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簡單的哲學

張鵬:簡單的哲學

編者按:

他們是中國地產業的領軍者,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2020年,樂居財經推出地產“新十年”系列訪談,與CEO、老闆們面對面,聆聽他們講述新時代下的新思想、新模式和新戰略。本期【見地】對話嘉賓: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先生。

撰文 | 張丹

出品丨樂居財經

入秋的北京,沒有冷清,沒有蕭瑟,更多的是一種舒心的清透。這樣的季節,來到萬國城ΜΟΜΛ,頗有一種鬧市之中覓清淨的感覺。

生活需要儀式感,不是覺得日子乏味,而是想給看似相同的時間節點賦予不同的記憶。

當代置業(01107.HK,簡稱“當代”)就格外重視儀式感,這多少與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文筆繪心的細膩性格相關。

當代置業的儀式感,體現在對綠色的執著和熱愛。他們有一套不成文的待客之道,說話之前先敬上一杯“功夫茶”。

這道“功夫茶”便是當代苦練了20年的綠色進階功夫,一個走廊,兩間房屋,講述著當代的發展史,展示著最新的數字技術,描繪著未來的多種可能。

茶餘之後,跟張鵬的採訪才算正式開始。依然是筆挺的西裝,儒雅的舉止,不疾不徐的語速,說著他近段時間的思考,談論當代置業的發展,聊他與老闆的互相欣賞,吐露工作之外的另一個他。

張鵬:簡單的哲學

長期主義的綠色

“我信奉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對過去充滿感恩,對現在全情投入,對未來抱有敬畏。”這是寫在《風雨不欺少年郎》這本書序言裡的話,是張鵬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當代置業一直在踐行的產品理念。

20年前,在規模競速的房地產行業,當代置業選擇沉下心來做“綠色科技”。走在這條未曾有人涉足的領域,需要勇氣,更需要堅持,在不解、疑惑甚至爭議聲中,張鵬和當代置業一直走到了現在。

“我們會堅持長期主義綠色。”未來,當代置業仍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時光不會辜負每一滴汗水,那些寂寥漫長的忍耐,那些拼搏奮力的奔跑,都凝結成了一個個勳章。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綠色、健康住宅的優勢全然凸顯,當代置業的遠見謀略贏得了突圍。面對不斷湧現做綠色建築的房企,已經領先一步的當代置業,還在積極思變,加深自己的差異化。

“路線不能變,這是當代置業與別人不同的最根本之處。”疫情期間,張鵬難得有一些從容的時間,他對當代置業自內而外地進行了一番深度思考,包括戰略、商業模式、產品和綠色等,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那麼,在眾多房企向“綠”所形成的競爭環境中,當代置業的“綠”何以脫穎而出?

“綠色,對於當代而言,是戰略,是策略,也是基因。”在張鵬眼中,當代置業的“綠”有著鮮明的特色,是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

一是,作為最早一批做綠色科技住宅,擁有大量的技術儲備;

二是,當代置業的綠色覆蓋了所有產品線,包括頂級、高端、改善、剛改,可以普惠到最基層的老百姓;

三是,當代置業的綠色是全產業鏈的綠色,從酒店、聯合辦公到公寓,甚至跨領域到幼兒園,都融入了當代的“綠”;

四是,現在所通行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綠色住區評價標準等行業標準,當代置業幾乎都參與了。這意味著當代置業在綠色建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得到了行業的認可。

“得標準者得未來。我不信這些投入,對當代的未來沒有反哺。”張鵬充滿感性的說道。

張鵬:簡單的哲學

20%左右適度增長

“不善於或不願講資本故事,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產品上。”小股東眼中的當代置業是低調的務實派。

張鵬也這麼認為,當代確實有這樣的傳統和基因。

對綠色健康產品的多年投入和研究,雖讓當代置業失去了規模飛增,卻讓它收穫了別人難匹敵的綠色優勢。

“規模和速度不是當代的唯一訴求。”張鵬解釋道,活得久才是企業的真本事,因為活得久,才能活得好。

在這20年裡,當代置業不斷擴大其在綠色建築方面的優勢,迭代升級,演化出新,從綠色建築、健康建築,到主動式建築、被動式建築,再到百年宅,綠色住區、淨零能耗建築,在產品上精打細磨,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當代置業在“綠色”上再突破,從恆溫、恆溼、恆氧、恆靜的“技術四恆”進階到“場景四衡”,即衡空、衡質、衡動、衡捷。

“綠色健康住宅是一種舒適的人居環境,這也是生活理想的狀態。從過去的硬件人居環境到一個精神場域和產業家園,這便是當代的進化思維邏輯。”張鵬解釋道。

上半年,當代置業新增5項專利,同時獲取8項綠色榮譽認證。

當代置業這種追求完美的嚴謹態度,不僅在產品上,在公司的流程上也是如此,這與張鵬學習法律有關。

大學期間,張鵬學習的專業是法律,四年的時間,練就了他善於總結的思維,嚴謹的行事風格,以及通過現象看本質的通透感。

“我不會就事論事,而是喜歡總結上一次的失誤或不足之處,用於流程,避免之後再犯。”當代置業舉辦的一場小活動,合影的照片未放對地方,事後,張鵬和團隊討論應該放在哪裡更合適,並將總結的經驗寫入公司流程中。

