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氏古墓古韻文化

在可渡千丈崖中部新建舊城小學旁的窪地裡,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墳墓,從高處俯瞰,其很像一把剪子從墓地兩端鉗鎖左右,故名“剪子墳”。

夏氏古墓古韻文化

​剪子墳墓碑面正中刻字:皇清賢德顯妣蘓氏老太君老夫人之墓。

今天的夏氏後人已經消逝殆盡,如今只剩下一個名叫夏小山的孤寡老人,犯有精神病,屬五保戶,靠政府供養。

夏氏古墓古韻文化

夏氏古墓古韻文化

​傳說嘉慶末年,鎮守可渡的地方官夏總辦(相當於今天的國土資源局局長)是可渡所在地的地方大員,因身居要職,財富物豐,家族名望獨豔鄉里,盛極一時,往來人員及古驛道商旅者多客宿於此。一天,一位仙風道骨般陰陽先生來到可渡,因盤纏耗盡而尋得夏總辦家,以求資助,總辦家人尚也盛情款待。感激之餘陰陽先生流露自己的道行造詣,並對其言,為表示對夏家的感謝,我在此地發現一處絕佳的風水寶地,若有人葬於此必然興旺發達,富貴無邊。但其人下葬後我的雙眼就會失明,因此,夏家必須得為自己養老送終,若能答應鄙人這點要求,便將此地指點於你。次日,家人待總辦回家後將此事告知,夏總辦毫不猶豫的應允了。從此,這位陰陽先生便在夏家長住下來。幾年後,夏總辦的老母親去世,總辦便以其所言,將老母親葬於此地,並用兩使喚丫頭和兩壯丁陪葬,當時墳前設有一些當地生活起居物品。多年以後,夏總辦離世。後人因嫌陰陽先生累贅,逐漸產生厭惡念頭,而丟棄當年總辦許下的諾言,認為陰陽先生無用,便令其做些苦累繁瑣之事,最終讓他常年推磨。先生疲憊潦倒、苦不堪言......一天,先生的徒弟偶然路過此地,無意中得知師傅境遇而心生憤怒。在磨房中,師徒二人商量報復辦法,先生告訴徒弟:只要依我所言,如此這般我的眼睛就會重見光明。第二天,徒弟按先生指點,對總辦後人說:”你家如此興旺發達,必然有先人葬於絕好墳地”。夏家後人回道:“多虧磨房裡推磨的先生指點,尚得此風水寶地。”徒弟便說:“對陰地我也略通一二,能否帶我前去看看?”徒弟與夏家人一同來到墳山,在仔細端量後說:“妙哉,果然是觀絕好的祖墳,如果再為其母立墳築地,夏氏家族必定更為昌盛榮華。”夏家後人聽後甚是歡喜,依了徒弟之言。


夏氏古墓古韻文化

碑很快就立好了,制式完全不同於可渡當地習俗和本地人長期沿用的規範,且在中國的墓碑制式中也是絕無僅有。墳前用五面石砌成一把剪子形狀,當時說是砌花臺,碑冒上右邊像銅釘,左邊像鐵箭,上面有鉚石壓頂。【說是剪子,並無剪子柄,不加上想象,還真是看不出剪刀來。剪刀刃是用長方體石條砌成,石質為附近打鑿的淺褐色沙石。石剪刀擺在墳前,向墳張開雙刃。此墓碑與眾不同的是:正方形四角石亭頂,安放在碑蓋石上,這就是傳說中的“石釘”。碑蓋石也與眾不同,除去瓦水石部分,還向墳身後延長80釐米,在這部分的石面上鑿了深1寸的石臼,用作安放“石釘”的榫。】陰陽先生從此雙眼復明,師徒二人遠走他鄉。

夏氏古墓古韻文化

夏母蘇老太君的墳地形是“蝴蝶展翅”,現今雙翅被剪,身軀被釘住,變失去了活力,陷入僵局,夏家也便失去了發墳。傳說富有浪漫神奇色彩,教育後人做人要誠實守信。現在,夏母墳的兩側,還有兩座小墳,傳說是丫頭娃子墳。西邊小墳旁有一個石缸,長70釐米,寬50釐米,深20釐米,這是馬槽。時代變遷,世事多變,某地某姓的人興衰常有,或搬遷,或離散,或戰死,或遭受疫病。舊城夏氏不可能真如傳言所說:因為夏家剪子墳遭毀,所以夏家衰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