而且各有满汉文两种文字。

那这份康熙遗诏能不能证明雍正是不是篡位的呢?同样也不能说明,民间传说雍正将“传十四子”改成了中的”十“添了一笔成”于“字,就变成了”传于四子“,这个显然是不对的。

因为于是简体字,而清朝用的是繁体字”於“,是没办法由十添一笔的,另外,清朝的诏书里,皇子不会写成四子,十四子这样的,而会写成皇四子,皇十四子,如果这样添笔的话,那就变成了“皇于四子”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满文可就没法这样了,所以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不过这个也只能说这个民间传说有问题,但还是没法证明雍正是不是篡位者。

古代皇帝驾崩后,新皇帝继位,原来的皇帝一般不会自己写下传位诏书,因为他们都病得很重,哪里可能提得起笔呢?一般都是默认由太子来继位的,这个也就是为什么要设立太子的原因,原来的皇帝一死,太子就可以继位登基了。

那这个传位诏书又是怎么来的呢?都是由大臣或者宦官书写的,然后再盖玉玺印,也就是说现在是谁登基,那就是写谁是继承者,也就是说,先有即成事实,然后再写这个传位诏书。

所以,不管这个康熙遗诏是什么内容,还是怎么写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些都是雍正安排写的了。

《雍正王朝》里面有提到,康熙写好传位遗诏之后,交待隆科多放到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然后等自己驾崩之后,再拿出来,但其实这个是不符合史实的,因为秘密立储的事情是雍正开始做的,这个应该是雍正死后,才应该有的情节。

至于雍正是不是篡位的,那就得需要质疑者提出更有利的证据才行。


历史简单说


雍正当然不是篡位者。民间谣言根本不值一驳,连传位诏书的书写规则都不懂,纯粹是自己瞎想出来的。谣言传说,康熙本来是”传位十四子“,结果让雍正在”十“底下加了一钩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先不说这么个改法上下文通不通顺,从遗诏上看上文写的”雍亲王“,下文写的”胤禛“,这个可没法加一笔做到以假乱真天衣无缝。

况且传位诏书还有一份满文的版本,十四的书写方法可不是像汉字那样简单了,如图

把满文的十四改成四,难道还要在传位诏书上用橡皮擦掉一块去吗?


如果说雍正本身的才能在众皇子之中并不突出到足以让康熙决定传位于他的话,那么康熙对待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日后的乾隆,就足以说明康熙要传位于雍正的意图。

雍正深知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肯定不是只考虑他儿子这一代,而是为了江山永固要考虑两代甚至三代。雍正逐渐发现自己的儿子弘历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连周围的太监都说,弘历是康熙的孙子里面最聪明的。

雍正就决定要让康熙见一见这个他这个从未见过的聪明的孙子。果然康熙一见面就对十二岁的弘历印象深刻,凭借丰富的阅历他确信毫无疑问这是自己所有孙子当中最出色的一个,第二天就派人来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并且将弘历接入宫中亲自培养教育。康熙一共有97个孙子,只有弘历一个孙子被康熙接入宫中亲自抚养。

不要以为康熙仅仅是因为喜欢孙子想让孙子给他不幸福的晚年解闷才把弘历带在身边,一代雄主康熙大帝一举一动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永固,康熙的此番做法就是已经在为大清培养下一代的继承人。而能让弘历继承祖宗江山基业的唯一途径就是先让他爹雍正继位,然后再传位于弘历,当然历史也是这样发展的。


杨某人杂家派


康熙遗昭一式四份,分别收藏在几个大型档案馆里,它一直都在,并没有秘密收藏。辽宁省档案馆曾亮相过一份康熙遗诏,这也已经蛮久的事情了。

遗诏是用汉、满二种文字书写同一内容的,这就破除了一个谣言。一直有个流传了很久的谣言那就是康熙本想传位十四子,而雍正则将遗诏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在满文中“十”和“于”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想像汉字那样添几笔矫饰是不可能的,而且遗诏还写出了雍正皇帝的名字,即“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所以雍正篡改遗诏一说无从得出。

那这就能说明雍正没有篡位吗?

