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受者,該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臟病中心副主任醫師 饒偉

新冠肺炎作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按甲類傳染病管理。鑑於新冠病毒具有傳染性強、致病性強及人群普遍易感等特點,且普通民眾對其又欠缺瞭解,尤其是實體器官移植受者這一特殊人群,筆者將對新冠病毒及其相關防治措施做一簡單介紹,以便提高大家對這一新型病毒的科學認知。

器官移植受者,該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是什麼病毒

2020 年2 月,來自中國疾控中心的Lu R等研究人員通過二代測序技術及系統發育分析方法,確定了新冠病毒屬於β 冠狀病毒屬的Sarbecovirus 亞屬,與呼吸窘迫綜合徵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親緣關係較遠,是一種人類新發現的冠狀病毒。

理化特性: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 分鐘,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流行病學特徵: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且人群普遍易感性,其傳染源主要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進行傳播。

臨床表現:潛伏期1~14 天, 多為3~7 天,感染者多有發熱、乏力及乾咳等症狀,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發病早期,感染者的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常有炎症因子升高,而胸部CT 檢查早期則呈現為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診斷的“金標準”: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通過實時熒光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法,可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或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冠病毒高度同源。

器官移植受者,該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要怎麼防護

眾所周知,傳染性疾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只要在這三個環節上做好防護工作的話,就可達到有效防控傳染病的目的。

而對於新冠肺炎而言,其傳染源就是新冠肺炎患者及無症狀的感染者,因此,對新冠肺炎疑似及確診患者應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院隔離治療,疑似病例應當立即進行單人單間隔離治療,而確診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從而將新冠肺炎的傳染源與其他未感染者有效隔離開來。

考慮到該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因此,少出門,減少公共場所聚會等活動,勤於洗手,外出佩戴口罩及手套,居家物品定期消毒,開窗通風,監測體溫等措施,可有效地阻斷新冠肺炎在人群中的傳播途徑,而針對醫務人員,則應按照標準預防原則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病區管理、環境通風、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和醫療廢棄物管理等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醫院感染髮生。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人類普遍未曾接觸過也未曾產生過特異性的抗體,因此,所有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都應該屬於易感者,都應該積極做好個人的防護措施,從而避免感染。

器官移植受者,該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由於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往往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劑以預防排斥,而後者可降低實體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力,從而導致諸如細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蟲等各種病原體相關的感染性併發症,尤其是呼吸系統感染,成為實體器官移植受者最常見的併發症,而且是導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2018 年中國肝臟移植醫療質量報告》,肝移植受者術後的感染性併發症,都高居早期併發症和後期併發症中的第二位,分別為14.4% 和23.07%。

考慮到目前對於新冠病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又是新冠肺炎感染的易感人群,而且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對於發熱和肺部感染比一般人群更為敏感和關注,更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因此,應加強對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及其家屬)進行科學普及教育、心理疏導及進行科學有效的防護,才能消除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對新冠肺炎的恐懼感,並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發病率。

器官移植受者,該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防護的建議:

1. 避免與潛在感染源接觸

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及其家人應最大限度減少外出,外出時儘量與他人保持禮貌距離,密切留意周圍人的健康狀況;避免多人聚餐,避免去人流密集場所;切忌無保護狀態下接觸發熱、咳嗽或感染性疾病人員(尤其是與疫情流行地區相關),野生動物、流浪動物及家禽家畜,生肉、垃圾、廢水等新冠肺炎潛在感染源。

2. 切斷傳播途徑

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在接觸如公共物品、飯前便後或髒物等新冠肺炎潛在感染源後,都應該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動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徹底清潔雙手,並避免雙手頻繁接觸口、鼻、眼睛。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在公共場所、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接觸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相關流行病學史者時,均須正確佩戴口罩以隔離飛沫;勿隨地吐痰,在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肘部遮擋。

器官移植受者,該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3. 保護易感人群

住所內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採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房間,並保持室內乾燥;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烹調時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儘量減少食用生冷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態;居家可採用太極拳、健身操、快走和固定自行車等進行適度運動;切勿自行服用各種感冒藥或抗生素等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居家皮膚消毒可選用75% 乙醇和碘伏等擦拭或浸泡消毒;居家環境消毒可選用84 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劑擦拭或浸泡消毒。

器官移植受者,該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4. 移植隨訪相關

實體器官移植受者應備好充足的藥物,並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減少外出購藥的頻次或讓家人購藥;實體器官移植受者應做好自我監測,如體溫以及不適症狀等;器官功能穩定的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可適當延長隨診的間隔時間,並充分利用遠程醫療方式,減少線下就診頻率,同時,醫護人員應取消實體器官移植受者現場健康教育活動,儘量通過網絡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及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科普教育,以避免交叉感染;實體器官移植受者若出現發熱、乾咳等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發熱門診就醫,就診時,應主動告知相關流行病學情況,積極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必要時,進行胸部CT 檢查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儘管2019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和致病性,尤其是對於實體器官移植受者而言,因其免疫系統功能受到抑制,更應提高警惕,積極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生。但隨著人們對新冠病毒及新冠肺炎的瞭解不斷深入和診療水平的逐漸提高,筆者相信,人類終究能夠戰勝此次疫情!


郵發代號:82-33, 歡迎訂閱,訂閱有好禮!

我們竭誠歡迎廣大醫護人員(撰寫醫學科普)和社會人士(撰寫人生感悟、名人養生)踴躍投稿,來稿一律不退, 請自備底稿。文稿不拘文體、格式,力求通俗易懂,具備科學性、普及性、實用性、新穎性,字數以2000 字內為宜,請勿一稿多投,否則本刊拒付稿費。文稿一經採用,稿酬從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