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良善不會成奸臣,因良知沒有喪失。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心存良善不會成奸臣,因良知沒有喪失。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自古忠奸難辨,或忠臣名揚天下,或奸臣名揚天下。忠,忠臣或許一生也只落得個無愧於心,最終泯滅與歷史塵埃。奸臣或許謀權換政,卻弄得個名揚天下,人皆稱頌。知識分子的無愧於心,不免覺得也可憐,但卻真值得敬佩,而真正的知識分子便是社會的良心所在。

察奸卷第八

奸不自招,忠不自辯。奸者禍國,忠者禍身。

【譯文】奸臣不會自己招認,忠臣不能自己辯解。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往逝者言:忠奸善惡哪有寫在臉上,掛在嘴邊的呢?善良的人就算說自己善良,誰又會相信呢?就算你掏一顆赤誠不二的心,做到盡善盡美,難道閒言碎語就沒有了嗎?人皆有私慾,奸詐者卑劣者通過各種途徑來損害別人、損害國家、損害集體來滿足自己私慾。忠誠知取捨,往往損害自己來做到無愧於心。

心存良善不會成奸臣,因良知沒有喪失。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無智無以成奸,其智陰也。有善無以為奸,其知存也。

【譯文】沒有智謀不能成為奸臣,他們的智謀都是陰險的。心存良善不會成為奸臣,他們的良知沒有喪失。

往逝者言:善惡我現在是根本不想評論的。一些知識分子變成惡棍,往往是被長時間、緩慢的侵蝕,俗言道,水滴石穿,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人然後在長時間的反覆猶豫中,給自己一個合理化而心安理得的藉口,這樣他為人行事起來便顯得那麼的自然了。大多善良的讀書人、知識分子存有良知,從小便被家國天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類聖賢編織起來的情感道德思維枷鎖所束縛。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好事,但這是有良心的事。

智不逾奸,伐之莫勝;知不至大,奸者難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為忠;上所棄者,忠亦為奸。

【譯文】智謀不超過奸臣,討伐他就不能獲勝;良知不深遠廣大,對奸臣就難以抗拒。忠臣和姦臣是可以變換的。君主任用信任的人,雖然是奸臣也被看做忠臣;君主拋棄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視為奸臣。

往逝者言:問心無愧是什麼?智謀超過奸詐的人,知道奸詐的人的手段而不去使用,知道用奸詐的手段能容易獲得利益卻不使用,這樣保持本心的是很難的。何況忠奸善惡自己心裡有一杆秤,外界也有一杆秤,人們常常極度在意外界的說辭。

心存良善不會成奸臣,因良知沒有喪失。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勢變而人非,時遷而奸異,其名難恃,惟上堪恃耳。好惡生奸也。人之敵,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譯文】時勢變了人就不同,時間變了奸臣就有分別,忠奸的名稱難以依賴,只有君主才可作為依仗。喜歡和厭惡產生奸臣。人們的敵人,不是奸臣的也被視為奸臣;人們的朋友,是奸臣的也被視為忠臣。

往逝者言:善惡、忠奸這世間大多對立的事情都是可以轉化的。而只有利益權利,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是永恆不變的。烏合之眾是很容易被矇蔽、被煽動的。奸詐之人身邊之人往往被看為一丘之貉,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道同方獲其利,道異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為奸;忠致禍,人難為忠。奸眾而忠寡,世之實也;言忠而惡奸,世之表也。

【譯文】道義相同才能獲得利益,道義不同只有得到災害。當奸臣有好處,人們都可以成為奸臣;當忠臣招致禍患,人們就很難做忠臣了。奸臣多而忠臣少,這是世間真實的狀況;說自己是忠臣而厭惡奸臣,這是世間表面的現象。

往逝者言:

善如果遭到惡果,那麼善便很難持續下去,善良的人大都是普通人,在意外界的細言微詞。而人類的表裡不一,偽君子橫行更是數不勝數,偽君子表現的很明顯的稱為顯性偽君子,偽君子隱藏很深的稱為隱性偽君子。我現在很少用內心的想法來評判善惡了,隱性偽君子如果能持續長久的為了得到名聲而長久的為善,這有什麼不好呢?偽君子把自己看的更重要,至少他還要個虛名,可小人、卑鄙者、奸詐之人可就不同了,虛名給他們帶來不了什麼,甚至是任何的虛名都是可以操控和設計的。

惟上惟己,去表求實,奸者自見矣。

【譯文】只獻媚君主就是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實質,奸臣自然就會顯現出來了。

往逝者言:所謂亂花漸欲人眼,我們不要被別人虛浮花裡胡哨的手段所迷惑,看他的做法會有什麼利益的糾葛,探求本質,這樣我們才能看的清楚。

心存良善不會成奸臣,因良知沒有喪失。奸臣損害國家忠臣損害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