还是不能证明,因为这份遗诏是假的,这份遗诏本身是什么问题都不能说明。在历史上康熙并没有自己留下书面遗诏来钦点继承者,这康熙遗诏其实是雍正登基后自己让人写的,然后昭告天下的,并非是康熙真迹。

大部分的遗诏,其实都是皇帝死后由臣子代写的,遗诏其实就是马后炮的东西,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而且康熙这份遗诏是雍正过了一段时间才公布的,如果当时就有,康熙死前就写了,雍正大可当时就立马公布出来。

其实清朝皇帝也并没有用书面遗诏选继承人的传统,皇太极、顺治没有,连康熙自己继位也不是通过书面遗诏,书面遗诏大多是后一代君主让人书写的,康熙自己并没有书面遗诏的概念。


正因为雍正在继位时只有口头传诏,并且身边只有重臣隆科多,所以导致人们怀疑雍正的继位合法性。

这个怀疑不无道理,毕竟还真拿不出可以肯定雍正继位合法性的证据。那为何只怀疑雍正,不怀疑其他清朝皇帝呢?这里只能说雍正在当政时期可能是得罪了太多文人,引得了当时一些文人的中伤。而雍正为了平息一些流言,自己又做了一些傻事,结果让这件事越来越扑朔迷离。

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纠结于雍正是如何继位的,因为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个好皇帝,他解决了康熙生前一些没有处理好的事情,还为儿子乾隆留下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江山,这些已经足够了。即使他是真的篡位,我想不管是臣子还是百姓也是乐于他篡位的。


夏目历史君


雍正是不篡位者至今都还是个谜,康熙遗诏如果能说明问题,那就不存在雍正上位之谜了,总体来说还是没什么说服力度,可信度不强,有人说也有可能是伪造。

这也不是近期专家公布的,几年前的辽宁省档案馆就展示了“康熙遗诏”,这是三体文字合璧的辽诏,当时还给出答案,说雍正没有篡位,档案馆里的“康熙遗诏”是用汉文、满文、蒙文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就写有雍正即位的内容。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雍正),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专家是这样说的,称雍正在继位之后,发现立储诏书装在一个小匣子里面,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这几个字的匾额后面,后来康熙驾崩之后才取出来昭告天下,所以这份诏书是可以证明雍正并不是篡位者的。

雍正剧照

有人说是修改了诏书,因为传位诏书中的满文“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没有矫饰的可能,即使是清朝的汉文也都是用繁体字,并没有出现“于”字,而是“於”字,之所以这样解释,是因为有人说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康熙诏书可信度不大

《大义觉迷录》记录,康熙临终前,将遗言说给了隆科多,隆科多在口传给雍正,雍正这才继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就是雍正自己写的,所以可信度不大。

《上谕内阁》记载,康熙去世三日后才公布所谓的“康熙遗诏”,因此有人指出,“康熙遗诏”作假的可能性很高,最主要当时只宣读了满文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个信息,一是雍正应该是没有修改诏书,二是雍正继位之后制作的诏书。修改诏书是难度比较大的,这得符合两个前提,一是康熙公开自己立下遗诏;二是诏书必须当众宣读,然而这两个都不具备。

康熙是驾崩于康熙六十一年11月13日,而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康熙随身带了遗诏,所以雍正即位就显得不正,最主要是如果知道康熙有遗诏,为何要等到16日才宣读?一般来说皇帝驾崩,如果有遗诏当日就可宣读,过了三天宣读,重新制定的遗诏可能性就非常大,但是也没有证据或者史料证明雍正篡位,所以一直是个谜,即使这个所谓新公布的“康熙遗诏”,那也是没有丝毫用处,只能用来充当文物展示。


羽评郡主


说雍正篡位,我想问,他篡的是谁的位?太子被废,长子被黜,其他皇子,有哪位是康熙正式确立的继承人,以至于被雍正篡了位?应该没有。说传位十四皇子,把十改于,真是天大笑话,不要说诏书是满汉合壁,也不必重申于於之别,就说如此更改诏书,连起码的常理都不符,堂堂传国诏书,若立某人,不仅会写上他的名字,他的爵位排行也是必不可少的,乡下人父子爷们分家,立约时还要详细写明长子某某分哪里、次子某某分哪里呢,国家权力的移交那是怎样严肃的事,写一个十四皇子(其实正经称呼应为皇十四子),就把事交待了,如此儿戏,岂不明摆着授人以柄?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真有这样的诏书,那才是真正的假诏书呢。