類似這樣的細節處理,當代置業時時都在進行。一件件微小的事,一次次總結,一次次思考,當代置業的增長之路走得不是最快,但卻足夠紮實。

“我們追求適度增長,每年銷售額保持20%左右的增長,按此推算,今年要完成的目標是420億元,如果說長遠規劃,希望在3-5年達到千億元上下。”作為上市公司,自然有考核指標的要求,這是對自己也是對股東負責。在張鵬看來,這樣的速度符合當代的節奏,也符合市場的期許,是彼此價值觀相契合的默許。

張鵬:簡單的哲學

簡單哲學與陽光機制

龍湖文化反對把公司當家;當代在公司不搞江湖文化。

當代的價值觀是簡單專注,一些有意思的辦公文化都基於此,如不打高爾夫、不去KTV;非必要不應酬;不提倡酒文化、要求有單獨辦公室的人不許關門……張鵬說,做點“減法”,不要把精力放在這些方面。

價值觀,是採訪中張鵬多次提及的一個詞。張鵬與當代置業的故事,就始於這三個字。

“如果價值觀不一致,很難走到今天。”張鵬直白的話語,足以概括他20年在當代的心路歷程。對老闆張雷做綠色、節能、可持續地產開發的高度認同,讓他從記者轉行進入地產,雖非“地產科班出身”,法律培養的思維方式與記者鍛鍊的敏銳嗅覺,卻給予了當代置業另一種財富。

敏銳感讓他對企業會面對或將面臨的風險有所預判。張鵬坦言,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風險,能提前有所判斷,便會較早的給出應對措施。不過,在嚴謹與敏銳間也需要一個平衡度。

今年是張鵬進入當代置業的第20年,這在“高管離職潮”的近兩年顯得難能可貴。“有和老闆之間不言而喻的默契與信任,但最重要的還是當代置業的陽光機制。”張鵬覺得,信任並不牢靠,機制能加固信任,尤其是攤在陽光下的機制。

“當代置業不是人治,而是數字化決策,是信息化決策,是一套機制決策。”高管審批過的文件、出行安排、參會調研等等,在系統裡隨時可查,人人可見。

而陽光透明、簡單專注也是當代置業吸引張鵬的地方。這麼多年,張鵬與張雷的關係也是如此簡單。

“保持默契和共識,才能這樣一路走來。”在張鵬看來,職業經理人與老闆最好的關係,應該是八個字:不離不棄,若即若離。所謂的“若即若離”就是一種分寸感,既要大膽決策,也要順暢溝通。

作為身處董事會、董事長與經營管理團隊之間的連接者,張鵬將這種簡單機制不僅用在“對上”,也用在“對下”。

“藍”是全生命週期生活家園的商業模式,是當代置業“綠”之外的另一種色。從2013年上市以來,孵化了大約40家創業公司,構成了強大的創變生態體。

這些公司的孵化和造血的過程,“簡單”機制就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哪種創業領域,不是特別強調人的判斷,而是機制的判斷,我們有創業、創商、創新和創資的四創委員會負責。”

令張鵬欣慰的是,這些孵化出來的公司,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並且發展得還不錯。“一年能有一個公司上主板”在張鵬的計劃中,他希望未來51WORLD、第一資產、第一空間、酒店、聯合辦公都能一步步進入上市之列。

簡單是張鵬的處事之風,也是生活之悟。

他說,簡單是真正的人生哲學;他說,越是複雜的事情越要簡單對待;他說,靈魂要豐富,但內心要純淨、簡單;他說,要有自己的“格”。

而他最近讀的兩本書,關於企業經營的《心》和旅遊中思考人生的《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也都透著類似的簡單。

“明確的愛,直接的厭惡,真誠的喜歡。站在太陽下的坦蕩,大聲無愧地稱讚自己。”我們需要這樣的直白和簡單,也需要不糾結過去、不畏懼未來的灑脫,因為風雨不欺少年郎。

張鵬:簡單的哲學

以下為樂居副總裁、樂居財經總經理陳海保與張鵬先生對話精選:

樂居財經:“三條紅線”房企應該如何應對?

張鵬:有影響是肯定的,“三條紅線”下,我覺得房企可以採取這幾個措施,一是,回現金流,現金流沒了,利潤沒保證;二是債性,長債和短債,短債壓力較大,可以適當增加長債。其實,這三道紅線就是要控制住現在整個中國房地產發債借債槓桿的增量,借新也要還舊,如果還不上,企業就危險了;三是股權投資,這方面可能需要再打開一點。

樂居財經:第一服務上市之後,下一個板塊是什麼?

