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喜歡孩子的朋友,對此非常困惑,家長怎麼做才是最佳選擇?

孩子的朋友,家長有不喜歡的,卻又不知道怎麼辦。生活中,不少家長有這樣的困惑。父母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朋友,有足夠好的交際能力,而對孩子的一朋友又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希望孩子跟其中某個孩子交往。不過,要是按照自己想的去做,又擔心自己的判斷或要求,讓孩子不開心,甚至逆反。

家長不喜歡孩子的朋友,對此非常困惑,家長怎麼做才是最佳選擇?

孩子的朋友,並非個個都是家長喜歡的。

作為家長,怎麼辦呢?特提出如下幾個原則和方法——尊重、瞭解、溝通和自省,以供家長參考。

尊重是首要的前提

1、尊重孩子的選擇。真正的愛,以尊重為前提,對孩子也是一樣。無論孩子交了家長多麼不喜歡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告訴自己:不要輕易觸碰“尊重”這根紅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將自己的看法強加給孩子,強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這是很不理智的行為,也是家長應當忌諱的策略。

2、尊重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尊重不是自己孩子的孩子,也體現了家長良好的為人之道。無論從自家的孩子還是從別人孩子的角度看,尊重孩子的朋友,都體現了家長的基本素質,可以說這是檢驗家長家庭教育水平的一道應用題。如果對孩子朋友表現出不良情緒和態度,這道題就做錯了。

3、尊重孩子的交友之道。

孩子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朋友,自有其原因。好不好,對不對,還是其次的東西。在並未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交到家長不喜歡的朋友之前,明智的家長要尊重孩子選擇選擇朋友的原因、標準和權力。誇張一點說,這樣的近乎無條件的尊重,是做好家長的第一步。

瞭解是必備的過程

4、瞭解孩子的交友的緣由。沒有家長不認為很瞭解自己孩子的,但事實證明,家長常常過不了“瞭解”這一關,因為他們總是按照理想化或自以為對的標準判斷孩子的事情。在孩子交友這方面,家長出現的苦惱,就是不瞭解孩子的證明。那就坐下來,瞭解孩子交了自己不喜歡的別人家的孩子的原因。通過與孩子的交談了解,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觀察,通過別人家孩子的行為和特點研究,這樣,家長就可以較為準確地找出原因,得出結論。

5、瞭解孩子的朋友的個性。孩子的朋友的個性和長短處,是可以通過自己孩子來了解的,也要通過直接觀察和麵對面交流來了解。家長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很大可能是缺乏對他們更全面的瞭解,僅僅任這些孩子的幾句不恰當的話、一兩點不好的行為就下了結論。於是,對他們吸引自己孩子的某個方面的認知,就會有意無意進行很片面的主觀誤判。在不瞭解別的孩子的更多信息,就輕易下結論,當然容易出問題。

6、瞭解兩代人之間的差異。父母與孩子是血緣關係,是一家人,但也是兩代人,雖然天天生活在一起,但因為時代因素、成長具體環境等因素,必然產生很大的觀念、情感認知上的差異,反映在交朋友上,也同樣會出現巨大的反差。家長喜歡的類型,未必是孩子喜歡的類型,反之亦然。作為有足夠好的判斷力的家長,就需要理智地瞭解自己這一代與下一代之間的不同,並承認這種不同的客觀存在和難以調和的性質,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強行要求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很可能會導致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心理、行為等方面產生很大的距離,更嚴重的可能導致孩子與屬於他們的這個時代的脫節。

家長不喜歡孩子的朋友,對此非常困惑,家長怎麼做才是最佳選擇?

跟孩子認真聊一聊他的小朋友們的故事

溝通是重要的環節

7、與孩子溝通交友之道。良性互動,有助於達到理想的效果。作為家長自然有了比較穩定的交友之道,但孩子還沒有完全建立自己的朋友觀,或者說,他們的朋友觀相比還是比較幼稚的。家長髮現孩子交友過程中有問題時,不妨與孩子認真溝通,以孩子能接受、樂於接受的方式交流,以平等的姿態討論這個問題。要相信,孩子會理解父母的某些意見,並能夠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及時改變自己的一些不恰當的交友選擇與行為。

8、與孩子的朋友建立感情。溝通也需要在與孩子的朋友之間進行,因為這些可能不多的溝通中,能夠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有許多自己不曾發現的特點和優點,而這些優點可能正是自己孩子缺乏的呢!良好的溝通可以讓孩子的朋友有所改變,改正其一些確實不太好的方面,這樣對自己孩子的負面影響可能會減少、消失。如此,既讓別人家的孩子越來越好,自己的孩子也能夠不斷受益,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9、建立孩子的交友原則。不否認,孩子交的朋友,確實有一些不適合,甚至將自家孩子往不好的方向帶。那麼,父母就要基於平等交流、和諧溝通的原則,與孩子共同確立適合孩子的交友原則和方法。比如,要與積極上進的孩子交朋友,與富有愛心的孩子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孩子交朋友。再比如,對朋友的不足與優點要認真判斷,不要去效仿那些不良行為,學人之長,避人之短。自省應當成為常態

10、客觀看待自己的侷限。家長不要以為自己就是標準,要看清自己的交友之道也是有侷限,也存在諸多問題,教育孩子也是自我反省的過程。不妨將自己的交友過程中的感受,特別是自己的不足,用孩子可接受的方式,講給孩子聽,以提升孩子的判斷力和交際能力,教會他們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時家長儘可能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讓孩子在家裡就可以找到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

11、承認自己的偏頗看法。當家長在孩子交友過程中的言語和方法,出現各種各樣的不當甚至錯誤時,家長要勇於承認,說出來給孩子聽。切忌以家長的威嚴,掩蓋自己的問題。孩子雖然小,但很多時候,他們更相信有價值的建議,更相信沒有雜質的情感,在這方面,家長應當做好表率。

家長不喜歡孩子的朋友,對此非常困惑,家長怎麼做才是最佳選擇?

安靜地想一想,我們對孩子的作法,合適嗎?

12、接納不同的交友觀念。“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這裡面的道理,在家長與孩子之間也是照樣存在的。孩子的交友,如果並沒有出現在品行、成長等大的負面影響,家長多給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但不要強制約束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要儘可能接納孩子的交友觀念,讓他們努力營造自己的交往環境。

13、不要強制孩子接受家長朋友的孩子。幾個家庭覺得“三觀相合”,便結伴讓他們的孩子也來做朋友,並定期舉行一些活動,有意識地將這幾個孩子放在一起。這種作法貌似是“培養”,其實未必能讓孩子開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交友方式和標準,縱然是父母,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他們,因此這種“結伴”方式,往往會讓孩子覺得是一種負擔。結果不但孩子不開心,還會讓孩子常常處於不快樂的狀態。

14、家長多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以提高教育孩子的質量。家長多讀一些與交朋友相關的書,在自己固有的價值觀、方法論的基礎上,更多地從理論和教育的更高層面,增加自己引導的科學性。多和教師等行家交流,多通過網絡等途徑,學習一些鮮活的孩子交朋友方面的信息,領會其觀念和作法,無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會大有裨益。

孩子想怎樣交朋友,交些什麼朋友,家長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是一門學問。家長也可以回憶一下,自己過去交朋友,父母是怎麼幹預的,效果又是怎樣的,現在對自己的孩子的方法,是不是要從老一輩那裡,學些經驗,吸取一些教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