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記憶中的小背籮(附視頻)

【導讀】小時候特別喜歡去趕街。因為每到街天,街上總會有琳琅滿目的各種商品,印象最深的就是本地的竹編了。普普通通的竹子,經過壯族藝人的編織,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真的需要很大的功夫的。

都說:壯族佔水頭。我們本地壯族居住的地方大多依山旁水,當然也少不了有很多的竹子。因此也有人通過竹編為生。

「文化」記憶中的小背籮(附視頻)

本地竹編主要為粗絲竹編工藝,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的竹編工藝。製作過程是先將竹子剖削成粗細勻淨的篾絲,經過切絲、刮紋、打光和劈細等工序,編結成各種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籃、、籮 、筐 、籃 、簸箕等。

「文化」記憶中的小背籮(附視頻)

竹編日用品能在民間廣為流傳,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傳統竹編的實用性,這是傳統竹編最初興起的原始動力。

然而,由於受到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衝擊,竹編技藝後繼乏人,情況看,本地竹編主要靠45歲以上的一批藝人支撐著,年輕人當中幾乎沒人肯學,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時加以保護,這一傳統技藝將面臨失傳。所以對傳統工藝竹編進行保護,已刻不容緩。

「文化」記憶中的小背籮(附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