張鵬:51WORLD現在正處於一個報材料階段,應該說處於一個靜默期。

樂居財經:對綠色住宅的長期主義,當代置業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

張鵬:失去的,我覺得大家想聽到的,比如說在最好的發展的時候,在野蠻生長的時候,你沒有走這條路,而客觀的說,對地產的評價就是規模和速度,現在也是過去也是,但是未來不一定是。活得久是一個企業真本事,因為活得久,你才有可能活得好。活著是最好的。

失去的是一些客觀上的和發展規模,但是得到的就太多了,得到的是這個企業千錘百煉的一些堅持,得到的是價值觀,得到的是一個團隊。

樂居財經:您怎麼看今天房企的融資環境?

張鵬:融資環境肯定會偏緊,這就需要把融資渠道繼續的立體化和豐富化,優化融資結構,還有就是不能投錯資,在借錢難度加大的情況下,投研、投融和投合要三位一體,別配錯資本,拿短錢幹長項目。

樂居財經:您認為2020年拿地最佳窗口期是什麼?當代置業第三、第四季度的策略是什麼?

張鵬:拿地沒有所謂的窗口期,因為拿地不是一個自選項,而是必選項。當代置業一貫堅持[5+15+M]的投資佈局戰略,像我們深耕的省會城市,太原、西安會大爆發,明年會有特別多的好項目推出。

樂居財經:您認為一個職業經理人與老闆的最佳關係是什麼?

張鵬:我是成長於當代,這19年跟著董事長一起創業,信任和價值觀已經達成了高度的一致。其次,當代的機制是非常完整的,有一套數字化管理機制。總結說,就是價值觀的高度契合,順暢的溝通渠道,簡單透明的機制。

其實說到職業經理人和董事長之間的關係,相對一段時間裡,不離不棄,若即若離。對於董事長來講,他是一種格局和寬容,對我而言,是一種分寸感。

樂居財經:您如何自我驅動?

張鵬:

每年報到董事會的指標,是懸在每個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必須要努力。其次,從另一個角度,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馬雲說過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你要想幹成點頂級的事業,沒有人天天催你,你必須有自我癒合傷口的能力,自我驅動的本事,就告訴自己要努力要勤奮。

我覺得跟我很像,在我的概念中沒有加班兩個字,生活就是加班,生活和工作是融為一體的,沒有設一個邊界,融到骨子裡的東西在驅動。

第三,老闆的格局和信任,把這麼大一家企業交給你,你的成就感得有多強。

樂居財經:老闆為什麼能夠做到信任放權?

張鵬:對當代整套機制的深度認可,他管重大投資,我管具體業務,保持順暢溝通。我和老闆之間沒有複雜的關係,坦白說,20年裡,我跟張磊董事長沒有私下兩個人吃過一頓飯,我和我們7個副總裁,也沒有兩個人私下吃過一頓飯。他們來北京,都是到辦公室見我,不帶任何東西是當代的文化。

我們的關係很簡單,全靠機制,如果誰做了越界的事,這套機制早都給揪出來了。

樂居財經:作為一個CEO,您與公司其他高層是如何相處或激勵的?

張鵬:還是靠機制,首先當代的價值觀就是簡單專注,公司的很多文化都是基於此。比如,任何一個副總裁的辦公室是不允許關門的,談事、來訪都不關門,跟下屬的關係非常簡單;還有不打高爾夫球 、不去KTV、沒有酒文化、不搞江湖文化等,從上到下都是如此,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把精力放在這些上面。

樂居財經:你理想的當代是怎樣的?

張鵬:從戰略願景上,應該能夠成為一個影響別的行業和影響別的企業去做綠色的公司,這是第一個我們的想法;第二,從生活家園轉向產業家園,跟城市中的服務性產業、消費性產業結合到一起,這個產業有自己的培育,還有和別人的這種合作,這是我們想做的事;終極理想或者最遠的理想,這個企業應該成為一個綠色責任的百年企業,讓它永遠存留在這個市場。

樂居財經:您如何定義健康住宅?

張鵬:關於定義,很多專家說過,也有很多標準來評判。如果用最濃縮的話,健康住宅在人體舒適度上一定是比別的房子要更適宜。

樂居財經:書名《風雨不欺少年郎》 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有什麼故事嗎?

張鵬:有首詩叫做人生有夢三千場,風雨不欺少年郎。無論到什麼時候,老了,還是你的職業到了一定程度,要去沉澱。

每天揹負著巨大的壓力,面對著黑暗,包括未來還有很多的恐懼感。你雖然自信,但你阻止不了世界,你主宰不了外界,主宰不了別人,這個時候一定要讓自己內心特別平靜。

我之前也說過,如果不全情投入,哪來的未來可期?如果不風輕雲淡,哪來的海闊天空。

風雨不欺少年郎,實際上是一種激勵自己。不糾結過去,不懼怕未來,當時是這個想法。

樂居財經:您眼中的“三千世界”是什麼?

張鵬:一沙一世界。三千世界是極其複雜的,我們應該簡單的對待它。越複雜越簡單對待。因為越複雜的事越糾結,自己的心性、精神世界,會被壓垮。

張鵬:簡單的哲學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對話物業人

陳建軍 | 張毅 | 王鴻傑 | 曾師 | 樓俊 | 曹陽 | 凌寧

張鵬:簡單的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