笼中水


不是所谓篡位,是指从一合法的、已登基皇帝手中夺取皇位。篡位一词的释义中辞典----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国语词典-----以不当手段夺取君位。即,必须是从已经正式登基皇帝手中夺取、骗取皇位,才能称为篡位,比如靖难之役的朱棣,他与建文帝之间有君臣名分,所以他驱逐建文帝自立为帝,被方孝孺称为“篡”。雍正不同,即使雍正的皇位真的有疑义,他也是在康熙驾崩后,新帝未立时即获得了皇位传承------不管这皇位传承依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有猫腻,新帝未立,则四阿哥就算不上一个【篡】字,因为四阿哥此时没有与任何其他皇子有君臣关系。上面是咬文嚼字,然后说说雍正皇帝继位之疑案。雍正皇帝的即位,号称满清一大疑案。最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康麻子喜爱十四皇子,传位诏书上写着:【传位与十四皇子。】四皇子收买了看守遗诏的隆科多,将【十】加了一个横和一个钩,改为【于】字,遗诏则成了【传位于四皇子】此传言是否为真,无人可以确认,有说法称此说法不正确,因为满清时称呼某皇子的正式说法是【第十四皇子】【第四皇子】,如此,则遗诏会被修改为【传位第于四皇子】这种狗屁不通的词语。不过,因为该遗诏并未保留下原本甚至任何抄件,此事早已成为悬案。但是,无论此事真相如何,我们确知1 十四皇子未曾登基,所以四皇子与十四皇子之间没有君臣名分,称不上一个【篡】2 雍正是满清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皇帝,如果没有雍正,则【胡人从无百年运】这句话必将得到再次验证。可以说,雍正的登基,延续了满清即将终结的统治,通过摊丁入亩大幅度提升了中国人口。是满清统治阶级的大幸和华夏文明的不幸,但是雍正的摊丁入亩、改土归流,也从一定角度上为华夏文明作出了贡献。如果没有雍正血流成河的改土归流,在列强侵华那一段悲惨岁月中,云贵非常有可能会非为中国所有。


若愚若呆


老四篡位不篡位的本来没有多少人关注,但是老四写了《大义觉迷录》,遍刊天下,生怕大家怀疑他皇位的合法性似的,这就有点欲盖弥彰了。武侠小说《情人箭》里有一段话,一个人做了亏心事如果被人知道了,他不但不会去害那个人还会拼命的保护他……


静夜思160519196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者”?


先说康熙遗诏。实际上,任何遗诏都不可能作为证据。因为,一旦新皇帝上位以后,完全可以补充完善自己上位的“证据链条”,如果他缺什么补什么,而且补得特别逼真。那么,凭这些假的证据,又如何能证明是否篡位呢?

如果康熙遗诏不能作为证据,那么,唯一作为作位证据的,只能是事发前的各种迹象,以及根据这些迹象的推理。

首先,来看康熙究竟钟意谁?当时能够跟雍正争夺帝位的,只有他的亲弟弟。八阿哥早已因为太过嚣张,让康熙心寒而出局。有人说,康熙更钟意十四阿哥,所以让他带兵出征,立立战功镀镀金。而实际上,在康熙晚年,他身体情况是很差的,这个在帝王的起居录上都有详细的记载。如果他想立十四阿哥,是不可能在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将其派到西北征战的。如果万一他突然去世,那么远离京城的十四阿哥,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及时回来。深谙宫廷政治的康熙,怎么会犯下这种错误呢?所以,为了出现党争,康熙对雍正继位秘而不宣,实际上却将老十四支开,给他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其次,来看康熙的生前布局,是让谁当皇帝。有人说,雍正继位,是步军统领隆科多一手促成的。实际上,这种说法不全对。隆科多倾向于雍正,这本身就表明了康熙的一种态度,让老四控制九门提督,给他平稳继位增加砝码。而除了九门提督,实际上康熙身边还有这么几支力量,可能比隆科多更加有力:

一是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他们装备精良、武功高强,由皇帝身边的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亲自统领,这支力量,雍正和隆科多无法控制;

二是皇帝身边的护军营,这支力量由皇帝亲自指挥,并时时刻刻跟随在皇帝身边,即便是九门提督的步兵营全体出动,也未必是护军营的对手。

三是护军营的预备队前锋营,他们也在护军营不远处,随时接应和支援护军营。

四是骁骑营,这里面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的丰台大营,这是一支保卫京师的重要力量。

五是隆科多的步军营,他的任务是保卫京城,但是,他的防区并不包括皇城大内,护军营和前锋营、丰台大营的部队,都不归他指挥。

所以说,如果仅仅有隆科多支持,显然雍正是无法通过起兵而成功夺位的,只有获得以上4支武装力量的集体支持,他才有可能篡位成功,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合理的解释是,康熙临终前已经向各支武装力量传达了让老四继位的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