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要活用“冬眠”哲學

立冬以後,日照時間繼續縮短,氣溫進一步降低,大部分農作物都將進入越冬期,一些動物開始冬眠,一些地方一些行業也將進入冬歇期。那麼,立冬時節,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該不該“冬眠”呢?該也不該。來談談我們的“冬眠”哲學吧!


  “天道有常”“道法自然”,黨員幹部應該“冬眠”。冬眠,是一些動物通過降低自身生命活動狀態,減少體內能量消耗,旨在應對冬季食物稀少、氣溫寒冷等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一種機制,也叫“冬蟄”。《道德經》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當黨員幹部遇到知識枯竭、本領恐慌、動力不足時也應該有一個“冬眠”期,以汲取新知、涵養本領、補充能量。可見,黨員幹部的“冬眠”不是簡單的“裝死”,而是為了蓄勢待發。眾所周知,一方面,日常工作紛繁複雜、鉅細無遺,常常弄得我們“窮於應付”“疲於奔命”,久而久之,往往還會陷我們於庸碌無為的窘境中。另一方面,要提高幹事創業、服務人民的本領,除了要在實際工作崗位上鍛鍊成長外,還得利用一些特定的時間進行理論聯繫實際的總結反思和全面系統的學習充電。因此,每過一段時間,尤其是到了年末歲尾,我們都應該像動物冬眠、作物越冬那樣停下來、靜下來,好好地對自己的工作來一個全面系統的總結反思,從中發現問題、認識不足。然後再到書本上去學習求解,到實踐中去試驗檢測。如此,則既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又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和能力本領。避免由於沒有時間思考、學習、提高,而只會機械重複、僵化守舊,而缺乏改進完善、不能創新創造的保守局面。


  “張弛有度”“文武之道”,黨員幹部應該“冬眠”。《禮記》中說:“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一方面,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要勞逸結合。慵懶散、浮拖軟固然不可取,加班常態化也不可取。當我們感到“壓力山大”“精疲力竭”的時候,“冬眠”一下,釋放壓力、緩解疲勞也是必須的。另一方面,在我們的黨性修養上,也要力求張弛有度,以適度的“冬眠”式柔性教育,避免“一剛到底”的硬碰,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修養方式。比如,既要有重意志錘鍊的剛性教育、重以力致功的實性教育,也要有重感情輔助的彈性教育、重個性尊重的柔性教育、重心靈感悟的悟性教育等。比如,既要關注人的正面性,堅持正面導引,強調教受同體,也要注重人的負面性,關注問題告誡,以法勸善;既要關注人的潛在性,重視潛在質尊重、潛在能開發、潛在力延伸,也要重視人的彼岸性,注重理想世界的呼喚,以理想明天喚起今天熱情。

  “金石可鏤”“功在不捨”,黨員幹部不該“冬眠”。

荀子說,“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是的,推進偉大事業,必須持之以恆。從宏觀上看,當前我們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時期。正如習總書記強調的那樣,雖然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歷史時期,許多重大改革舉措正在深入推進,絕不能有鬆一鬆氣、歇一歇腳的想法。誠如習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在這個“一篙鬆勁退千尋”的歷史時刻,在這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時代,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勇立潮頭、奮勇搏擊。當前我們正處在接續奮鬥的歷史交匯期。正如十九大所擘畫的那樣,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決勝第一個“一百年”目標、開啟第二個“一百年”目標,要完成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完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飛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使命呼喚擔當,使命昭示未來。因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令雖然進入了冬天,但作為黨員幹部,我們仍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頑強的毅力、蓬勃的氣勢,戮力同心,奮力譜寫新時代實幹興邦的美麗篇章。

  “一曝十寒”“未有能生”,黨員幹部不該“冬眠”。《孟子》說:“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說法很得人心,但是如果我們說一套做一套,或者說做一陣歇一陣,老百姓還會相信我們嗎?因此,從微觀上看,作為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職責使命沒有越冬期、冬歇期、冬眠期,必須全天候、全季候,24小時在線,365天不打烊。村東頭80歲高齡的趙大爺的老寒腿該送醫院治治了,村西口才上初中的錢二娃動了輟學打工的念頭,上灣孫大娘家的電視接收不到信號了,下坳李阿姨家婆媳鬧矛盾了……老百姓的家長裡短沒個準,大事小情沒個完,是我們基層黨員幹部無時不刻的牽掛。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沒有上下班,沒有寒暑假,時時處處為人民排憂解難,是我們永恆的職責。

  是的,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運用好“冬眠”哲學,“冬眠”時積蓄力量,“醒來”時釋放力量,將二者有機結合,用汗水、智慧以及特殊材料鑄就一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不眠不休的“永動機”。(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