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為了讓孩子“贏在開始”,家長几乎費盡所有腦細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不過還有一種家長,比其他人更“聰明”一些,“費心”一些,他們想到的方法也不是一般人能琢磨出來的。

微博曝光了一個叫做“量子波動速讀”的讀書方法。


據說孩子通過培訓,可以運用量子波動的力量,在短短20分鐘內看完一本十萬字的書籍。


迷惑行為背後,有些細節不免讓人覺得好笑。

量子波動速讀 到底是什麼?

記者調查後發現,之前20分鐘說的都是多的,更多培訓機構稱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動速讀方法,就能在10分鐘內閱讀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

更有意思的是,老師還直接點明“不用眼睛”看書。因為書裡的內容是通過“心電感應”進到大腦裡面的。所以根本不用擔心翻書太快看不清內容。孩子眼睛一蒙,書唰唰一翻,按培訓機構的說法,這就能過目不忘。老師甚至說:“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學量子波動速度的孩子,被安排在教室裡,家長不得進入。書翻起來和扇扇子沒啥區別,“厲害”的還能從後往前看,不顧順序來回跳看。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對,就是最慢的那個,“看”的都比你快。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可能是因為“心電感應”用力過猛,小孩翻書翻得差點跌倒。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唯一一個用正常速度看書的女孩,顯得“格格不入”。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見過看書快的,真沒見過這麼快的。

有網友說:“要是不看標題,我還以為是太熱了以書為扇降溫呢!”

這樣的機構遍地開花。


杭州、駐馬店、深圳都有類似的培訓機構,收費低則6000元半年、高則26萬“終生制”不等。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宣傳語特別玄乎:運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孩子的大腦將會呈現出動態的影像,1-5分鐘完整複述一本書。


培訓班對家長是這樣解釋的:

當你翻動書頁的時候,圖像的出現會幫助你理解書裡的內容,即使手中的書是用外語寫的,當書翻動起來的時候,裡面的內容會自動轉換成看書者的母語。

1818黃金眼節目更加詳細地曝光了“量子波動速讀”培訓班的訓練方式: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一共有三種班型:矇眼看字、七步成詩、過目不忘。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孩子們培訓時不許家長觀看,老師藉口說家長理解能力不夠,不會跟家長更詳細地解釋課程原理。


再追問,就會說:培訓的過程是通過給孩子聽一種特定的音樂,將腦中的阿爾法波激發出來,調動大腦的潛能。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這種花裡胡哨又絲毫沒有邏輯的東西,我們當笑話,但有人就真上當。


量子波動速讀 純屬忽悠人


就在《1818黃金眼》採訪這家教育機構,讓老師講解原理時。


老師說著“這個是物理學的量子糾纏”,自己都沒忍住大笑出來。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最終這家機構退了錢,也遭到了停業整頓的處罰。


火遍家長圈的奇葩方法,其實創始者是一位日本人,飛谷由美子(Yumiko Tobitani)。


然而,記者聯繫了她,由美子卻坦然承認神奇的“量子波動速讀”並沒有得到過官方認證。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飛谷由美子對量子波動速讀的回應 / 鳳凰李淼

科幻文藝作品圈裡一直流行一句玩笑:“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當科幻故事出現了難以解釋的情況時,總是不得不用“量子力學”這股洪荒之力來矇混過關。


電影《蟻人》裡主角的一句臺詞說出了千萬讀者的心聲“你們不帶量子兩個字是不是就不能說話了!”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被“量子”繞暈的主角斯科特/《蟻人》

沒想到的是,量子力學這個被一再曲解後的概念居然又被培訓機構鑽了空子。


事實上,“波粒二象性”確實是量子力學裡的一個概念,它在中學階段的物理課本就有提及。


浙江大學物理系教授做出解釋,這是完全不科學的。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機構的騙術其實非常簡單,讓孩子從眼罩裡偷看。


矇騙過家長就有獎勵。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所謂量子教學,純屬瞎扯。


“速成”,幾乎是為現代人挖的一個大坑。


類似的騙局我們從不陌生。


“潛能開發”“全腦培訓”“矇眼辨字”……只是它的無數個變體。


2017年,一家名叫“內力覺醒大學”的兒童培訓機構引起關注,20多個年齡在7-16歲不等的孩子在這裡接受“覺醒教育”,每年學費高達25萬。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內力覺醒大學”大門 / 《北京青年報》

所謂的“覺醒課程”,在宣傳上無所不包:精神意志覺醒、夢想覺醒、信仰覺醒、審美觀覺醒、內在力量覺醒、健康長壽覺醒……


落到實處幾乎讓人笑掉大牙。


譬如,“藝術覺醒課”就是大家一起看個電影,明明是再日常不過的東西,偏偏加上“覺醒”二字,就高大上起來。


一位王姓家長在宣傳講座的忽悠下動了心,甚至讓不到8歲的兒子休學一年,進入連正規辦學資質都沒有的“內大”修煉“內力”。


歸根結底,這類騙局經久不衰、屢試不爽,就是戳中了家長的軟肋。

對孩子的焦慮沒底線。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甚至早在孩子出生前就開始準備“培養天才”的一系列計劃。


從胎教音樂、識字背詩,到唱歌舞蹈、圍棋奧數,再到進“重點”的每一個加分項,以至於走向“人生巔峰”的每一步路……


只要孩子能獲得一點點進步,不惜拿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換取。


唯獨沒有準備的是一顆平常心,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有多少家長上了“速成”的當?

我只是個學習不好的孩子 / 《小歡喜》

殊不知,正是家長的過分焦慮,病急亂投醫,才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孩子真正意義上的起點,其實正是家長自己。


是孩子以家長為榜樣,共同努力,齊頭並進;還是家長葛優躺玩手機,卻指望孩子愛學習?

最讓人心疼的,不是打了水漂的鉅額“智商稅”,而是孩子為此浪費的時間精力,和被騙子帶偏的錯誤認知。

他們往往要花數倍的力氣,才能重新認識到: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捷徑,就是自己努力。

現代社會人們已習慣“快”,什麼都快,似乎只有飛速奔跑,才不會被別人落下。

可就在這個10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因為在鋰電池方面的卓越貢獻,在自己97歲的年紀摘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


這或許正是因為他“起步”極晚。


早先學數學,大學畢業後不巧趕上戰爭,被派到海島上研究氣象;退伍後,想要投身物理,還被教授嘲笑:“你年紀太大,很難在這一行取得成功了。”


但因為熱愛,他不畏將來,始終相信自己“足夠好”,一步步穩紮穩打地努力,結果就是:


58歲發明“鈷酸鋰”,75歲更新為“磷酸鐵鋰”,94歲為世界帶來“全固態電池”,為電動汽車的新時代指明方向。


直到97歲拿諾獎,他用自己的“龜速”向世人證明:慢,沒什麼好怕的。


家長希望孩子優秀無可厚非,但著急之外,更要理性。


何況,成績從來不是衡量一個孩子的唯一標準。


想走捷徑之前,請記得“不要去採摘那些還沒有成熟的果實,否則,你的生活一定是苦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