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性、第一性、同一性與哲學第三思維

1  

哲學的第一性和本源指的是:世界產生的根源。 由此引發了哲學的兩大對立思維: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第一性是物質,本源也是物質。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第一性是意識,本源也是意識。

  

2

  當我們說物質是第一性的,那麼我們就要回答什麼是物質。

  當我們試圖回答什麼是物質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只能通過意識的活動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關於物質的答案是建立在意識之上的,這樣我們就必須首先回答意識是什麼的問題。

  如此一來,我們恰恰得出意識第一性的答案。

  從經驗上來看,唯物主義是理所當然的。但哲學思考的結果往往導向唯心主義,根源就在於我們無法就物質本身(完全不借助意識)回答物質第一性的問題——什麼是物質?

  

3

  而唯心主義雖然在邏輯上具有相當的合理性,卻違背了“客觀性存在”的常識。

  意識首先是個別性的,意識的普遍性建立在個別性之“抽象”之基礎上,是個別性經過再加工之後的意識產物。

  當我們以普遍性的意識作為世界的本源,而這個本源又源於個別性的意識,其必然的結果就是:世界有多個本源,因而世界是多個(並行存在)的世界。

  顯然,這與我們關於世界的唯一性(確定性)常識相悖。而世界的唯一性和確定性恰恰是普遍意識產生的前提和動力,亦即,人類的共識乃至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建立在世界是唯一且確定的基礎之上。這也是人們對這個唯一且確定的世界的共同認知。

  這就是唯心主義雖然邏輯自洽卻難以真正說服我們的原因。不僅如此,看起來言之鑿鑿的唯心主義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十分的幼稚可笑,而且根本行不通。

  

4

  於是,第三種思維就出現了:既然我們無法確定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意識是第一性的,那就說明無論物質還是意識,都不是世界的本源。

  那麼,這個世界的本源是什麼呢?如果我們確知了它,關於物質與意識誰是第一性的爭論也就不證自明:誰更早被這個本源所產生出來,誰的活動不依賴對方為前題,誰就是第一性的。顯然,我們迄今為止的所有理性邏輯與“客觀思維”,都只有在這樣一個假設之上才能真正自洽。

  我們要如何去尋找這個既不是物質也不是意識的“世界本源”?

  還是要從物質與意識入手。

  “世界本源”本身,一定是非意識的物質性的,否則唯心主義就已經找到答案了;另一方面,尋找“世界本源”的過程、方法和工具,一定是意識性的非物質的,否則我們所謂的尋找就是一句空話。

  這就是關於本源性的第三思維:物質與意識的同一性。

  

5

  可知論認為思維(意識)和存在(物質)有同一性。

  不可知論認為思維(意識)和存在(物質)沒有同一性。

  顯然,從可知論的假設出發,“世界本源”是可以找到的,從不可知論的假設出發,我們無法找到“世界本源”。

  換言之,可知論所持之“意識與物質的同一性”是尋找世界本源的“邏輯入口”。

 

6

  什麼是同一性?

  同一個事物,無所謂同一性的問題。關於同一性的思考和認知,一定發生在兩個不同的事物之間。而兩個不同的事物,其差異性是自明的,同一性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大概有以下三種可能:本源同一性、結構同一性、概念(邏輯)同一性。

  如何理解?

  首先來看概念(邏輯)同一性。簡單來說就是“同名(同屬)”的意思。譬如,人和人是不同的,這是人與人的差異性,但都是人,不但擁有同一名稱,且其行為遵循相同的行為邏輯(人性)。越簡單的名稱(內涵越小)涵蓋的物類越多(外延越大),顯然,此一同一性在意識上體現為現象的歸納,在物性上體現為類的屬性。

  其次,結構同一性,簡單來說就是“同構”。譬如,不同物類可能擁有某種相同的結構,譬如三角形、圓周、兩兩相連的直線等等。越簡單的結構(結構要素越少)越容易形成結構同一性,顯然,此一同一性在意識上體現為現象的分析,在物性上體現為空間與關係。

  最後,來看本源的同一性。簡單來說就是“同源”。譬如,雨和雪,其源頭都是水,花和葉,其源頭都是根莖,意味著不同過程(現象)都有相同的起點。在過程中,越相鄰的現象之間,其源頭性就越單純直接,顯然,這一同一性在意識上體現為發生過程的因果(條件),在物性上體現為發生過程的時間(先後)順序。

  

7

  理解了同一性,我們再來看物質與意識的同一性。

  物質與意識的概念同一性:物質與意識都是存在物,是可認識的對象。就此而言,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

  物質與意識的結構同一性:物質與意識都具有形態,是構造且有形的。具體的物質與意識之間具有某種構造映射。

  物質與意識的源頭同一性:物質與意識都發生在過程中,具體的物質和意識都有其發生的起點和過程的終點。

  從以上三個同一性,我們得出結論:第一,物質與意識具有同質性(存在概念);第二,物質與意識具有同構性(結構映射);第三、物質與意識具有同源性(都源自發生的過程)。

  歸納起來,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是物質在人的思維活動中的結構映射的產物,物質和意識都發生於過程之中,發生及其過程是物質與意識的本源,亦即世界的本源。

  

8

世間萬物,源於發生、始於發生、同於發生。

  世間萬物,已經發生、正在發生、持續發生。

  所謂如來實相、真如本性,就在這“如實發生”的過程中,如實發生著。

  這就是既非唯物主義也非唯心主義的哲學第三思維:發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