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當我們在今天談起哲學,究竟談的是什麼?

當我們在今天談起哲學,究竟談的是什麼?談的是你到底有沒有腦子


古希臘的偉大之處從來不是那些衣服穿得很少完全不怕冷的肌肉男,而是奠定了萬物科學與哲學。關於萬物科學我們很好理解,但是哲學到底是什麼呢?

哲學是個外來詞,但和我們歷史上的一個詞——思想,有著很相近的意思。

但卻又不是完全相同,我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思想家、比如孔孟,而古希臘哲學的奠基人則是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如何把哲學帶到這個世界的呢?是通過聊天。

蘇格拉底這個名字我們都並不陌生,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出過一本著作,他傳播哲學的方式就是每天走到大街上,和別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出了哲學。

關於蘇格拉底的故事有很多,大多數都是其學生記錄下來,比如說下面這個。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間裡,雖然很擁擠很骯髒,但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

於是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日子,朋友們一個個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裡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有什麼好高興的?”

蘇格拉底說:“我有很麼多書哇,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這怎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裡。

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

底層在這座樓裡是最差的,不安靜,不安全,也不衛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亂八的髒東西。

那人見他還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蘇格拉底說,“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呵!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扣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花,種一畦一畦菜,這些樂趣呀,沒法兒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第七層,每天,他仍是快快活活。

有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也有許多好處吧!”

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多著哩!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鍊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他問:“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那麼好呀?“

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其實這是很哲學性的故事,在西方哲學二字的原意是美好的智慧,什麼是智慧,就是在完整的人生之中能夠想通很多根本性的問題。

比如我們讓總是要衰老和死亡,但是我們出生離衰老死亡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從而我們是在歲月流逝之中慢慢感受這樣的恐懼,那麼如何擺脫這種恐懼呢?我們就需要想通它的根本,那就是我們無力去改變衰老和死亡。既然無力改變,那麼我們應該注重於當下的生活,讓當下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妙。

蘇格拉底為什麼會感到快樂?

那是因為他知道他所面對的這些環境暫時是無法改變的,必須去接受,悲觀的面對只會讓自己痛苦,那麼何不坦然快樂的去生活呢?

當然,最重要的是,想通了一切根本性的問題後,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

什麼叫價值觀?

價值觀就是善惡美醜。

能夠正確的分辨是非對錯,這就是價值觀!

就比如,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正確與交朋友?

在《戰國策·楚策一》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華落而愛渝。

這句話就很有哲學性,凡事帶著目的性而結交的人,他們的平衡點在於私利,當私利消失,他們的結交目的也就消失了,關係自然會中斷。

而你展現了正確的價值觀去結交另外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那麼這兩個價值觀就能很好的擁抱在一起,這裡面沒有私利,而是為了共同成長而建立在一起的,這樣的結交更具備長久性。

當然,這只是哲學裡面比較淺的一個點,現在我們談到哲學,更多的人可能會問,哲學到底有什麼用?

那麼用哲學的回答就是:這個“用”到底是針對誰“有用”?這個“有用”到底是什麼意思?

首先針對學哲學的人,哲學是一門學科,你學哲學那麼這個學科自然是對你有用的,而對於非學哲學的人有什麼用呢?

這個我們可以聊一下,重點我們放在思維上。

懂哲學的人一般思維會發生極大的改變,第一個是思想的開放性、第二個是思維的批判性、第三個是思考的邏輯性。

首先思想的開放性,我們人類很奇怪,在固定了三觀之後,很難在接受別人進一步的三觀引導,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所認為的一切就是真理,甚至在遭受一點質疑的時候,就會直接拒絕交流,更別提思想不一致、三觀不一致的時候。

從而當自己的思想遭受真正的質疑的時候,更本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思想做辯護。

而哲學裡面的思想開放性就是教會你如何接受不同的觀念,如何與和你三觀不同的人交流,進而思考別人的想法到底有沒有道理,這會讓我們的思想充滿包容力。

第二個思維的批判性。

我們經常說我們要以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那麼如何讓自己具有批判性眼光呢?哲學其實就是鍛鍊批判性眼光的有效途徑。

為什麼說哲學可以鍛鍊人的批判性眼光呢?因為在哲學的世界裡,沒有真正的標準答案。

但是萬物實際上正反是限定的,那麼在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如何證明錯,則就需要論證,而在論證的過程中就需要打破常規,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那些“正確”的東西以及合理的東西。

所以你要說你的看法是正確的,我們必須先問一句你的看法為什麼是正確的。

這裡面就有一句很哲學的話,凡事不要想當然,而是要問這個當然是怎麼存在的?

第三點:思考的邏輯性

哲學需要辯護,為自己的思想辯護,而辯護則需要邏輯。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那就是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常常因為沒有邏輯性使交流變得極其不順。

而我們看哲學家們的論證會發現,他們的思考方式非常不一樣,他們不止講究邏輯性,還非常講究清晰性。

哲學思維交流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你要把你的觀點和理由,儘可能清晰的表達出來,你要把你的交流對象當成沒有任何知識背景的人,最好把他們當成是小學生,這樣你才能真正講清楚。

並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交流邏輯,那就是你的交流對象沒有義務理解你講的事兒,讓對方理解你講的事,是你的義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