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上篇文章我寫了西方的人抹黑新鄭黃帝故里,文中提到中原文化被歪曲搶奪,這篇文章小子就說一說“中原”和“中原文化”。說起中原,大家潛意識的就會想到河南,也間接的將中原和河南畫上了等號。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準確的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平原地區,是以洛陽--開封一帶為中心,包括了河南全部和山西河北南部,安徽江蘇北部,山東西部等地區。還有更廣義的中原概念,是以文化特徵來定義的,是指洛陽---北京---南京這個範圍內的廣大區域,是華夏民族或漢族形成的文化圈所建立起來的政治、文化、藝術、經濟圈。


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中原範圍圖


中原地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地區,先後有20多個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此。自上古時期一直到北宋,中原地區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中原文化就是指中原地區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的正統文化。

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中原歷代建都地


最近幾年,一些西方的人(特指西邊某個省份的一些民科,諸如清樂堂,長安見聞錄,大秦神主等人)卻曲解中原的含義,將中原文化的“中原”曲解成關中平原,以此來搶奪河南的歷史文化,否認河南的文化底蘊,這些人的行為可笑之極,所以這篇文章我們就好好的說說中原和中原文化。

中原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意思是原野,原野之中。原意中並未指定確切地理方位。

《詩經·小雅·吉日》曰:“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註解∶驅逐漆沮水邊獸,趕到天子射獵區。遙望原野漫無邊,地方廣大物富有。

這是“中原”一詞最早的出處,意指“原野”,並不指地理位置。文中的漆河,沮河屬於關中平原,所以西方的人勉強的將關中平原和“中原”這個詞扯上了關係。


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九州分界圖


第一次指定“中原”地理方位的是《尚書·禹貢》。《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稱中州,又名“中原”。這裡的"中原"是天下至中的原野。

各位看官,大家細看禹貢九州圖,這是當時的華夏範圍的地圖,關中平原屬九州之一的雍州,極西北之地。西方的人將關中平原認定為中原是否合適?

諸葛亮《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這裡的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區,與今義基本相同。西方的人將舊都解釋為西漢長安,所以北定中原就成了關中平原。可惜的是,三國傳承於東漢,而不是西漢,不要混淆了概念。東漢的都城是洛陽。

《文選·謝靈運》詩:“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 李善注:“中原,謂洛陽也。”

《宋史·李綱傳》:“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

這裡的西北和中原,東南是三個不同的地區,關中平原地處西北,如果將西北和中原理解成一個地區,是否矛盾?西方的人可否給個解釋?

宋代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與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更是扯不上關係。難道要改成王師北定關中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不知道陸游在下面會是什麼感想!

中華書局影印1936年版的《辭海》釋“中原”一詞雲:“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游為中原者。”

看到此,GF的解釋出來了,西方的人還要怎麼辯解?

《史記 封禪書》裡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四瀆鹹在山東。

這裡的三代,指的是夏商周是三個上古王朝,河洛指的是黃河和洛水之間的地區(關於河洛文明西方的人會爭論,說河洛文明是指北洛河和渭河區域,這個下篇文章再討論),嵩高是中嶽嵩山的別稱,乃是天地之中(登封天地之中可以百度瞭解下,天地之中是相對於當時的華夏版圖來說的)。

河洛至嵩山一帶地處中原腹地,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有著密集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8500-7000年前後的裴李崗文化遺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龍山文化遺址。有偃師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登封陽城遺址,鄭州商城遺址、鄭州大師姑遺址,新密新砦遺址等夏商都城遺址。


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上古三皇五帝建都圖


在中原地區的考古中,史前文明在這裡的連續性表現強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在中原崛起,它們之間聯繫緊密,已經形成一個較大的文化區域,與周邊文化同一時期的孤立發展相比,已表現出明顯的發展優勢。與周邊相比,這一時期的中原文化是處於中心地位的強勢文化,起主導作用。


裴李崗文化時期人們開始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現家畜飼養,並伴有采集及狩獵等生產方式。仰韶文化繼承了裴李崗文化的內涵,當時開始形成大規模建房而居的聚落,彩陶的使用證明了燒製技術的出現。從龍山文化開始出現較多的城址,屬於萬邦時期,青銅容的使用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占卜等巫術活動當時較為盛行。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有著直接的聯繫,中原地區在這一時期開始進入全新的文明時代。 在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迄今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碧龍形器的發現為中華民族的圖騰—龍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統的根源。(引自百度百科)


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春秋初期諸侯國地圖


春秋時代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學者們便周遊列國,為諸侯出謀劃策,到戰國時代在中原地區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縱橫家等學術流派,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學術思想的代表人物。

再次請問,春秋戰國時期,秦居眾多諸侯國最西北部,孔子周遊列國而不入秦,諸子百家無一個出自秦,關中還能稱中原否?


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經典,形成了多種文化內容,大體可以概括為∶

河洛文化(河圖洛書)

漢字文化(甲骨文、金文)

姓氏文化(人口數量前100的大姓中,全部源自河南省或部分源自河南省的共有78姓)

思想文化(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縱橫家)

聖賢文化(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蘇秦、鬼谷子等)

根親文化(客家人根源)

禮儀文化(周公成周制周禮)(這裡肯定西方的人該說成周不是洛陽)

中醫文化(醫聖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醫學專著)

詩詞文化(杜甫、白居易、蔡文姬、韓愈、劉禹錫、李賀、李商隱)

武術文化(少林功夫和陳家溝太極拳)

神龍文化(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

名流文化(二十四史中立傳的歷史人物5700餘人,其中河南籍的歷史名人為912人)

商業文化(商人、商品、商業的起源地商丘。王亥、范蠡、子貢、桑弘羊等代表人物)

科技文化(四大發明)

宗教文化(道教誕生地、佛教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少林禪宗)

史前文化(這個這裡不再敘述,上古傳說的人物,無從考證,說了爭論不休)

我再次請問,中原文明的多種文化內容,哪個文化與關中平原有關,還要辯解嗎?


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中原經濟區範圍圖


2012年11月,GWY正式批覆《中原經濟區規劃》,中原經濟區是以鄭州大都市區為核心、中原城市群為支撐、包括河南全省及山西、山東、安徽、河北局部地區,涵蓋5省30個地級市及3個市轄區、縣,總面積約29萬平方公里。中原經濟區戰略定位為:全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板塊,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綜上所述,從古至今,中原和中原文化都不是指的關中平原,這點無可辯駁。寫到這裡,文章也該結束了,我相信理性的人都認同中原的定義,除了西方的人將中原曲解為關中平原,然後去否定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文化。這是對自己的文化底蘊多麼沒有信心?其實關中平原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史前文化,三秦文化,漢唐文化都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奉勸某些人,發掘本有的歷史文化,努力發展經濟,提高收入才是根本。歪曲掠奪歷史文化只會讓人嘲笑,而故意抹黑更是讓人看不起,請停止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


附∶一些西方的人歪曲掠奪河南歷史文化的文章截圖


抹黑搶奪河南歷史文化何時休——中原文化篇

清樂堂之流抹黑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