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發脾氣,有時未必不好

#樊登讀書# #愛發脾氣的孩子#

之前在樊登讀書裡聽到一篇書中提到,父母的語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不是用責備的語氣,否則孩子會變得自卑、膽怯,不善於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從而通過哭鬧來解決問題。一旦孩子哭鬧,父母妥協,孩子發現這種方式有用,那麼以後會變本加厲的哭鬧。那麼,您今後管教孩子肯定是越來越痛苦。這時,您才發現,其實您方法錯了。孩子出現問題,首先是父母的問題。

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將內心情緒發洩出來,等穩定後問清孩子原因,理解並接受孩子此時的感受,孩子才會和您溝通,達到相互能接受的最佳平衡點。

晚飯過後,兒子帶著他心愛的玩具跟著我們出門散步。因為一年級已經需要開始跳繩考核了,而兒子還不能跳好,不願練甚至很排斥跳繩。看見我拿了繩子,他就立馬抗拒,不想跳繩,直接說就跳一個。在廣場上和小朋友玩了一會後,爸爸讓他練習跳繩,兒子隨意的跳了幾個,就不願意了,想要繼續玩。爸爸提出計時跳一分鐘,跳完後再玩一會,兒子也不願意。然後,我們示意要回家,兒子執意要玩,發脾氣在廣場上跑。一旦我們往回走,他就過來拽我,我也一邊告訴他,跳繩是要練的,但是你可以提出你的想法,跟我們溝通,怎樣才願意練。一路上,爸爸訓斥他,怪我慣著他,不罵他,這樣僵持著走到小區裡。我依舊跟他商量,每次通過我的考核(要求一分鐘100個跳繩,之前已經能夠達到要求了),就可以休息兩天,如果你不同意,提出你的想法,雙方統一意見。此時,兒子仍舊情緒很激動,不肯妥協。

到家後,我一邊準備讓他洗澡,一邊繼續跟他磨耳朵,終於他在進入浴室的那刻,情緒稍微穩定了,同意再想想。洗澡的時候,我們達成一致意見,連續兩天、三天、四天通過考核,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接下來,就看他的執行情況了。

其實,孩子在有情緒,甚至抗拒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一味的壓制打壓他,可能暫時有些效果。但是,下次仍然不願做,甚至會變得害怕嘗試,內心充滿恐懼。父母要告訴他,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但是可以讓他想一個解決的辦法。

在孩子發完脾氣後,他可能也意識到自己錯了,也知道這樣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如果孩子在很小時候就會看人臉色,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情緒也無處表達,那麼孩子會越來越自卑,內心壓抑,不自信。以後在踏入社會後,孩子也不願表達自己的觀點,變得沒有主見。

不過也不要貪心,孩子不是機器,不要指望一次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而是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給他足夠的耐心,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的情緒。

孩子會發脾氣,有時未必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