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兩撥千金”在中醫裡是如何體現啟用的?

大家都知道傳統武術,尤其是太極拳裡有“四兩撥千斤”的概念和方法。中醫藥裡有嗎?有。

“四兩撥千金”在中醫裡是如何體現啟用的?

昨給學員講課時舉了一個例子,大家覺很得好理解,我分享出來:

傳統中醫認為,人的病是正邪鬥爭的表現和結果,二元論的,這和現代醫學有很大不同,現代醫學源自古西醫,認為病症就是病邪,一元論的,大家可以觀察思考。

舉例:拔河,兩邊都是20個小夥子,一邊設為“正”,一邊設為“邪 ”,傳統中醫認為,人生病時,就是拔河處在兩邊勢均力敵狀態,叫喊聲對應於症狀。現代醫學不同,只看到“邪”一方的存在,忽略人體。

“四兩撥千金”在中醫裡是如何體現啟用的?

“四兩撥千斤”體現在哪呢?

真正的中醫師,會看清“正”的一方的力量方向,在那個方向上加一個人就可以了,甚至一個孩子都可以,因為雙方僵持,一方增加一點點力量,平衡就打破了,正方就贏了,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對方20個小夥子比,是不是很弱小?是不是“四兩撥千斤”?

順勢增加的這個“小孩子的力量”,就是中醫藥!是“四兩撥千斤”的啟用之處!

那中藥為什麼是“小孩子的力量”?

“四兩撥千金”在中醫裡是如何體現啟用的?

因為中藥是大自然的原材料,是農產品,一味藥幾克十幾克,一付藥組合在一起,再熬一小時的湯,如果用現代醫學的方法測這碗湯的有效成分,是低到忽略不計的!相對於西藥的濃度實在太低了!

“四兩撥千金”在中醫裡是如何體現啟用的?

西藥都是超濃縮提純物,一片西藥如果對應原材料得幾百克到1000克,一天還得吃幾片。所以有的國家根本不把中藥當做“醫藥”,不把中醫當做“醫療”。這是對的!因為有效濃度實在太低了,只能歸在“自然療法”一類,這也是很多西方人不屑中醫的關鍵原因,農產品也能治病?開玩笑了……

但,這恰恰是中醫支點、高明之處,啟用“四兩撥千斤”所在!

個人觀點,歡迎批評討論。

(比如青蒿素,一片大約相當於250克青蒿,一天藥量相當於500多克青蒿,中藥一付藥裡用一斤量的罕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